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刘建文,陈双平
(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1.外一科;2.胃肠镜室,广东 深圳518000)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一类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多无明显表现,伴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肠梗阻、腹部包块、便血、腹痛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消瘦、发热、贫血等症状[1-3]。据有关资料显示[4],大肠癌患病人数正不断上升,同时男女的发病比是1.65∶1,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伴随肠镜技术不断进步和大众对于肠镜检查认知度日渐提升,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不断升高。腹腔镜技术成熟及进步,使得较多大肠癌早期根治术能经创伤较小的腹腔镜完成,但术中医师不能直接触摸到肠管,不能感知病灶肠管的细微改变,且大肠癌早期的病变只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肠管外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明显改变,术中对病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的难度较高[5-6]。有研究表明[7],采取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对结直肠的病灶部位开展黏膜下标记,能达到腹腔镜大肠癌手术中精准定位病灶的目的。为此,笔者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早期大肠癌患者共40 例进行研究,分析内镜黏膜下自体血注射定位在该类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在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早期大肠癌患者共40 例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8]:①术前均经肠镜和病理诊断,与超声肠镜、腹部CT 等检查结合明确诊断为早期大肠癌;②腹部无手术史;③可耐受手术;④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排除标准:①身体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②存在严重基础疾病者;③术前存在放疗或化疗病史者;④术中发现肿瘤转移,术后行病理检查显示肿瘤浸润,确诊为大肠癌进展期者;⑤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⑥无完整临床资料者。40 例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50~65 岁,平均(57.28±5.64)岁;肿瘤直径1.30~1.89 cm,平均(1.60±0.25)cm;肿瘤部位:28 例为左半结肠,12 例为右半结肠。依据数字表法将4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20)
两组在行腹腔镜手术前均充分做好肠道清洁工作,同时完善术前有关准备,肠镜、腹腔镜的手术操作者均是具备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照组术中于肠镜下明确病变位置,采取缝线于病灶近远端开展标记。观察组于术前24~72 h 开展标记定位,将肠镜置入病灶部位后快速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共10 mL,在病灶远端及近端各2 cm的大肠粘膜处依次选取对称两点,每个点的黏膜下依次注射2 mL 静脉血。采取普通10 mL 针筒进行静脉血采集即可,无需进行抗凝处理,标记后次日行血常规和C 反应蛋白复查,腹腔镜术中按照结直肠浆膜面的局部红色标记对病灶所处位置作出判断。
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
选择SPSS 18.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n=20,±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n=20,±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手术时长/min 112.45±30.25 151.46±28.62 4.189 0.001术中出血量/mL 60.05±6.25 59.78±6.34 0.136 0.136住院时间/d 8.85±1.46 9.02±1.58 0.353 0.363排气时间/d 2.35±0.70 2.28±0.69 0.318 0.376
两组均未出现腹痛、发热以及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和手术并发症。
对于病灶较小或者已在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术中精确定位病灶十分困难。术者术中无法用手部探查病灶,经器械感知病灶缺乏精确反馈[9-10]。病灶定位准确性会对手术切除肠段、切缘及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产生直接影响,而定位困难会使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或导致腹部切口延长和中转开腹手术等不良后果。术中行肠镜检查定位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手术视野易受肠道充气影响[11]。因此,对该类患者术前进行精准病灶定位十分重要。
术前开展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病变诊断中的金标准,但在判断病灶部位时易出现误差,据有关资料显示[12],肠镜检查报道中高达14%病灶部位诊断准确度较低。因此,外科医师尝试多类方式以提升术中定位准确度,例如术中肠镜、影像学方法、夹子以及染色等,有学者对上述方法有效性开展了对比[13]。但术前于内镜下进行标记始终是术中提示病灶部位的常用方法,临床多采取纳米碳、吲哚菁绿以及印度墨等材料,但纳米碳、吲哚菁绿的费用较昂贵,而印度墨标记结直肠病灶存在粘连性肠梗阻、肠穿孔、炎性假瘤以及局限性腹膜炎等多种风险[14-15]。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说明术前在内镜黏膜下进行自体血注射定位能有效节省手术时长,分析原因可能是术前内镜黏膜下注射自体血后,腹腔镜术中按照结直肠浆膜面的局部红色标记对病灶所处位置进行判断,能以较快速度发现病灶,进而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使得麻醉风险大大降低。两组均顺利结束手术,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在术中出血量、排气及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自体血注射定位有着较高安全性,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该定位方法操作方便,无需特定的器械,对操作者无较高的技术要求,低年资医师和基层医院均可顺利完成,容易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人体血肿不能像印度墨一样长期存在,因此,标记与手术的相隔时间应避免过久。
综上所述,术前在肠镜黏膜下行自体血注射定位能缩短早期大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是定位病变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