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荪璇,妙苗,王嫦鹤,刘雪峰,邓颖鹏
作者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5
氯化钾缓释片的主成分为氯化钾(KCl),属于电解质补充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瘫痪、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1];还用于预防低钾血症,如病人存在失钾的情况,尤其是如果低钾血症对病人危害较大时(如洋地黄化的病人),需预防补充钾盐[2]。
溶出度试验在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品质和仿制药研发中越来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种溶出介质中进行药品溶出曲线的测定,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自2018年6—9月选择4种不同溶出介质测定不同批次样品的累积溶出量,绘制体外多条溶出曲线,从而模拟药物的体内释放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八批)通告中氯化钾缓释片参比制剂的规格分别为600毫克∕片和750毫克∕片,国内仿制药的规格为500毫克∕片,因规格不同,故本研究中未使用参比制剂。
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多采用非模型依赖法中的相似因子(ƒ2)法,计算ƒ2因子时,采用互相之间作为参比的计算方法,通过ƒ2因子计算结果可进一步分析出三批样品之间工艺与释放情况的差异。
1.1仪器SOTAX AT.7X溶出仪;METTLER XPE105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5电位滴定仪;METTLER 411-SG电极;Thermo ICE 35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天大天发ZKT-18F真空脱气仪。
1.2试剂与药品氯化钾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产批号100708-200401);氯化钾缓释片(某企业提供)3批(生产批号:S01、S02、S03);盐酸(优级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银滴定液(0.01 mol∕L,F=1.000);铬酸钾(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钾(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自制脱气纯化水。
根据《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以及日本橙皮书相关内容,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931第二法装置,转速为50r∕min,分别以水、pH 4.5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pH 1.2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介质体积为900 mL,取样时间为1、2、4、6、8、10 h,取样体积为10 mL并即时补充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相同溶出介质。
3.1电位滴定法[6]
3.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3批样品各12片,分别在3种溶出介质(pH 4.5缓冲液、pH 6.8缓冲液和水)中试验,按“2”项下的溶出条件取不同时间点的溶出液,用0.45μm滤膜滤过,分别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mL,加纯化水适量,没过电极,再加入铬酸钾指示液4滴。
3.1.2 空白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溶出介质5 mL,按“3.1.1”项下的方法同法制备。
3.1.3 测定方法 分别取“3.1.1”、“3.1.2”项下供试品溶液、空白溶液,用硝酸银滴定液(0.01 mol∕L,F=1.000)滴定,使用银电极滴定至电位突跃点,每1 mL硝酸银滴定液(0.01 mol∕L,F=1.000)相当于0.745 5 mg的KCl。同步测定空白,计算每杯在不同取样时间点的累积溶出量。
3.2火焰原子吸收法
3.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三批样品各12片,分别在溶出介质(pH 1.2盐酸溶液)中试验,按“2”项下的溶出条件取不同时间点的溶出液,用0.45μm滤膜滤过,分别精密量取1 h时溶出液600μL;2、4 h时溶出液各350 μL;6、8、10 h时溶出液各250μL,分别置5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20%氯化钠溶液1 mL,用盐酸溶液(2.7→100)稀释至刻度,摇匀。
3.2.2 系列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氯化钾对照品约0.1 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 mL,置100 m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2.7→100)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2、3、4、5、6 mL,分别置100 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20%氯化钠溶液2 mL,用盐酸溶液(2.7→100)稀释至刻度,摇匀。
3.2.3 空白溶液 精密量取20%氯化钠溶液2 mL,置100 m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2.7→100)稀释至刻度,摇匀。
3.2.4 测定方法 分别取“3.2.1”、“3.2.2”、“3.2.3”项下供试品溶液、系列对照品溶液、空白溶液,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计算每片在不同取样时间点的累积溶出量。
4.1累积溶出量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计算三批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各取样时间点的12片累积溶出量间的RSD,见表1。
表1 三批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平均累积溶出量结果
图1 4种不同介质溶出曲线:A为水中平均累积溶出曲线,B为pH 4.5磷酸盐缓冲液中平均累积溶出曲线,C为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平均累积溶出曲线,D为pH 1.2盐酸溶液中平均累积溶出曲线
4.2绘制溶出曲线取三批样品各12片,按“2”项下的溶出条件取不同时间点的溶出液,以“3.1”、“3.2”项下的方法计算累积溶出量,分别以4种溶出介质中的取样时间为横坐标(X),每批12片的平均累积溶出量为纵坐标(Y),绘制溶出曲线,见图1。
4.3 ƒ2因子的计算根据《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ƒ2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取样时间点个数,Rt为t时间参比样品平均溶出量,Tt为t时间受试样品平均溶出量[10]。
4.3.1 相同介质不同批次间的ƒ2因子 取三批样品各12片在同一种溶出介质中不同取样时间点的平均累积溶出量,计算互相之间的ƒ2因子,见表2。
表2 相同介质不同批次样品间ƒ2因子计算结果
4.3.2 相同批次不同介质间的ƒ2因子 取同一批次样品12片在4种溶出介质,不同取样时间点的平均累积溶出量,计算互相之间的ƒ2因子,见表3。
表3 同一批次样品不同介质间ƒ2因子计算结果
4.4结论根据国家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普通固体口服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草案)》可知,“3.1.3”项下除0时外,选取的第一个取样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得过20%,自第二个取样时间点至最后一个取样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得过10%。由表1结果可得,三批样品第一个取样时间点各12片间的累积溶出量的RSD值最大为7.9%,最小为1.9%,均小于20%;自第二个取样时间点至最后一个取样时间点累积溶出量的RSD值最大为5.0%,最小为1.1%,均小于10%。据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均匀,工艺比较成熟。
根据国家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普通固体口服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草案)》可知,当两条溶出曲线ƒ2因子数值不小于50时,可认为两条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由表2结果可得,相同介质不同批次样品间的ƒ2因子最大值为97.78,最小值为64.41,均大于50;由表3结果可得,同一批次样品不同介质间的ƒ2因子最大值为95.40,最小值为64.86,均大于50。实验结果所得的12条溶出曲线的ƒ2因子均大于50,可认为氯化钾缓释片溶出曲线均相似。
在体外溶出实验中,溶出介质中的气体会影响药品的崩解、溶出和扩散,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了脱气纯化水。每次取出溶出液后都及时补充了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溶出介质[3-5]。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钾溶出量时,空白溶液会消耗一定量的滴定液,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每次测定样品溶出量时同步测定空白溶液,并扣除空白溶液消耗的滴定液体积。
由表1各批次各时间点累积溶出量RSD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每片释放行为基本一致;由表3ƒ2因子计算结果,可看出该企业氯化钾缓释片生产工艺稳定,从而进一步证明该企业生产的氯化钾缓释片工艺成熟;由表2中ƒ2因子计算结果,可看出溶出介质对氯化钾的溶出影响不大。综上所述,该企业生产的氯化钾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基本不存在问题,体内生物利用度还有待研究[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