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无垠的时空中,有无数个尚待我们探索的世界,和等待我们诉说的故事。本季节目要带我们探索逝去和未来的世界,并带观众认识勇于探索这一切的人。
点评:B站现在更新了两集,我最爱第二集,好看得连刷两遍。这部片吸引我的点不只是宇宙和科学,最主要的是它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类本身的反思和动容。无论是向上看星空,向下看夸克,向前看宇宙坍塌,向后看奇点大爆炸,一切无不是用来映射人类自身情感的探讨角度,总体观感便是像无与伦比的人类浪漫史诗。用横向对比来思考人类到底是什么,是科学之上的哲思意味。有段旁白妙极:“甲虫有什么情感吗?它有意识吗?还是说它只是一个由有机物组成的精妙机器人?一个内置了传感器和驱动器、安装有程序及子程序的碳基自动装置?这些都是根据它的DNA指令制造而成的。”
纪录频道“9视频”特推出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颠簸货运路》,共十集,每集15分钟。本片历时8个月,行程约5万公里,跟踪记录了十位货车司机在车轮上的生活,有继承父业的父子档、即将退休的夫妻档、年轻的九零后、一起打拼的姐妹档、卡车知识达人等等。
点评:记录了这些卡车司机的日常,而每集掐头去尾,也不过仅仅14分钟的正片时间,上帝用7天造人,而14分钟,又能揭示怎样的人生况味。在看到《颠簸货运路》之前,我从未看过14分钟的纪录片,记录之妙,在于时间的累积,14分钟浓缩了四五天的一趟旅程,在这样一次跨越里,中国的河山在起伏更迭,人情感受也有不同的抒懷,一趟趟旅程的意义是什么,在一次次奔波中颠簸的是路途,蹚平的是人生,路上的一对对夫妻、父子、姐妹、兄弟,用重重的货车踏过人生之坎,给观众意犹未尽的启迪。
一幅没有署名的油画,可能是大师之作,但被专家一句话贬为赝品。主人公跨越时间、地域,根据蛛丝马迹一步步逼近一个多世纪前的创作真相……整部作品读起来恍如一部另类侦探小说,又恍如一部另类传记作品,讲述一幅画的前世今生。
点评:书中无处不在的专业鉴定知识,更像是某种赠品,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故事本身。一次次的鉴定和争论,更像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引子,在其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叫斯特凡纳的男人的一生,年轻时候的玩世不恭、花天酒地,与命中注定之人相识、相爱,他们在海边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想名字,他们看着女儿在客厅练习新学的舞蹈动作,女儿长大,自己慢慢变老。斯特凡纳的故事虽源自真实事件,但本身带着极强的隐喻。
不少朋友喜欢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的作品,译者也很早就有翻译出版她长篇小说的想法。看过她的几乎所有长篇之后,译者最喜欢的还是“地球之种”这个系列,本来巴特勒写作计划中的六本书皆以“寓言”命名,从基督教圣经到《地球之种:生命之书》,暗示旧世界的崩溃和新世界的到来,讲述人类扎根星际、跟自身局限和外部困境进行斗争的过程。《播种者寓言》和《天赋寓言》仅是人类离开地球的序曲,让我们看到人类不得不迈出那一步。
点评:更像纯文学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第一部大幕初启,一半是有末世感的公路小说,往左转是《温柔末世》,往右转是《最后死亡的是心脏》。很多反乌托邦小说都停留在了展现的层面,是悲观的推演与人性的悼词,但这部从第一页就给出了作者心目中的答案,她着重于礼乐崩坏时代个人脆弱心灵的重建与变迁。
为日本直木奖得主重松清创作的“萌猫”物语,讲述了7只裹着毛毯的猫咪,在三天两夜的租用期中,如何融入租猫者的人生和家庭,通过人与猫的相处,展现了人生困境和希望。租猫人和其家庭成员在经历了和猫的相处后重新寻觅到人生的目标,下定决心正视自己的人生。全书共有七则短篇,汇集了爱情、亲情、萌、治愈等多种元素,猫咪成为各种问题解决的核心。该小说在201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改编拍摄成同名7集连续剧《毛毯猫》,由西岛秀俊和岛崎遥香出演,获得了超预期的收视率。
点评:有很多时候,人是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爱的,因为不爱自己,或者因为不被爱。但是猫咪不会像人一样有那么多要求,因为三天两夜里,它只是需要自己的一块小毯子和配备好的猫粮。无条件的爱,听起来多么遥远,但是就像是能够安稳入睡的婴儿时期一样,多么让人渴望啊。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燃烧》里的那句话——“猫是不能离开熟悉的地方的”。每一只毛毯猫,只要有自己熟悉的毯子,就可以安心地在每一个陌生的地方熟睡。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