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8-07 15:11:14王永杰苏东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7期
关键词:鼻息肉内窥镜鼻窦炎

王永杰,苏东方

(扶沟惠民中医院 耳鼻喉科,河南 周口461300)

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等,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难治愈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疗法,如药物治疗、生理盐水冲洗等,这些方法虽能短暂缓解炎症反应和临床症状,但长期疗效并不显著,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当前耳鼻喉科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常用的微创手术,可彻底根除病变组织,且手术视野清晰,对患者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1]。本研究选取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1 月扶沟惠民中医院收治的80 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病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14~65 岁,平均(38.17±1.49)岁;病程8 个月~15 年,平均(5.84±1.28)年。干预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12~67 岁,平均(37.95±1.63)岁;病程9~13 年,平均(6.02±1.30)年。纳入标准:①无药物过敏反应;②无手术禁忌症;③患者及其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④无其他耳鼻喉疾病;⑤经CT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均符合鼻窦炎、鼻息肉临床诊断标准[2];⑥病例资料或数据完整。排除标准[3]: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②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③过敏性鼻炎;④近3 个月进行过耳鼻喉科手术;⑤神经性疾病;⑥恶性肿瘤;⑦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⑧传染性或遗传性疾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局部麻醉后,患者调至仰卧姿势完成鼻腔内手术,摘除息肉;再调整至平侧卧姿势完成上颌窦手术,开放筛窦与上颌窦。干预组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见图1):根据Messerklinger 术式,指导患者调整至仰卧姿势,气管插管后行静脉复合麻醉,针对息肉多且阻碍中鼻道的患者,先用手术切除,注意保护鼻窦黏膜与鼻腔;然后用吸切器对鼻腔息肉组织进行吸切,用钩突刀沿钩突切开、切除,再开放、扩大上颌窦口,并根据术前鼻窦CT 检查和术中鼻内窥镜探查结果,综合考虑是否开放额窦、蝶窦、后筛窦。两组患者术后需将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止血,术后1~3 d 取出鼻腔填塞物,且术后均需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17,规格:120 喷)喷鼻,200 μg/d;同时口服200 mg/d依托红霉素片(生产厂家:广东一力集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081,规格:0.1 g×24 s),并每天口服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生产厂家:德国保时佳大药厂,国药准字:Z20100008,规格300 mg×10 s)2 次,口服150 mg/次,另外需用0.9%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 次/d,连续治疗2 周。

图1 鼻窦炎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图

1.3 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4],分值0~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剧烈。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的病变鼻黏膜标本,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及及鼻塞等症状[5]:0 分为正常;1 分为轻度症状;2 分为中度症状;3 分为重度症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根据1997 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评价两组临床效果[6],①显效:流鼻涕、鼻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经鼻内窥镜检查显示鼻窦口开口良好,无脓性分泌物;②有效:流鼻涕、鼻痒等症状有所好转,经鼻内窥镜检查显示鼻腔黏膜存在轻微水肿、肥厚、少量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等情况;③无效:流鼻涕、鼻痒等症状无变化,经鼻内窥镜检查结果无改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比较(n=40,±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比较(n=40,±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VAS/分治疗前治疗后IL-8/(ng/L)治疗前治疗后IL-1/(ng/L)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6.36±1.93 1.80±0.49†6.40±1.90 4.57±1.68†0.093 10.011 0.926 0.000 14.12±2.85 5.24±1.70†14.05±2.91 8.92±1.89†0.109 9.156 0.914 0.000 0.748 0.000 11.24±1.71 5.37±1.10†11.36±1.62 8.19±1.41†0.322 9.973

2.2 两组治疗后鼻部症状情况

干预组治疗后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及鼻塞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比较 (n=40,± s,分)

表2 两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比较 (n=40,± s,分)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流鼻涕1.28±0.04 2.59±0.13 60.914 0.000打喷嚏1.21±0.02 2.40±0.10 73.801 0.000鼻痒1.05±0.03 2.12±0.14 47.265 0.000鼻塞0.99±0.01 2.15±0.09 81.018 0.000

2.3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情况

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

根据术后3 个月的随访,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 和4.114,P=0.048 和0.043)。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n=40)

表4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n=40)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两种症状,发病机制与炎性有关,发病后通常伴随着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病症严重时极易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许多不良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受的污染增多,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高现象[7]。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常见手术方案有传统手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等,前者手术虽然能暂时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摘除息肉,但对患者鼻黏膜、筛窦区组织损伤较大,且手术精细度较低,难以彻底根除病灶,具有手术视野狭窄、术后并发症多、预后恢复缓慢、复发率高及面部易留瘢痕等缺陷;后者属于微创手术,主要是利用鼻内窥镜广阔视角清晰显示、折射出鼻腔及鼻内情况,有助于彻底清除患者窦内隐蔽处病灶,且对患者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操作精细、术后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特点。与传统手术相比,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优势如下:①手术视野范围广阔,可呈现出所有筛房;②可彻底清除鼻窦与鼻腔病灶;③可保留鼻窦与鼻腔生理解剖功能;④视野广阔,可切除全部息肉,避免复发[8]。另外,配合术后填塞、生理盐水冲洗、用药,能明显改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和炎症反应,可积极促进患者预后转归。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比较无差异;而治疗后VAS 评分和IL-8、IL-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干预组治疗后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及鼻塞等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说明干预组术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反应,还可有效缓解鼻塞、疼痛等症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助于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息肉内窥镜鼻窦炎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0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22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