《那年花好月正圆》中女装的镶边工艺及审美特征研究

2020-08-07 05:34沈高名张康夫
美与时代·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美

沈高名 张康夫

摘  要:首先从镶边的形式、材质、色彩及审美表现分析《那年花开月正圆》女装的传承和创新,其次分析镶边在塑造人体造型、服装轮廓及节奏变化方面的作用,指出该电视剧的女装镶边综合了清装与影视剧需要创作的服装形式,在传承和影视服装功能方面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关键词:那年花开月正圆;影视女装;镶边;审美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影视服饰造型是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好的服饰造型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活和具象,而且,通过服装的变化还可以对剧情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的古装剧,在服装设计上有了很大飞跃,无论是从历史的真实性还是艺术的鉴赏方面,都进行了理性结合,给观众呈现了视觉的盛宴。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以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服饰为依托,进行历史的还原重现与二度创造。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这部电视剧的设计师是以东方美学理念著称的著名设计师叶锦添先生。剧集的年代背景是19世纪末的晚清,这个时期的女子服装以“重装饰,轻人体”为核心。服装力求在平淡的结构中,通过细节和镶边装饰将其质感塑造起来。镶边作为清代女装缘饰的典型代表,在电视剧中也进行了完美地再现和全新地发展。

一、晚清服装镶边

镶边指的是在服饰的制作过程中,用一种颜色不同质地相同或是同种质地不同颜色的面料、布条、花边进行拼接或是镶嵌的制作手法。起初主要出现的部位是衣襟、开叉、底摆、领口、袖口等一些容易磨损的位置。晚清时期,随着社会转型、风俗转变,以及人们审美的改变,上层宫廷女子的服装在装饰上越发重视,至此镶边成了服装装饰中重要的组成。

(一)镶边配色

在清朝末期,出现了很多对当时而言过于新潮的配色,大多为镶边色彩远亮于衣身本身色彩,通过巨大反差的色彩对比,在繁缛之中展示出彩。对比色的应用强调了色彩之间的对比与碰撞,增强视觉上的冲击。以晚清时期盛行的红罗服装为例:红地鹤纹刺绣氅衣、花果纹缂丝氅衣、红底蝴蝶花卉纹缂丝氅衣等红色系底色服装都用到了具有颜色反差的蓝色镶边,显得喜庆热烈而不失明丽端庄。

(二)镶边纹样

清朝末期镶边纹样略显细腻,以花卉植物动物图案以及吉祥纹样为主,图案活灵活现,紧凑有序。镶边图案大多与衣身纹样保持一致,等比例缩小放在镶边上。图案大多按照四方连续、左右对称的排列顺序。清代的墩蓝彩蝶纹红绸氅衣,周身秀墩蓝彩蝶,镶边补同样花边两道。红色缎绣梅蝶纹皮氅衣,衣身修满玉色素梅与彩蝶,镶边搭配玄色缎绣梅花纹与彩色缎绣花竹子纹三重滚边,繁复精美,巧妙绝伦。八团人物地景纹红绸女袄,红色织竹子纹晴花绸为面料,上缀八团人物地景色纹饰,以蓝色绣海棠、菊花、荷花、牡丹等吉祥花卉纹镶边加以装饰。还有各式海水江崖纹、团荷纹、团鹤纹、折枝梅金团纹等各式花卉植物都受到广泛追捧。

(三)镶边材质

清朝晚期受西风东渐影响,欧洲洛可可式繁缛华丽的艺术风格逐渐渗透服装领域,镶边之风愈加盛行,镶边的过度使用使衣服出现了镶边为主,地子为辅,镶边几乎遮住地子的现象,这也成为清代晚期女子服装的一项显著特色。结合服装的布料特质,选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美化。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西方流传的装饰花边蕾丝开始在民间流传。镶边的材质也从原先的寻常绸缎、棉布、绒布增加了新型蕾丝面料和化学亮片等新材质。以清代藕花暗万福寿夹衬衣为例,服装有三道镶边,两道蕾丝黑纱。

(四)镶边形式

服装的镶边形式多样,镶边除单镶以外还有两镶两滚、三镶三滚、多道镶边,甚至还有十八镶滚。镶边的方向也可以分为向内和向外。镶边的宽窄也不尽相同,两镶通常表现为宽刺绣花边搭配纯色镶边的组合形式,简称一花一素。通常采取的技法是在两条镶边之间留出一条缝隙,露出条状的底部。在视觉上达到与衣身呼应的效果。三镶则更为华丽些,中间的镶边条一般会更宽,为镶边的搭配提供更大的延伸空间。而多道镶边是在双镶和三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组合方式,通常采用在内侧有序地排列刺绣花边或是纯色滚边条。随着满汉交融,服装的袖口日渐变宽,而衣袖的宽度增加也为镶边形式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五)镶边审美

清代镶边的演变中,随着不停地发展和改进,逐渐形成了当时人们的镶边审美的法则。清代镶边在色彩上以亮暗搭配为美,在工艺上以复杂繁琐为美,在纹样上以吉祥寓意为美,在面料材質上以贵重殊奇为美,在数量上以量多为美。

二、镶边在影视剧中的新呈现

《那年花开月正圆》以19世纪末期80年代作为整个剧情的起始点,不同于以往古装剧,该剧的服装在不违背历史背景又顺应现代审美的基础上,在清末服饰造型中注入了新时代的血液。款式作为依托,纹案符合年代背景,面料和细节加入新工艺和设计,让服装在考古复原的基础上做到一定范围内的创新和改良,完成了古装服饰造型的华丽蜕变。

(一)女装镶边的配色

《那年花开月正圆》影视剧在镶边的设计上,别出心裁。不同于晚清时期的搭配,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的情况下在不违背年代背景法则,发展出四种服装镶边色彩搭配设计方案,原色、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设计,造成视觉上的绝佳享受。原色的镶边设计,以单镶条的形式出现,主要起到边口处理的作用,在剧集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同类色与邻近色在剧集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在穿着效果上可以起到加强服装层次感和色彩过渡感的作用,通过色相调和来减弱不同颜色、色相之间的差别,呈现出雅致的温和感,服装轮廓对比清晰但又不显得突兀,平衡服装整体,让服装在和谐一致的情况下更显含蓄典雅。对比色可以增强视觉上的冲击,使服装造型更抓人眼球,增强了服装的多面性。不同的服装色彩占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装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

(二)女装镶边的纹样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对于纹样的把握主要以植物花卉为主,素底搭配刺绣植物花卉,蜿蜒自在的生长走向,一派欣荣之感。不同人物所配用的花卉品种色系也各不相同。剧中饰演知书达理、才貌双全的胡家大小姐胡咏梅,人物的核心人格是外表端庄内心好强,因此在服装的镶边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深蓝与暗紫色牡丹和芍药花,塑造深沉感。另外吴家大小姐吴漪外表虽然是大家闺秀但内心渴望自由和平等,前期人物的核心人格是天真善良,而她的服装镶边则是以粉色桃花和淡蓝叶子为主,也符合她前期的年龄和心境。而郑氏作为剧中的大家长,虽贤良持家但仍有些顽固守旧,因此服装的镶边设计将暗红色牡丹与棕色藤蔓结合,以表达人物的正派保守与威严。另外女主人公周莹的服装划分则更为细致,前期服装镶边是大量橙色与白色相间的牡丹,分布错落无序,以传达性格中的聪慧与灵动,中期服装镶边则是浅紫与乳白色牡丹花排列有序,后期随着剧情的推进周莹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充满斗志引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此时服装的镶边设计花卉色彩开始转为更浓郁深厚的色彩,墨绿和深紫频频出现,花朵形态也更大更华贵。通过镶边的花卉色彩、形态不同,辅助塑造的人物性格也不同,以此来传达人物性格层次的多元。

(三)女装镶边的材质

在《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古装剧中大量运用了绸缎的刺绣处理以及大量不同花纹的蕾丝和皮毛一体。刺绣处理的绸缎比一般的单色绸缎更显精致,不同花纹和大小的蕾丝镶边增加了服装的层次以及蕾丝镶边的波浪式形态让服装有灵动美。镶边还增加了动物毛材质,通过皮毛一体的镶边处理让服装更显华贵和雍容。另外还增加了压褶纹的镶边,结合现代服装面料使服装造型更加具有审美鉴赏力。

同样在形式上剧集服装在单镶、两镶、三镶和多道镶皆有应用,单镶是在装饰服装原则下,让服装不会过于华丽,传递单薄萧索之意,使服装设计与剧情发展相联系。多道镶的装饰用来表现服装的雍容华贵,多道镶通过镶边的宽窄变化和面料材质变化,使服装不至于太过于臃肿和单一,增加服装整体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四)女装镶边的审美

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性。关于女装的镶边审美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也得到了很好诠释,在继承清代部分镶边审美观的情况下,演变出新的顺应当下时代的新镶边审美,打破了原有的以色彩亮暗对比为美的界限,衍生出更多近似色、相近色的协调之美。也不同于原先的一味追求吉祥寓意纹案,发展成更倾向于花草自然的雅趣之美。在镶边的数量上更是从原先的以多为美,转变成以整体效果为优先,不再一味追求镶边的数量。但同样也保留了不同面料材质的和谐应用美,以及手法工艺上的繁琐与精益求精美。可以说是在变化中谋和谐,和谐中求变化。

三、结语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服饰设计与清朝晚期传统服饰紧密联系。关于镶边创新与审美变化上的讨论,符合在继承中发展的设计基调,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是东方美学的完美复现。影视剧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艺术形式,对人们审美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一部好的影视剧其服装设计只有充满历史感、文化感,才不会沦为商业的产物,具有流传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以时间发展为脉络,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服饰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当下世界的时尚理念,更需要的是还原影视作品所处的年代背景,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致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服饰,以影视剧中的服饰造型艺术手法更易引起大众对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视和喜爱。

参考文献:

[1]屈杨.清代女装缘饰分析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

[2]魏娜.中國传统服装襟边缘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倪文杨.清代女装镶边研究[J].设计,2016(3):82-83.

[4]孟庆波,白玥.《延禧攻略》服饰造型的文化价值探究[J].中国报业,2019(6):47-48.

[5]许平山,史锋,等.清代氅衣造型工艺特征分析[J].丝绸,2017(3):44-50.

[6]王小芳.清代女子服饰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

[7]王凯.服装色彩的交互关系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6):157.

[8]李睿凝.浅谈清代满汉服饰上所体现的文化交融[J].现代交际,2019(17):111-112.

[9]盛羽.清末民初的服饰流行分析[J].艺术研究,2010(3):60-61.

[10]张正义.锦绣后宫——清代后妃服饰简述(上)[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1):25-31.

[11]陈正雄.清代宫廷服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1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沈高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康夫,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