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仙炳,庞明林
(阳江市中医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阳江529500)
脓毒症是一种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疾病,是因感染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发病后往往病情较重,随着疾病进展还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诊治脓毒症,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液培养以及体液培养等都是临床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的特异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2]。有研究报道[3],在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应用降钙素原、血乳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具有较好效果。
纳入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0 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 h 内入院,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4],且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配合;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 组,脓毒症组15 例,男9 例,女6 例;年龄21~58 岁,平均(40.5±3.7)岁。严重脓毒症组20 例,男12 例,女8 例;年龄20~59 岁,平均(40.8±3.9)岁。感染性休克组15 例,男8 例,女7 例;年龄22~60 岁,平均(40.7±3.5)岁。3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分别于发病后6 h、24 h、72 h 和120 h 采集3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5 mL 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
观察并比较3 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乳酸等指标变化情况。
数据处理用SPSS 23.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脓毒症组患者发病后6 h、24 h 的降钙素原、血乳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各指标均低于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发病后72 h、120 h,3 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脓毒症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严重脓毒症组各指标均低于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 组患者发病后6 h 和24 h 各指标比较 (± s)
表1 3 组患者发病后6 h 和24 h 各指标比较 (± s)
组别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F值P值n 15 20 15血乳酸/(mmol/L)6 h24 h 6 h24 h 6 h24 h 2.8±0.62.3±0.58.5±1.67.1±1.4389.5±29.5324.1±20.7 4.7±0.94.1±0.710.3±2.59.2±1.9637.4±38.2532.6±28.5 6.5±1.25.8±1.012.9±3.311.0±2.61 159.7±55.91 020.8±32.4 9.46214.3567.25610.2578.23712.564 0.0010.0000.0120.0000.0090.000降钙素原/(µg/L)N末端脑钠肽前体/(pg/mL)
表2 3 组患者发病后72 h 和120 h 各指标比较 (± s)
表2 3 组患者发病后72 h 和120 h 各指标比较 (± s)
组别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F值P值n 15 20 15血乳酸/(mmol/L)72 h120 h72 h120 h72 h120 h 1.8±0.41.7±0.36.1±1.34.5±1.1275.2±18.3223.4±15.6 2.7±0.62.5±0.77.3±2.06.2±1.4482.6±22.5407.8±19.3 3.8±0.93.3±0.89.4±2.77.3±1.8976.8±31.7786.2±24.5 34.66323.1039.79812.4561 0.0000.0000.0000.0000.93714.789降钙素原/(µg/L)N末端脑钠肽前体/(pg/mL)0.000 0.000
脓毒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因机体感染所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是导致该疾病的常见原因,还有部分患者为真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所致[5]。据有关资料显示[6],我国脓毒症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且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可达30%~60%,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脓毒症患者,其死亡率可达50%以上,脓毒症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脓毒症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分析其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全身炎症级联效应和机体对毒素的异常反应具有较大关系,同时与患者的多器官病理和生理改变等也有着显著相关性[7]。因此,能否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救治和生活质量。
血乳酸主要由脑组织、红细胞和横纹肌所产生,是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浓度变化情况与患者肝肾脏的合成速度和代谢率有关,是反映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的重要指标[8]。若肝脏功能正常,患者的乳酸含量越高表明其组织缺氧越严重,脓毒症患者由于机体存在组织氧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良的情况,所以血乳酸含量也会出现急剧增加的情况,且随着脓毒症患者疾病的不断进展,肝脏清除血乳酸的能力也会相应减弱,从而导致体内血乳酸一直处于上升状态[9]。因此,通过对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进而较好地评估患者预后。
降钙素原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功能蛋白,通常情况下,健康人体中的降钙素原含量极低,但是在收到细菌感染后,甲状腺以外组织会释放出大量的降钙素原,是一种反映机体感染相关生物的重要指标[10]。由于降钙素原的浓度不会受到免疫抑制系统的干扰,所以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表现为持续上升状态。诸多临床实践证实,降钙素原水平与患者的感染程度具有较大关系,患者感染越严重,其降钙素原水平会越高,所以在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11]。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评价心脏功能状态的常用指标,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天然激素,通过对该指标的检测可较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研究证实,在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联合应用上述三种指标检测,能够有效提高临床预估效果,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12]。本研究结果显示,脓毒症各时间点患者的各指标均较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低,且感染性休克组的各时间点的各指标均最高,说明血乳酸等指标的应用可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及预后。
综上所述,在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降钙素原、血乳酸等指标联用,可有效监测患者病情,准确评估患者预后,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