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地区红果区块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潜力分析

2020-08-07 05:14周德华李倩文蔡勋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果煤系煤岩

周德华,李倩文,蔡勋育,陈 刚

(1.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北京100728;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3)

黔西地区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总资源量高达5.022 6×1012m3,其中埋藏深度在200~1 500 m的煤层气资源量就占总资源量的50%以上[1],主要存在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和长兴组(P2c)层系内,多分布在褶皱带残留向斜中[2]。之前研究表明,亦资孔向斜、岩脚向斜、格木底向斜是黔西最为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开发盆地[1-5],其中亦资孔盆地含煤面积1 362 km2,含气煤层面积占61.45%,煤层气资源总量3 587.8×108m3[4]。红果区块位于亦资孔向斜盘关次向斜(图1),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有利目标及资源前景等缺乏系统研究和整体评价。因此,本文从区块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出发,统计分析该区煤田钻孔以及5口煤层气井的煤样相关测试参数以及分布规律,综合煤层展布特征、煤质特征、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和保存条件等,对红果区块煤层气的资源潜力和富气区进行了评价与优选,指出该区块下一步煤层气勘探方向。

1 区域地质概况

红果区块位于贵州省黔西地区六盘水盘县,构造上位于亦资孔向斜西北部盘关次向斜(图1)。自晚二叠世煤系形成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其中燕山期NW-SE向强烈挤压变形和喜山期EW向挤压及右行剪切改造对研究区影响显著;该向斜处于杨梅山和盘县两个大型逆冲断裂构造的上盘,整体上呈一NE向延伸的短轴开阔斜歪倾伏向斜,向斜轴迹在南部发生偏转呈近NS向;北西侧由NW向杨梅山逆冲断裂为界、倾角35°~70°、断裂带长约40 km、断距约800 m、变形较为强烈,南东侧与NNE 向盘县逆冲断裂相接、倾角50°~85°、断裂带长约40 km、断距约500~1 500 m,北侧以NW向照子河逆断裂为界、倾角65°~73°、断裂带长约40 km、断距约600~800 m。总体上盘关次向斜为一南窄北宽、向西凸出的弧形倾伏向斜,轴向NE30°~45°,往东北方向发展为一复式向斜,长约45 km,宽12~20 km,含煤面积约605 km2;向斜内部构造较为简单,断裂稀疏,展布方向与褶皱方向一致,地层倾角西陡东缓,总体上对于煤层气成藏较为有利[4]。

图1 亦资孔向斜盘关次向斜构造Fig.1 Structure outline of Panguan syncline in Yizikong Basin

2 煤层气地质特征

2.1 煤层展布特征

红果区块主要发育上二叠统长兴组和龙潭组含煤地层,含煤层23~38层(图2),煤层总厚度32.09~45.83 m,平均34.4 m,总体上该区煤层分布连续稳定,是中国大陆南方二叠系煤系地层煤层总厚度最大的地区[6]。全区可采有4层,分别为12号、17号、18号、24号煤层,其中12号和17号煤层在全区分布稳、厚度较大,是煤层气主要勘探目的层。12号煤层厚度一般为1~4 m,具有自向斜中部向南、向北增厚的趋势;17号煤层厚度一般为1~3.5 m,西南部厚度较大。区块煤层埋藏深度较浅(图3),由两翼向轴部埋深逐步增加,轴部地区埋深超过1 500 m,向斜两翼埋深一般小于500 m,其余地区埋深多在1 200 m以浅。从构造和展布来看,盘关区块构造两翼较宽缓,埋深适中,较有利于煤层气勘探和开发。

图2 六盘水地区地层分层(据陈本金,等[3]改)Fig.2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coal-bearing strata in the Liupanshui area(according to CHEN Benjin,et al[3])

图3 盘关次向斜12号煤层顶面埋深Fig.3 Burial depth of 12#coal seam in Panguan syncline

2.2 煤岩煤质特征

区块煤岩演化程度以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和焦煤为主,Ro为0.9%~2.0%;自西向东由气煤逐渐递变为贫煤(图4),成条带状分布,总体上以深成热变质作用为主,东南部叠加岩浆热变质演化程度较高[6-7],反映该区生烃潜力较大。宏观类型以半暗煤为主,次为半亮煤;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含量为47.7%~95%,平均77%,向斜东翼含量最高达80%以上,垂向上从上到下镜质组含量表现为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惰质组含量为10%~30%,壳质组含量变化较大,为0~21%。

通过对区块各井田煤质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研究区灰分产率平均22.86%,各井田基本相当;挥发分产率9.6%~38.45%,平均28.81%(图5),向斜东部低于西部,总体上属于中、高灰分、高挥发分煤。

图4 盘关向斜上二叠统煤介分布Fig.4 Coal distribution of upper Permian in Panguan syncline

图5 盘关次向斜各井田煤岩组分组成Fig.5 Maceral compositions of coal fields in Panguan syncline

2.3 煤储层物性特征

上二叠统煤系中部的厚煤层煤体结构多为粉状、鳞片状,煤系上、下部的煤层煤体结构为块状、碎块状,煤岩割理发育,煤岩割理密度为每5 cm 7~83条[8],煤层渗透率相对较高[9]。根据区内5口井的注入压降试井测试成果分析(表1),向斜东翼金竹坪井田渗透率为(0.004 4~0.416)×10-3μm2,向斜西翼亮山井田渗透率仅为(0.001~0.027 5)×10-3μm2,总体上表现为随着煤层埋深增加渗透率逐渐降低。煤层埋深1 000 m以浅的煤岩渗透率相对较好,有利于煤层气开发[10-11]。

2.4 煤层含气性特征

煤层含气性与煤岩煤质、煤层热演化程度等有关[12]。一般来说,煤层热演化程度高、挥发分高则煤层含气量亦高,煤的吸附能力越强[13]。依据5口钻井煤心样品的解吸测试数据,含气量为10.98~26.3 m3/t,整体含气量较高,且随着煤层埋深增大而增高,明显具有向斜核部控气特征(图6)。煤样的等温吸附试验显示,Langmuir(兰氏)体积为19.82~31.36 m3/t,Langmuir 压力为1.22~3.13 MPa,表明该区煤层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这也是含气量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表1 红果区块煤层渗透率统计Table1 Permeability of CBM from wells in Hongguo area

图6 盘关次向斜12号煤层含气量分布Fig.6 Gas content distribution of 12#coal seam in Panguan syncline

2.5 保存条件

2.5.1 顶底板的封盖作用

研究区主力煤层12号和17号煤层的顶、底板均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厚度多在3 m 以上,稳定性较好,作为直接盖层为煤层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储存体系。此外,盆地范围内还存在一套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的区域盖层,即主力煤层上覆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分布范围广泛,多为泥岩、粉砂岩等细碎屑岩组成,厚度大,最大780 m,一般在500 m以上,其中泥岩、粉砂质泥岩累厚约200 m,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并且煤系地层中泥岩广泛分布,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因此,研究区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分布对于区块煤层气的保存较为有利,含气量整体较高[8]。

2.5.2 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盘关次向斜是一个残留向斜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煤系露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从煤系露头顺层向深部煤系补给,抑制了深部区煤层气向外移散,形成地下水封堵,地层含水量小,地下水循环深度不大[12-15]。根据煤层气井排采试验显示,Q1井日产水0.4~2.6 m3,Q2井日产水0.2~1.8 m3,表明该区煤系地层含水性较弱。这主要是由于煤系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系下部峨眉山玄武岩具有较好的隔水性和封闭性。研究区煤层水文地质条件为弱径流—滞流环境,距离断层相对较远,避免了断层的错动促使煤系含水性变得复杂,对煤层气的保存有利(图1)。

2.5.3 储层压力的控制作用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煤储层压力越高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就越强,煤层气越有利于富集成藏[13,16]。在区块西翼的金竹坪区块和东翼的亮山区块,共实施了4口井7个层次煤层的注入/压降试井,统计显示煤储层实测压力为6.598~12.896 MPa,储层压力系数为0.82~1.2,总体上属于正常压力范围;受煤层埋深影响显著,自向斜两翼向轴部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储层压力增高,该区煤层含气量的分布也基本呈现这一规律,煤层气储集条件由向斜两翼向轴部逐渐变好;该区煤田勘探过程中在煤层段发生过瓦斯喷出、涌水或气水同喷现象[17],反映该区总体上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18](图7)。

图7 红果区块储层压力系数随埋深变化Fig.7 Pressure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coal reservoir in Hongguo area

3 煤层气富集目标评价

3.1 煤层气资源评价

通过对研究区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含气性特征、储集条件及保存条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埋深适中(500~1 200 m)、累厚大(10.3~25.8 m)、热演化程度中等(0.9%~2.0%)、含气量高(10.8~26.3 m3/t)的特征。综合评价出红果区块煤层气有利区面积260 km2,煤层气资源量422×108m3,资源丰度1.62×108m3/km2。

3.2 有利目标优选

综合评价研究区煤层厚度、含气量、变质程度、压力系数等参数[19-20],重点考虑埋深关键参数(研究区煤层厚度、含气量等资源条件优越,平面上差异较小,埋深成为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参数),建立了适用于红果区块煤层气综合选区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优选出3类有利区(图8)。

图8 红果区块综合评价Fig.8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ongguo area

I1类有利区位于向斜东部,靠近异常热变质带,煤岩热演化程度高,煤岩割理裂隙发育,G2在该区407 m处钻遇9号煤层,经测试压力系数1.32,证明该区保存条件优越,同时地表条件相对较平缓,表明I1类有利区是下一步勘探评价的重点目标区;I2类有利区位于向斜西部,含气量较I1类区略低,压力系数0.8~1.1,是下一步有利的接替目标区;向斜核部区域为II类目标区,煤层倾角较大,埋深超过1 200 m,在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不具备经济性。

4 结论

红果区块具有埋深适中(500~1 200 m)、累厚大(10.3~25.8 m)、热演化程度中等(0.9%~2.0%)、含气量高(10.8~26.3 m3/t)的特征,主力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为碎裂煤,割理发育,煤层气地质条件优越。

结合煤层埋深、含气量、变质程度、压力系数等参数,综合评价出煤层气有利区面积260 km2,煤层气资源量422×108m3,资源丰度1.62×108m3/km2,其中,I1类有利区位于向斜东部,靠近异常热变质带,煤岩热演化程度高,煤岩割理裂隙发育,是勘探评价的重点目标区;I2类有利区主要位于向斜西部,压力系数显示为常压区,是下一步有利的接替目标区;而向斜核部区域为II类区,资源落实,但埋深超过1 200 m,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发难度较大。

表2 红果区块煤层气综合评价标准Table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BM in Hongguo area

猜你喜欢
红果煤系煤岩
红果(摄影作品)
小刺猬送红果
玉华矿4-2煤裂隙煤岩三轴压缩破坏机理研究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基于煤岩结构的煤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