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梅 古欣玉 张洁
摘 要: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北边的茶叶产区。分析了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茶叶;现状;南郑区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1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A
南郑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1 350 m的浅山丘陵,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远离厂矿,无污染,是发展有机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理想之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北边的茶叶产区。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截至2019年底,南郑区茶园总面积1.5万hm2,投产园1.05万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0.7万hm2,已认证无公害茶园面积353.3 hm2,有机茶园面积达617.7 hm2,总产量1.2万 t,总产值14.6亿元。2019年南郑区各类茶产量、产值对比见表1。
南郑区中已经建设茶镇12个,初步形成了青树、红庙、牟家坝、法镇、小南海沿线的生态茶叶产业带。6个村镇有万亩茶园,其中省级“一乡一业”示范茶叶镇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茶叶村11个。牟家坝镇被国家农业相关部门评价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南郑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广、种类最多的茶苗培育基地(年产茶苗6 000万株),拥有着超过66.6 hm2的茶树本体。全区涉茶人口15.2万人,茶农来自茶叶的人均纯收入达人均5 000多元。
1.2 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南郑区茶叶发展过程中,汉中绿茶为主要茶类,同时积极开发红茶等制作流程简单、销量良好的茶类种类。该区不断提升开发技术,促使茶叶产业向着高品质、高产量的方向发展[1]。
1.3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南郑区一共拥有150多家茶叶加工厂,每年的加工产量为1.5万t以上。其中,重点省级茶叶企业3家,市级标准企业5家,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0余家。近年来,已经建设成省级的茶叶示范场22家,茶叶机构认证企业17家,拥有独立产品专用标志的茶叶企业4家,区级茶叶协会1家,茶叶合作社18家(辐射带动当地茶业农户1 800多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促使农户平均收入大幅度提升。当地注册专业茶叶商标已经30多种,其中“绿娇子”“黄云翠竹”等10多种茶叶商标逐渐成为陕西省茶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1.4 茶产业脱贫增收明显
南郑区茶产业发展覆盖贫困村68个贫困户4 863户。在牟家坝镇、小南海镇、红庙镇、碑坝镇等落地新建设8个扶贫茶叶加工厂,全区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厂达到了112家。当地2个省级茶叶示范区、17个市县级茶叶示范园区、2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3个茶叶家庭农场积极参与了当地的茶叶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实施牟红公路万亩生态茶园观光带、低产茶园改造、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苗圃基地等建设项目,带动贫困茶农年户均增收2 500元以上,其中33个贫困村3 0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3 500元。
2 南郑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生产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南郑茶园水平在不断提升,但认证率偏低,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面积占比均低于陕西省水平。茶园综合管理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干旱、冻害、塌方等灾害时有发生,设备不足,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2.2 茶叶加工技术不完善
目前,当地具有规范性的茶叶园区相对较少,受农户自身因素的影响,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提升,在采摘高档茶叶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茶叶加工场地设备相对缺少、技术不足、生产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使茶叶加工增值率相对较低,出现了小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僵局。
2.3 市场混乱,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南郑区茶产业发展仍是“小散弱”的格局,产业生产规模较小。个别小规模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3 发展建议
3.1 加大品种研究力度,提升茶叶产量
加大品种研究力度,优化品种种类,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改造。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培育龙井长叶、平阳特早、陕茶一号等无性系良种,促使茶园向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
3.2 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扶持茶叶企业、种植农户、茶叶协会、茶叶商会、茶叶经纪人队伍等市场主体,提高茶叶生产经营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促进茶叶产业高效发展。
3.3 优化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充分利用由省、市、区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行为准则,提高种植水平,积极鼓励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及时解决茶叶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茶农栽培管理技能。
3.4 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應积极出台优惠扶助政策,激发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倡导和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规划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结合的产销经营贸易中心。
3.5 增多销售渠道,实现产品发展
对于茶叶销售中存在品牌种类多、以好充次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打造高质量、高产量品牌,推动南郑茶叶产业的长久发展。目前,汉水银梭牌汉中仙毫已经成为茶叶龙头,连续10届在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及其他国内外重大茶事活动中荣获40多项金奖。根据消费趋势,开发方便、经济、拥有保健疗效的茶叶种类,逐渐向研发茶叶保健功能的方向发展,形成产品化、规范化的发展模式。
4 结束语
南郑茶叶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提升产品社会形象。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发展更多茶叶文化,提升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林新富.发展生态茶园的关键性措施[J].福建茶叶,2009(3):22.
(编辑: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