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设计

2020-08-07 05:36罗治刘志红陈翠霞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老龄化

罗治 刘志红 陈翠霞

摘 要: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顶层制度设计尤为重要,本研究拟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去厘清中国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商业保险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不同模式的制度条件。

关键词:老龄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

一、引言

有关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从7%增加到14%,英国用了47年,法国用了115年,日本用了24年,相关机构进行推测中国可能将是26~27年,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准备时间是非常短促的,养老形式十分严峻,虽然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但是挑战依然很大。2019年12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2.5亿人,并且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优化养老保险结构。长期护理市场偏好于均衡保费、终身保障、附加价值、增值服务,负担能力弱但需求标准高,也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的“互补”,显示多层次并举在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构建上的重要性。

二、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分析

(一)长期护理保险的简介

按照这个行业的专业定义,人有6项基本功能:进食、穿衣、沐浴、如厕、行动和大小便控制能力,这6项功能都有,那么生活自理就没问题,如果这6项有2项不能独立完成,比如吃饭要人喂,外加坐轮椅,这就需要别人照顾、护理,也就够格领取长期护理保险的福利。这几年又新加了一条,如果个人有认知障碍,得了老年痴呆症,就需要人照顧,可以申领长期护理保险,所以长期护理保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生活不能自理保险。

(二)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

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生产者的盈利也会增加,就会生产出更多产量。基于保险行业来说,保险行业具备非常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特殊性,部分险种的开发定价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非常专业的保险企业去解决这部分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定价基础和精算的改善和提高可以开发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并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供应以满足保险市场需求者的需求。

2.市场因素

一个混乱的、无序的市场会使提供者的盈利减少,市场的创新性也会大打折扣,减少甚至于从商品的供给市场中退出;而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可以提升行业里面提供者的创新积极性,产品的供给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实现盈利最大化和进步空间。保险市场也与这个规律相对应,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亦是如此,所有国家都有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特定监管体系,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供应直接受到了长期保险市场的质量的影响。

3.信息对称程度

被保险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和保险公司都要被长期护理保险所涉及到,这样就很容易引起一种风险,那就是道德风险。追求更高的护理服务往往是大多数被保险人所需要的,被保险人与相对应的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就存在着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在护理机构的不正确引导和被护理人员的强烈需求下,保险公司就会进行很多额外的、不必要的赔付,所以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供给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4.老年人口的风险偏好

在早期的研究者表明,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喜欢规避风险,老年的投资者更加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只有不多的积蓄投资于风险比较高的投资产品里面。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发现了选项特点会影响老年人的风险偏好,比如在稳定的小收益和不确定的大收益之间,老人都会选择稳定的小收益而放弃有风险的大收益;在小收益和大收益同时具有风险但是风险程度不一样时,老人就更加趋向于冒险的大收益了,所以可以看出确定的选项在老年人进行风险决策时考虑的要比年轻人更多。

5.长期护理保险的替代品

如果替代品能够提供比现有产品更高的价值/价格比,并且买方的转移壁垒很低,即转向采购替代品而不增加采购成本,那么这种替代品就会对现有产品构成巨大威胁。如果没有替代品,即便是有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对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需求也没有什么影响。护理险的作用,其他的险种并不能有效替代。比如,医疗险可以解决被保险人在医疗方面的花销,但绝大多数医疗险产品是将康复治疗费用排除在外的,而出院之后的护理费用,与医疗险没有什么关系;重疾保额的赔付是一次性的,而护理是长期性的,赔的钱花完了,以后的护理也没有了相应的资金保障。

三、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局限性

在供给方面,主要问题包括欠缺经验数据、对未来护理支出的长期假设使长期护理保险复杂化、存在更大逆选择风险等;在需求方面,主要问题包括消费者普遍缺乏护理风险意识、护理保险需求优先等级落后于其它健康保险等。

目前长期护理险试点均从城镇职工开始,由于城镇职工医保本身保障较为完善,筹资能力相对强,尤其在人口流入地区,医保基金有结余,运作相对良好,这些发达地区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能力也比较强。而城乡居民医保则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尤其是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保合并之后,基金压力更大,尤其是留守老人较多,经济不发达,年轻人口的流出地区,无法再进行保障的提升,但越是这样的地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缺口越大,缺乏有质量的服务机构和保障,对个人生活质量和家庭财务的影响都非常大。

农村用户的困境更为严重,这分在职者和留守农村老人两方面。对于农村在职者(主要是农民工)来说,医疗保障过去非常不完善,很多人没有被纳入职工保险当中。新农合推出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漏洞,但筹资水平很低,人口量巨大,对服务需求大幅度上升。在这批就职人群中如果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意味着在现行低筹资水平上要进一步增加的困境,这部分人群的财政补贴需求会更大。

从我国护理保险的现状来看,护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保险公司要能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针对市场需求的特点大力开发适宜的护理保险险种。就跟现在的养老金挂钩养老社区一样,由简单的费用补偿到专业的服务提供,最终实现集中管理、专业运作,在规模与效益上实现双赢。

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经济方面可行性

(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承受力

1.地方财政的承受力

北京市2009年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有15.5%存在显著的功能障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日益增加,从1994年到2004年城市不能自理比例增加了1.6%,农村增加了2.1%。按照2014年的每天正常工作8个小时的时间,且薪资在2 500到3 000元一个月左右,根据原则可以推算出北京市一年针对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资金为23亿余元。相比于北京市一年的财政收入4 000多亿元,占比不足1%。并且还根据北京市的职工工资、长期护理的构想保险费率等数据可以得出此项支出额不大,地方的财政政府可以承受。

2.國家财政承受力

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全国重度残疾的老年人一共有1 244万余人,以3 000元每个月的费用,每天工作8个小时计算一年护理的成本是671.8亿元,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0.004%,不足1%,所以可以看出国家财政也是可以承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医保、针对残疾人的补贴等费用的一部分会产生替代,减少现实中的支出。

(二)筹资渠道解决办法

目前试点地区的筹资机制分为两种:定额划拨和按照定额缴纳。当前的筹资机制主要集中在财政补贴和医保基金的划拨,这对本就面临长期可持续性压力大医保基金产生较大的压力。为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我们考虑在制度建设中继续落实个人缴费责任,享受待遇以个人缴费为前提,特殊困难人群可由财政给予适当资助,同时加强单位缴费机制研究,逐步降低医保基金占比,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社会团体等支持作用,进一步夯实多渠道筹资机制。另一方面,尽管从医疗保险基金转移支付的方式已成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的重要方法,但该政策希望进一步降低医疗保险基金的比例,并让单位和个人支付费用,这也意味着在下一轮试点扩展之后,个人支付将成为试点城市的强制选择,即使在高福利国家,如果必须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个人也必须支付一定比例。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混合融资模式的意义更为重要,至于个人缴费的比例,则取决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当然,地方政府的补贴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郝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及其均衡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张力元,毕研玲,张宝山,陈璐.老年人行为决策:领域现状与挑战[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5):858-870.

[3]左菁.我国老年护理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J].法制博览,2020(5):1-5.

[4]曾毅.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孙晓锦,王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5(30):16-19.

猜你喜欢
长期护理保险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国企业新型养老保险的探索分析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探索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