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根
摘要:2006年上映的电影《天狗》改编自张平所著的长篇小说《凶犯》,其导演戚键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片名实际上叫《凶犯》是最好的,它才有悬念”。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犯?其实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真正的凶犯不是李天狗也不是孔家三兄弟,而是对资本的强烈欲望,当生活中的一切都用物质来衡量时,人性将被压抑和扭曲。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意识形态和符号学角度通过对电影的具体分析揭露资本的真正面目,以期引起社会对资本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资本 人格 意识形态 符号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3-0147-03
工业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进程中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人心也进入了飞速变迁的时期,当社会对物质的建构大于对精神的建设时,人性必然受到压抑和扭曲。工业的快速崛起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带来的还有被不断放大的资本欲望,而当人所持有的物质资本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人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利益追逐,因为利益追逐正是资本强权滋生的最富饶的土壤,电影《天狗》讲述的就是一个利益追逐的故事。由于背靠国有林场,泮源村村民在孔家三兄弟的帶领之下,一直靠偷树来获取钱财,在孔家三兄弟的“打点”之下,泮源村与历任护林员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但李天狗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的局面,也因此他遭受到了排挤和打击,在恶势力的步步紧逼之下,为守护自己的使命,李天狗最后进行了悲壮的反击。虽然电影以护林为背景展开,但护林只是一个非常表面的东西。实际上护林仅仅是个线索,甚至连个题材都不是,它真正讲述的是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对于人性的改变。
一、资本对人格的压抑
查尔斯·兰姆说:“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性方面军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由此可见金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物质满足,但它却无法给人们带来充分的精神满足。而当对物质的追求大于对精神的需求时,个体将成为一个精心包装的空壳,社会将变成一个镶金戴银的洞穴,在这个精致的洞穴里,人们都朝着拥有更多资本这一个目标奔走,而形成一个目标同化的社会,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最后将失去人性中最美妙的东西——复杂。社会的本质就是混杂的,情感复杂的人才是最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因为人的精神意识就是复杂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而对资本的强烈欲望,往往会导致放大本我而抛弃超我(当失去超我时,自我的部分也就不击自溃了,因为自我就是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而存在的),最后成为一个被欲望驱使的躯壳。这点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小卖铺老板“厚眼镜”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穷的只剩下对物质的欲望,因此他是没有派别的,他只属于金钱这一派。
在孔家三兄弟下令给李天狗一家断水断电时,“厚眼睛”可以高价将水电的替代品,可乐和蜡烛卖给李天狗;当三兄弟给他钱时,他又可以凭空捏造李天狗打人的罪行。在资本笼罩下,他已经失去了对于价值的判断,失去了人性中的理智,而只剩下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这就是资本的可怕之处,他能在潜移默化中放大人的欲望,使物质凌驾于精神之上,甚至在利益追逐中失去人性中的理智,但“人如果没有理智就容易退化为动物,丧失理性也就无法成为人。”对于物质的基本追求是由于自身的匮乏,为了生存就会竭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动物的本能,是出于维系生存的需要,但是“如果人仅有本能,就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人之所以为人,不光具有作为高等动物的动物本性,还具有理智的特性。”,因此当对欲望的追求脱离理智的束缚时,人性就已经被扭曲了,而当人格中的超我部分被抛弃时,欲望就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在意扩大的过程中是否参入乌黑的杂质,只在乎怎样去获得对于物质欲望的阶段性满足。之所以要用阶段性满足是因为人对拥有更多物质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在参与利益追逐时有可能实现当前需求下的阶段性满足,但却永远无法填满它,这也正是资本对人性构成压抑的真正原因所在。
强烈的物质需求让人为了实现欲望而迷失自我,一方面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做着明明知道错误的事情,一方面又良心不安,期望能够得到谅解。影片中的老板筋就是个例,为了得到看水房的收入,他冷漠的将李天狗挡在门外,但却又对李天狗说“哎,看林子的,咱两前日无怨、近日无仇,你听我说,我就挣的这份钱。”由此可见老板筋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断掉李天狗一家的水源,只是为了赚钱,而“知其不可而为之”,心中有着对错的价值观判断,却愿意为了获取金钱而将其抛之脑后。
影片中很多超低机位的使用亦体现着资本对人的压抑,如在李天狗一家还礼品那场戏中,还完礼品后象征着资本强权的孔家兄弟在路上的高楼上站着,俯视着李天狗一家三口拖着板车艰难的在坡上前行;又如李天狗一家去赴宴时那场戏中,对三龙碑的拍摄采用的几个超低机位,甚至在仰拍三龙碑时石碑已经发生了扭曲。这样的镜头是不符合我们的视觉审美的,这样的画面之所以会出现,是为了通过镜头语言体现出一种压抑感,将金钱的象征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人们是生活在物质资本的笼罩之下的,更有话语权的资本对人,对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都是潜在的威胁。
二、资本入侵的符号表现
在这里要说一下“可乐”这个符号出现的代表意义,“可乐”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如果说护林是影片的明线的话,那“可乐”这一角色的变化就是剧情进展的暗线,这一符号传递的是资本在中国社会的深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在泮源村这个缺土少水的地方,全村只能靠一口井维持水源,按理来说小卖铺里应该有矿泉水的存在,以抵御水源的短缺,但满眼望去在货架上能作为水的替代品的只有舶来品“可乐”,却没有真正能解决生命需求的水。既然不符合常理就说明这是导演戚健的刻意安排,目的是想要引起社会对于资本入侵的警醒,而这种警醒时至今日同样有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乐”这一符号讽刺着社会的畸形,一味的引进资本、追求物质终究是短视的,因为仅靠物质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求。就像李天狗一家所体现的那样,“可乐”虽然能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需,但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想要生存下去还是得喝水才行。投射到当今社会,资本所扮演的就是电影《天狗》中“可乐”的形象,它的到来在短时间内虽然能使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却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的,而不可避免的忽略了一些精神层面的培养。但是社会应当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资本的不断膨胀,想要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现代化社会,必须更加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强大的精神空间,让人们在追求资本时,面对物质的极大诱惑能够用理性压制它。
三、资本意识形态对人的扭曲
在电影中泮源村已然形成了一个以孔家三兄弟为中心的利益集合体,他们习惯性的去贿赂新上任的护林员,并以为达成了惯有的默契,但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护林员李天狗在发现村民偷树的实情后,以遵守规章制度为由将收受的礼品悉数奉还,并劝告乡亲们不要再偷树了。不难看出其实主角李天狗对金钱堆积下的“美好”生活也是充满着向往的,他对于资本同样是有着渴望的,如果不是因为林子里“鬼大了”,他不会急于归还来自乡亲们的“热情”。作为刚退伍的军人的李天狗差点就忘了“不收人民一针一线”的军人品质,开始接受由资本带来的物质上的满足感,这也体现着资本的可怕之处,作为影片中唯一一个与资本作斗争的角色也差点掉入欲望的深渊之中。资本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已经深入人心,如果不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它将会发展的更快、更深入,造成更大的对人、社会、环境的伤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多规则都涌现出来,目的就是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就是控制资本强权的滋生,让它不至于横冲直撞、肆无忌惮。但却如同“可乐”一般,对于大众来说规则始终是用来规范生活尺度的外来品,而不是由自身所发出的精神诉求,它能达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为制度的客观存在并不等于它的實际效用,所以影片中的懋远县政府文件除了李天狗外,甚至都没有人能够做到通读一遍,更别说理解文件所传达的精神并付诸生活实践了。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如果物质一直凌驾于精神之上,社会将很难得到有效的管理。
资本的出现放大了人对物质的匮乏,资本积累的同时带来了利益至上的意识形态。因此当李天狗劝导村民别再砍树时,没有人反思自己,而是抱怨“人家嫌咱的礼物轻,看不上咱”“一任比一任贪”,最初的热情也瞬间就变成了冷漠,面对李天狗的道歉、递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一句话,都很默契的保持着沉默,因为在利益至上的群体意识下,他们的人性已经被扭曲了,不侵犯群体的利益时李天狗是英雄,当侵犯了群体的利益时李天狗就成了异类,是必然受到排挤和打压的。双方开始以相互对抗的身份进行对话,从利诱到威逼,以孔家三兄弟为中心的利益集合体用尽一切手段想要让李天狗屈服于资本之下,扫除他们谋取金钱路上的唯一障碍,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续逃脱于制度之外,继续通过权钱交易满足对于资本的欲望。但不管欲望下的实质内容是什么,不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在这里借用一下作者张平在《凶犯》中用“狗子”的身份说出来的一句话“不管你们怎么想,对我来说,国家给了我这份工作,虽然不多,也足够了。我并不是不想钱,但这得从正道来,得来得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李天狗的英雄之处不仅在于他敢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泮源村、对抗被默认的潜规则,更在于他对问心无愧的追求,对欲望控制的反抗。抵制对于物质的过剩欲望是对资本压制的反思和抗争,因为资本不仅放大了人的欲望,同时在资本强权下,人性中的道德是被压抑的,资本已经异化了人与自身的关系,这一点在《天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孔青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个导演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原著中没有这一人物),他出现的作用不仅在于缓和政府对于农村管理的失职,更在于体现资本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一方面他想要帮助真正的战士,所以他没有把李天狗的信给三兄弟看,避免激化两者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他也不敢帮李天狗把信寄出,害怕被三兄弟发现来讨要自己的债务。在影片中孔青河跟孔家三兄弟借了两千块钱娶了个媳妇,不到两年就涨到了六千,但就算面对如此高额的利息孔青河却也是一直敢怒不敢言,一直被压制着,接受着资本强权的统治。作为曾经的军人,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到敢于抗争的血性了,在资本的压制下,他甚至都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心。如同泮源村的其他村民一样,他已经失去了人的斗争精神,接受着明显不合理、不合法的高利率,接受着资本强权的统治。由此可见资本意识形态的入侵给人带来的享受是物质上的,但带来的压抑和扭曲却是精神上的。
四、结语
电影《天狗》所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护林的故事,更是在向社会揭露资本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资本的浪潮下人都是被裹挟着前进着,人心都是漂浮无根的,人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能够让人实实在在抓住的物质无疑是最能吸引人的。资本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却也带来了很多精神层面的问题,它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了人与自身的关系,由于对资本的强烈愿望,使人们始终处于直接或潜在的竞争之中,同时由于对资本的强烈愿望使人们都处于一样的竞争规则之中,人们往往都身不由己而失去自我。因此社会想要健康的发展,除了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外,必须更多地关注到人们的精神需求,只有两者协调发展,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社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磊磊,戚健.一个把电影往“狠”里拍的导演——关于电影《天狗》与导演戚健的对话[J].艺术评论,2006,(04).
[2]刘诗贵,肖凤仪.罗素人性论的阐释与评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3]张平.凶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4]奚宁宇.人间《天狗》震撼云霄——理论视角下的电影解读[J].电影文学,2007,(04).
[5]侯庚洋.真实的力量与启示:解读乡村电影《天狗》[J].电影新作,2006,(03).
[6]李爱华.电影《天狗》赏析[J].电影评介,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