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科学构建产业分工协同体系,不仅可以提升要素的边际报酬率和资源充分就业水平,而且能有效带动城市、乡村、以及周边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甘肃省经济发展长期依赖重化工业结构。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甘肃省未成功转型,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如何立足已有的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构建产业分工协同体系,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于区域间和区域内产业分工协同发展的研究来看,叶峰(2011)在认为,四川省三次产业协同的发展应把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上。鄢福惠(2011)提出,都江堰市一、三产业协同发展应在把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上。柯丽菲(2013)提出,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赵亚萍等(2014)提出,山东省海陆产业的协同发展应整合海陆资源、集聚海陆优势,构建海洋=陆域复合产业链。孙久文(2014)、王晓文、李春生、刘雪芹(2015)等学者认为,京津冀的产业协同发展需要从利益共同体、产业梯度、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规划角度考虑。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虽多,但对构建区域内产业分工协同体系相关的研究尚不多见,特别是对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相关研究更少。有鉴于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运用区位熵和当量准值法,在分析和确定其各市州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依据产业梯度配置和产业分工协同的理论,提出甘肃省构建产业分工协同体系的建议。
2018年,甘肃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①分别为921.3、2794.7以及45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8%、8.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2:33.9:54.9。不难看出,工业产业所占比重相对偏低。
分开来看,兰州市产业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嘉峪关、金昌、庆阳、白银及天水等市的第二次产业占比较高;
除去其主导产业明显的金昌、甘南、和临夏州,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的限制,本文对兰州市、定西市、白银市、武威市、嘉峪关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张掖市等八市的产业发展状况和主导产业进行分析。
(一)主导产业测度指标体系构建。本文选择相关市州第二产业的34个行业,第三产业的14个行业,通过设置产业规模、产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等三个方面的变量作为一级指标,以工业总产值比重、总资产比重、从业人员比重、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及区位熵等8个变量作为二级指标,构建主导产业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二)测度方法选择。本文采用当量准值法确定甘肃省各市州主导产业:
第一步:求标准化值,消除量纲。
第二步:计算当量准值X"
X"=50+10×X'(为正指标时)
X"=50-10×X'(为逆指标时)
第三步:将系统内所有指标的当量准值求出后,求出综合得分值。
(三)测度结果
本文将相关市州第二产业的行业排序在前5名的行业作为该市州的主导产业。将相关市州第三产业的行业排序在前3的行业作为该市州的主导产业。
1.相关市州第二产业主导产业测度结果。经测算,总体讲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相关市州发展都很好;分来来说,兰州和庆阳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发展突出,定西和武威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尚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白银和嘉峪关发展尚可,食品类业在定西、平凉和武威发展尚可,除此外,嘉峪关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兰州的烟草制品业、庆阳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独大一方。
2.相关市州第三产业主导产业测度结果。本文采用区位熵来分析上述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经测算,兰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教育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发展较好;定西市、白银市、武威市、庆阳市和张掖市普遍在教育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方面发展尚好;另外,武威市和嘉峪关市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尚可。
(一)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由于第一产业的土地、气候等生产要素的不可流动性和地域差异性,客观上使得第一产业的发展只能建立在自身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且除兰州市外,其余市的第一产业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可依托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发展。而第三产业除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外,其余行业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区域一、二产业及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因此,相关市州的第三产业主要考虑旅游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之间的分工与协同。
(二)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基本思路。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的相关性,促进庆阳-平凉形成以石化、煤化工、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天水-陇南形成以电子、机械制造、装备制造、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为主的产业集聚,临夏-甘南形成以畜牧、皮革加工、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为主的产业集聚,兰州-白银-定西形成以金融、贸易、物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石化、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聚,武威-金昌形成以冶金新材料、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张掖形成以现代农业、旅游为主的产业集聚,酒泉-嘉峪关形成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冶金新材料、核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为主的产业集聚。
在区域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的路径上,一是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省内各开发区为核心,通过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的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充分发挥高校与军地科研院所的科技研究优势,瞄准国家及我省尖端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需求,展开技术联合协作攻关,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通过加大对现有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其技术进步水平,降低能耗,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四是加大培育和发展石化与冶金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中药及生物制药、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以及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核能、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链)。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