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物质需求富足的情况下,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本文针对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以设施资源融合、科技创新、创建多样化图书馆公共文化活动、多媒体等为发展,注重区域化发展和关爱残障人士阅读,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工作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
1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
1.1 图书馆提高周边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公共图书馆是进行知识传播和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与高校图书馆、书店等不同,因为对人员的包容性更大、并且没有营销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推崇全民阅读的当代社会,图书馆更因为其包容性和文化气息,成为城市和农村居民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能起到提升居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作用。同时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也反映了本地居民的素质水平,是彰显一座城市良好文化风貌的窗口。
1.2 图书馆是当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核心
十九大将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构建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工作要求,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其二是与公共文化建设下相关的各项工程的建设。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核心,在当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发展
2.1 图书馆的科技创新、去书化、第三空间化引领公共文化建设发展
实体书籍和文献在体积和携带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再加上经常借阅翻看,很容易造成书籍的损坏和磨损,因此在未来我认为“去书化”发展是一大趋势,实体书籍的资源会被大量压缩,并且互联网资源会大大提升,同时近期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公共图书馆工作要向着“第三空间化”和“城市书房”的方向发展,以“当当阅界”为例,其不仅仅是一个书店,其环境的布置和装饰更加和谐温馨,并且为了方便读者,店内还有休息区、咖啡区等,给读者打造了一个结交新朋友、休憩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公共图书馆也可借鉴此模式,实现图书馆的亲近化和随和化,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触手可及。
图书馆可通过馆内区域改造的模式,提升图书馆的科技含量,将“文化自选”打造为图书馆创新发展新模式,在图书馆一层设立24小时书店,内设休憩区和咖啡区,公民可以在此处阅读借阅书籍等活动,为了方便公民借还图书,在图书馆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真正实现随借随还,此外,还要搭设线上图书馆,公民通过自己的身份证账号登录网上图书馆,实现图书在线阅览。
2.2 注重区域发展,以区县村布点逐渐形成体系化的图书馆模式
读书是一个全民性的活动,因此也要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区域化发展。以政府力量推动区、县、村级图书馆建设,在农村加强书屋资源配置,并且根据当地实际配备统一的书籍和影像资源。以政府的影响力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不断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典藏资源,玉环市图书馆就和当地的农商行合作,在农商行服务网点开设图书阅览和借阅服务,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借鉴。与本市企业、高校提树冠、绘本馆等建立全民阅读联盟,组织全市企业开展书香城市阅读活动,切实打造全局性的图书馆文化传播氛围。
2.3 利用多媒体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公共图书馆更应当以提升传播的广度为根本,进行更有效的图书馆活动宣传。工作人员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建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等平台也可涉及,通过多媒体平台加大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公共图书馆活动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影响力。为了方便公民使用,图书馆可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搭建微阅读板块,在线上可阅读期刊、图书、音频、报纸等文化资源,且定期更新,满足公民的碎片化阅读需求。目前很多图书馆公众号都有了这一功能,其推荐的内容有吸引力、对读者心意,并且免除了往返图书馆借阅书籍的麻烦,在市民中赢得的反响非常不错。
3 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合
3.1 构建丰富多样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活动
多样化的公共图书馆活动是提升图书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最大程度上提升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让更多人愿意到图书馆来接受文化的洗礼。公共图书馆应当定期举办多样的讲座活动、旧书拍卖等活动,在读书日和重要的法定节日开展丰富多样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活动,浦东图书馆就组织了一次“跨年夜”活动,将节日元素和读书活动结合到一起,在重要的节假日,给本地居民带去了更加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并且实现了西方传统跨年元素和文化活动的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活动要充分根据本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文化需求开展,并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图书馆的文化工作深入人心。公共文化馆可开展为期数月的“市民文化节”活动,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征文等,同时参与不设门槛,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来。
3.2 圖书馆的设施、丰富资源融合提升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要以图书馆的丰富典藏文献资源、影音资料等,实现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文化建设的互通共融。以铜陵市图书馆为例,该馆在铜陵市博物馆、各公共公园和社区等地都设置了公共阅读点,以提升公民接触文化服务的频率。以社区图书服务点为例,能极大地方便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阅读和精神文化活动,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性。除了将图书馆工作普遍化,杭州市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工作拓展化,也给我们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借鉴,该馆除了图书资源的开放以外,还有免费开放的展览馆,并且定期举行视觉艺术展览活动,实现了公共文化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你中有我、互通共融”。
4 图书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中的重要任务
4.1 打造暖心的人性化阅读服务
要想做好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要用真心、暖心和诚心感染公民,让其自发性地投入到图书馆工作中来,在电视和互联网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逐渐被很多年轻人遗忘,或者也有很多人总以“忙”为借口不来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工作更要从“暖心”为着手点,打造人性化十足的服务。为了方便残障人士阅览图书,图书馆可开放残疾人阅读服务中心,并且配备残疾人轮椅、视障读者听读专用机,让每一个市民都能接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此外,针对很多残疾儿童不能到馆的问题,开展免费的送书上门活动、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免费智能听书机活动。针对部分读者反映的没有自己想看的书籍的问题,定期于线上开展线上选书活动,从“图书馆买什么,读者读什么”,向着“读者想看什么,图书馆买什么”,把选书的自主权交给市民,在丰富了图书馆典藏图书的同时,也能以一种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
4.2 构建打造乡村阅读体系建设
现阶段,很多农村人口流向大城市发展,加上人口越来越少,多数农村的中小学校与乡镇学校合并,再加上农村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农乡文化发展成为最薄弱的区域。公共图书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核心,且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丰富经验。在乡村建设图书馆不但可以给附近居民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技知识,更有助于农村农业的科技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乡村公共阅读设施。多数的乡村并没有实现相关阅读设施,想要规划建设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在每个村里都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例如,在每个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阅读服务体系相结合建设文化场所,提供阅读服务设施。由于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相关阅读设施不齐全,覆盖率不会太全面。对此,应该鼓励学校、单位、企业等内部图书室定时对村民免费开放;鼓励更多社会公益提供公共阅读服务,为农村打造更完善的公共阅读设施。
其次,开发乡村公共阅读资源系统。创建乡村公共阅读环境品质。高品质的阅读服务离不开专业有能力的技术人员支持。对于技术人员要集中定时培训,组织研讨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培训更多的阅读推广人才和志愿者进行线上相关课程,可以根据他们自身情况定制相关培训内容。激发农村居民对阅读服務兴趣,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公共阅读服务项目规划建设,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应当与时俱进,实现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发展,实现图书馆工作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完美互通、融合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工作者更应当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和综合化发展,更好地与公共文化事业对接,更要回归图书馆的公益属性、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切实唱响“文化自信”的主旋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和创新工作,打造“接地气、重实效、全民参与、文化共享”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风貌。
参考文献
[1]余希.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0):80-81.
[2]霍瑞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平台应用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6):91-93.
[3]张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24):62-65.
[4]庞丽川,张鹏,赵隽,李向前.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探索[J].图书与情报,2011(05):98-100.
[5]马然.无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的发展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08):111-114.
[6]周萍,陈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研究[J].图书馆,2020(05):13-18+33.
[7]韩祥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建设新型数字图书馆的路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0):180-181.
[8]张志娟.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的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2):137-138.
作者简介
如库艳木·克然木(1975-),女,本科,图书馆管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