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菲
摘要:在当今高居住密度下的城市当中,高层建筑的存在形式使人们出现了邻里冷漠、交往缺乏、家园感遗失等居住问题。本文对高层住宅的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利用进行研究,提出如何将传统村落中“街巷式”空间融入现代垂直住宅公共空间当中。
关键词:高层住宅;邻里关系;公共空间;传统住宅;街巷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34-02
一、引言
当今城市居住密度扩大,高层住宅邻里关系与高层住宅建筑形式的存在方式,成为了住宅设计的重要话题。近年来,也有一些关于传统院落空间与现代高密度住宅融合的研究,深受启发后探索到,村落式的居住方式是人类千百年群居生活中所营造住宅空间氛围,其中村落中“街巷”成为居民的主要交通流线,街巷中的功能空间节点是邻里间的一个生活交点。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村落消失,住宅区的“街巷式”交通流线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由便捷式电梯所能到达的高密度住宅群。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密度居住区中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创作符合人与人交往的“街巷式”垂直交通流线作为住宅公共空间,将会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二、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
走访了各国多处楼盘可以发现,现在的楼盘小区景观设计其实已经比以前改善不少,但居民娱乐和交往都集中在住宅的地面空间。
(一)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现存的问题
在现今高层住宅室外公共空間上,高层住宅体量大,容纳的户数多,,上层住户居民远离地面生活,因而对邻里交往的需求更显迫切。但在许多高层居住环境中,由于经济性的原因,在尽量满足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条件下,大多的楼盘开发商只注重内部居住使用空间,而减少楼梯厅,走道,户外花园等空间面积,仅能满足交通疏散的单一功能,使公共空间缺乏层次,狭窄、封闭、缺乏自然采光,丧失了吸引居住者交往接触的积极功能,沦为无人停留的消极空间。
(二)高层住宅建筑形式引伸的邻里淡漠问题
在走访了一些楼盘后发现,其实相比前5-10年的小区住宅,目前大部分高层住宅区其实都拥有充足的室外场地,且住区空间环境质量较高,其住区景观、活动设施都十分丰富,无论是小区中心亦设有活动场地或活动设施,但除了小区中心,其余地方的使用效率都很低。住区活动人群以老年人以及大人带小孩为主,活动场所多为老年人和儿童占用,他们之间容易产生很多交往,并获得归属感。占人群比例最大的中青年则较少在室外活动,或者活动持续时间很短暂,且为青年人提供的活动也场所也很少,他们似乎成为住区的边缘人物。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能下楼活动和交往的时间及精力也十分有限。但作为住区的主体人群,缺乏他们的参与。室外空间对于他们来说,使用的价值较低,因此,就近的楼栋内部空间或许会增加他们与邻里的接触。
三、传统住宅空间与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的融合研究
通过对老广州大院和弄里住宅空间的分析,发现传统住宅空间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生活对促进邻里交往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于是以下提出传统住宅空间与现代高层住宅的融合概念设想并进行论述。
(一)院落空间垂直转化
对现代住宅进行“类空间转换”,传统院落空间是沿水平面上横轴和纵轴展开变化的,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方式也是水平的。如果将水平轴线在空间上进行旋转,使之向垂直方向上叠加,如同积木一样块状构成,将传统的院落空间转化到建筑垂直面上,形成“垂直院落”,原来平面上的“虚”空间转化成建筑立面上“凹”或者“挖空”部分。这时的建筑立面就产生了四凸起伏,这如同传统院落群在平面上建筑和院落的四凸关系,只是由平面转向立体。当然,这其中的各种建筑元素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不变的是其院落空间的特性。这种传统院落的转变具有很大的实验性,质和先锋性质。这种具有极强实验性质的“垂直院落”住宅实践为我们在当前高密度状态下营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传统住宅形式使得居民走几条街巷就能和邻居亲戚闲聊几句,在街巷这过渡空间中居民间建立起了良好的邻里关系,这是依赖于传统住宅点式分布功能空间所建立的。若这些功能(购买、休闲、娱乐、用餐)亦能存在于高层住宅当中,存在于高层建筑内部当中,人们也能在垂直且平面空间有所限制的空间上,得到物质和精神需求,那么人们是否就能找回以往那种良好的邻里关系。当然,把传统住宅功能空间植入现代高层住宅当中也是需要技术的。如果将水平轴线上的空间以立体“Z”字型,比如以楼梯、桥、平台作为上下层住宅的连接,那么这些楼梯、桥、平台就相当于传统街巷的“街道”,只不过这些“街道”被垂直转化了。在这些过渡空间植入点式功能空间,使垂直“街道”作为楼宇公共空间,或许真的能拉近了住户间的距离。
(二)“街巷式”交通流线垂直化
乡村住宅不同于高层住宅,其仅有2-5层,平面排布于整个村子,人们因需要而在多个空间节点设置了不同功能的店铺、举行活动的寺堂等,人们活动和交往的方式多样,还有由于其空间节点较多,邻里关系因生活所需而产生更多的交流,即便是回一趟家,也会经过,小卖部,水果摊,报刊亭等,遇见更多的邻居产生更多交谈,区别于现代高层住宅仅仅用电梯就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人情关系冰冷。虽然城市化发展使得以上所述的村落式住宅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其精神内涵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运用到高层住宅中去。便提出若将平面化的街巷住宅形式往纵向上拉伸,运用到现代高层住宅,人们的交往方式便不仅仅是在留在电梯间,地面小区了。高层住宅与街巷的交融街巷不仅仅是静止的功能空间,也承担这动态的交通功能。从入口进入到各个房间乃至各个房间之间的联系都要在“街巷”间穿行,住户需到达彼此的房间自由地经过“街巷”,像从前在村子里那样有充足的交往,只不过现存在于高层中的“街巷”,现今可以从垂直折线型的方向存在罢了,这样的空间组织使得人与人产生了更多的交流。
现代高层住宅为了满足住户生活需求,大多数会在建筑的首层架空层置入商业空间,大部分商业空间置于远离居住区域的外围且低层空间,所以大部分这种商业空间维持不到多久就面临急需转让的状态。另外一空功能空间的存在就是建立大型商场,位于多栋住宅群的中央位置,不可否认,这种地产形式与较之前的小区型住宅在较大程度上优化许多,使得整个居住环境热闹起来且不影响上层住户,而上层住户也十分愿意饭后或周末到商场内聚集。但这种方式比较多的是住户与外部人流的交往,还是没有很好低解决邻里间的关系。若将传统街巷的功能空间,置入到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中层空间或高层空间中去,呈现一种垂直街巷的形態,人们在垂直空间上亦能满足多种需求,这将是一种非常好的住户体验。
四、结语
本文中所提出的传统住宅空间形式,“街巷式”交通流线作为高层内部公共空间,是借鉴于院落空间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演绎,而得出的另外一种更能改善邻里关系的未来可行高层住宅形式,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缺点,但这种建筑形式的存在,使得垂直延伸的高密度居住区中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创作人与自然对话的村落空间,符合人与人交往的“街巷式”垂直交通流线,不管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产生了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黎琴.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
[2]吴俊.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
[3]王敏.“都市村落”式的社区规划[J].山西建筑,2017(14).
[4]石圆圆.传统居住空间的现代演绎——垂直院落[J].门窗,2015(02).
[5]王婧.村落空间格局与邻里关系研究[J].甘肃科技,2014(20).
[6]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4).
[7]胡哲铭.院落空间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演绎[D].长沙:中南大学,2009.
[8]李鹏.高层住宅内部交通系统中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J].房材与应用,2003(01).
[9]吴霄红,林红.将共享空间引入高层住宅——北京现代城5#楼空中庭院设计构思[J].建筑学报,2001(07).
[10]开彦.未来住宅的设计[J].住宅科技,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