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胚胎似乎可以通过在卯内移动并寻找热点或凉点来影响其最终的性别。
在某些龟类中,若温度较低,卯会孵化出雄眭。而温度较高,则会孵化出雌性。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单一性别比例增加。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乌龟可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来应对这种情况。
科学家发现,胚胎可以检测到卵内的温差并移动到最佳位置。科学家测量了一种淡水龟——草龟在室外巢穴中的卯的温度。每个卵两端的温度不同,最大温差可达4.7℃。
科学家认为,乌龟在“雄性发育”和“雌性发育”间转换所需的温差仅为1℃左右,由于卯内温差的存在,胚胎可以通过移动位置来改变其自身的温度,从而改变其性别。实验测试表明,無法感知温度的胚胎会停留在卵的中间位置,根据孵化温度的不同,它们要么几乎全部孵化为雄性,要么几乎全部孵化为雌性。而那些能感知温度的胚胎则会在卯内移动6毫米左右,这样的胚胎两种性别约各占一半。
有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由于卵黄的阻碍,胚胎不太可能像这样运动,而且为了应对温度波动,胚胎每天还不得不在卯内移动两次。
尽管对于“胚胎在卵内移动改变性别”这一现象还存在某些未解的疑问,但更多的实验与探究都证明了此种说法的可靠性。
2019年,有研究团队对乌龟卵进行了几项测试,包括从一侧加热,测量乌龟卯内部温度变化的程度。他们还向一些卯注射了辣椒碱,辣椒碱可阻断动物温度传感器的受体。当他们不均匀地加热乌龟卯时,用辣椒碱处理过的胚胎比那些不处理的胚胎移动得更少。因此,经辣椒碱处理的卵孵化成雌性的数量比没有经过处理的卯要少。研究人员观察到,当乌龟能感觉到温度时,其出生性别比例更均等,但当它们不能感觉到温度时,其中一种性别比例会更大。
龟的胚胎可以通过在卯内进行移动,降低环境温度对性别的影响,从而抵御极端气候变化导致的性别比例失衡。这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进化赋予了物种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自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