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在技术流派上日趋接近。如果电池的路线斗争重燃战火,那么两者是友非敌。
转变从6月初就开始明确。6月8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宣称,公司准备生产可持续运行16年、行驶200万公里的电池,足以绕赤道50圈。如果这些指标成立,长寿命电池将会再次激化锂电池的路线之争,至少会动摇目前三元锂电池一统天下的局面。此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似乎 也具备类似的潜质。
这些年,我们都疲惫于接受各种新奇电池诞生的消息。它们都声称自己能掀起一场电池革命,但迄今为止,量产的一个都没有。无论他们吹嘘多高的能量密度、多快速的充电时间,至少证明试验室表现和量产绝对是两回事。后者才意味着较为确切的商业前景。
曾毓群透露,该电池已经达到量产状态,但暂时还没有客户下单。宁德时代对成本控制非常有信心,成本只提升10%。他没有指出,比较的基准是哪种电池。
宁德时代的宣布其实早有端倪。年初特斯拉就宣布将生产能够行驶160万公里无须更换电池的汽车,可能就是基于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方案。只不过,现在的指标更夸张。200万公里的寿命,假定单次续航为600公里,至少要做到3300个循环内,衰减不超过10%;1500个循环内,电池零衰减。专业人士都明白,这是怎样一个神迹,何况还要控制成本的上涨幅度。
很多业内分析认为,宁德时代长寿命电池是磷酸铁锂方案,但做了某种改良。无非针对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匹配下手,关键是抑制电池循环中的劣化反应。
有人认为,宁德时代很可能同时使用了正极单晶技术和自修复负极材料,以控制正负极材料崩落带来的相变。
如果量产结果确如宁德时代宣传的那样,宁德时代已经在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上取得突破。磷酸铁锂电池因而克服了电池的固有弱点之一,重新赢得了上场竞技的机会,甚至有可能取得压倒性优势。这是新能源汽车界的重量级信号。
众所周知,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电池更便宜、安全性更好、循环寿命更长,但相比后者缺点也很明显,即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
三元锂电池主流产品能做到250Wh/kg(试验室条件甚至达到350Wh/kg),而磷酸铁锂只能做到160Wh/kg,据称后者的天花板是180Wh/kg。虽然电动汽车碰撞的安全性长期被人质疑(针刺试验就是针对这个痛点),但能量密度覆盖了日常使用的主要考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然也是磷酸铁锂,但其通过结构创新,将体积利用率较传统电池包提升50%(当然有阻抗代价),相当于在能量密度这一痛点上追上对手。
相同的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约而同地在磷酸铁锂电池PACK上采取温控措施,改善其低温性能。
对于寿命,宁德时代另辟蹊径,它将“长板”变得更长。使用5年的纯电动汽车在二手车市场上乏人问津,以至于车贩子都不敢收EV。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燃油车的发动机至少可以使用十几年(实际上整车寿命的短板不在于内燃机),而5年的电池可能衰减到80%,已经接近作为动力的寿命终点。
如果做出比内燃机里程寿命长4倍的电池,纯电二手车的残值将得到有效改善。使用长寿命电池的公交运营车辆,也将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而且,长寿命电池必将导致回收压力大大降低,减排和经济效果拔群。电池回收义务,向来是主机厂和电池厂的隐痛。
彼此竞争激烈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正在合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将磷酸铁锂重新推上主流技术方案。而松下、LG、SDI、三星SKI都把宝押在三元锂上,他们的三元锂新生产线投资计划,一个比一个大。
LG计划在2024年将年产提高到100GWh,去年投资了3.8万亿韩元,今年将再投3万亿韩元。5月份,LG向美国工厂注资,该厂系LG与通用合资建立。
因此,他们绝对不希望磷酸铁锂咸鱼翻身。鉴于三元锂的缺点,韩国人不指望三元锂能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把下一代电池的希望寄托在固态电池上。
韩国市场调研研究公司SNE Research认为,2025年起,固态电池应用比例将达到1.2%,而2030年将达到3.8%,进入主流地位。SNE前一阵组织韩系电池企业的论坛,主要的调子也是力捧固态电池。
尽管韩企在能量密度和每Wh成本上占据优势,但抵不过原料成本的劣势。他们暗示,中国政策层面,通过补贴强力整合了整个上游产业。这几年,中企、美企和日企对非洲钴矿的争夺愈演愈烈,老牌的嘉能可对刚果钴矿的绝对控制权正在动摇。原因并非矿山股份一类的传统玩法,恰恰是“无钴”方案甚嚣尘上。
传统优势被削弱的时候,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又纷纷打出新牌,三元锂的领先者们也不淡定了。
与此同时,尽管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唇枪舌剑,两者也都同时拥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技术,但在三元锂的技术指标上,他们都很难追及行业的领先者松下,因此也都有另辟蹊径、寻求不对称优势的动力。
比亚迪一直鼓吹磷酸铁锂,但直到现在比亚迪的电池都是“内供”,缺乏对外影响力。据说,比亚迪正在谋求拆分电池业务,提高生产线投资之后,拓展更多的客户,是比亚迪电池业务的方向。而宁德时代则已经拥有120家客户,业务稳定性更胜一筹。
今年5月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在乘用车(纯电、插电)、客车和专用车的市占率分别为38.16%、80.66%、67.24%、70.35%,综合市占率为48.5%,几乎达到国内市场的一半;而比亚迪的市占率分别为11.52%、15.06%、12.85%、3.55%。
插电市场上,宁德时代的市占率高,是因为与宝马、大众的合作有关。而丰田正在加速引入插电产品,除了松下,丰田已经将比亚迪纳入供应商范畴。比亚迪也将借此在插电市场上扩张势力版图。
大多数整车厂商都在尝试多元化电池供应。宁德时代在国内多数合资、自主厂家都占据主供应商地位。新造车企业方面,威马和小鹏都在寻求第二供应商,而蔚来仍然坚持使用宁德时代一家的产品。
不过,特斯拉是异类,它在国产化整车里面,也使用了国外生产的电池。丰田的电动化(EV、PHEV)量产铺开后,很可能也将采购中日两国生产的电池。不过从长远看,跨国电池供应,成本优势将被削弱,贸易风险则被放大。这也是多元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迄今为止,业内对宁德时代的“惊天发布”持谨慎态度。基于当前技术水准,在量产层面上,做到将电池衰减抑制在如此之低的水平,仍有争议。在宁德时代不公布任何技术细节的情况下,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不过,磷酸铁锂近一年来新成绩不断推出,虽然尚缺乏落地实证,但对于三元锂的霸主地位,已经构成了现实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电池企业依靠原材料供应的整合,对抗日韩企业的技术优势。如果后者丧失了护城河,动力电池行业的局面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