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
【摘 要】 深度学习的课堂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本质,挖掘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享受学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关键词】 教学本质;深度思维;学力提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0~91页例3、“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胡老师喜欢的运动是快走,现在还能把每天的步数捐出去,变成公益红包捐给贫困地区的儿童。
师:想知道本周星期一、星期二我捐了多少红包吗?(先拉出8和6)哪天多?(再拉出_.8和_.6)现在确定吗?为什么?
生:不确定,不知道整数部分是几。
师:那这是两个什么数?(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创设捐运动步数变公益红包的情境,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_.8与_.6比较时,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小数大小比较的欲望】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比较0.8与0.6的大小
师:到底是多少呢?星期一0.8元,星期二0.6元,哪天多?
生:星期一。
师;为什么?
生:0.8>0.6,因为0.8元=8角,0.6元=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师:看作具体的数量来比,好方法。现在没有单位呢?你能比较0.8和0.6的大小吗?
师:请同学们从三组材料中任选一组,表示0.8和0.6,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看谁又对又快,做好的举手。
【设计意图:把0.8元与0.6元看作具体的数量来比,接着抽象出0.8与0.6的大小比较,学生选择所给材料自己探索,分析比较0.8与0.6的方法,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内涵】
2.比较0.8和1.6的大小
师:想知道胡老师星期三捐出了多少红包吗?现在呢?哪天多?
生:0.8元=8角,1.6元=1元6角,8角小于1元6角,所以0.8<1.6。
师:看作具体数量比,可以!
(板书:0.8<1.6)
3.比较0.8、1.6和2.2的大小
过渡:看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已经难不倒大家了,三个小数比较呢?你会吗?
师:(课件出示:0.8、1.6、2.2)请在直线上表示出这3个数。完成作业纸第1题。
师:你们能给这三个数排排队吗?(板书:0.8<1.6<2.2)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直线上表示零点几的数都在0~1之间,表示一点几的数都在1~2之间。
师:从左往右看,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2:点的位置越是靠右,它所表示的数就越大。
师:重要的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掌声送给他。
(出示数轴A、B、C三点,判断谁最大)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探索出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生: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牵线搭桥,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师:都会比较了吗?想不想挑战自己?
例1:“想想做做”第一题。
例2:比较大小(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
0.5( )0.7 6.5( )5.6
0.4( )2 3( )3.1
师:做对的请举手,太棒了!掌声送给最棒的自己。
【设计意图: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借此来强化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
四、游戏激趣,拓展提升
师:体育运动结束了,咱们来一场智力运动怎么样?
(抽卡片,比谁拼出的小数大)
师:先抽一张卡片放在小数部分,还需要继续抽吗?(需要)继续抽,然后比较大小。
师:再抽一张卡片放在整数部分,还需要继续抽吗?(不需要)为什么?
师:先抽一张卡片,商量确定卡片放在整数部分还是小数部分,还需要继续抽吗?(需要)继续抽,然后比较大小。
师:还想玩吗?下课了,这样吧,我把这套卡片留给你们,下课之后你们继续玩好吗?
【设计意图:分层次抽卡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在抽卡片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
五、教学反思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大小比較的经验,对于一位小数大小比较没有困难,但阐述原因却有困难。所以在教学小数比较大小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多维度思考,抓住小数大小比较的本质——比较()个0.1与()个0.1的大小,从而提升对小数的抽象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可见,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