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晶
哈尔滨市东湖路学校是群力新区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新建学校,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实行“两自一包”的学校。学校坚持分权是保护、设岗是关键、目标是方向、过程是导向、薪酬是动力、创优是目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五心五会”,由校长在区域内自主选任各中心的负责人,探索校长负责制下“扁平化管理、共同治理”的民主治校模式,垂直对接,减少时间、人员上的浪费。
面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团队,管理团队懂“五给”——给目标、给方法、给引领、给榜样、给平台;教师团队重“五会”——会微笑、会倾听、会沟通、会表扬、会合作。作为教师辈的管理者,我们首先是服务者,引领者,说话要有温度,批评要有尺度,引领要有高度,指导要有深度,做事要有效度,教师的发展才会有速度。
教育是有规律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有成长,学生才会成长。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创新机制,创设了“行·融汇”教师专业培训体系,搭建一条“暖、习、研、融、行”五型并举的教师成长通道,引导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暖”出专业温度
学校以“温暖的东湖路,如何做富有魅力的教师”等内容为主题,持续做职前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各大中心的职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团队的温暖,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温度,激发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培训后,教师主动结合自身实情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习”出专业基础
教学管理中心通过鼓励教师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写我的读书心得,说自己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带领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养,学做事、学做人、学沟通,找到教育教学的黄金点子。
每个月,各大中心有计划地安排专家或区域内名优骨干师给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将容易出现的、共性的问题进行案例式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专家引领、实际操作、课堂观摩与评价等形式丰富青年教师的文化内涵,提高教师的育人智慧。
以赛代训、以课代训,开展校内教师基本功大赛、新课标学习知识竞赛、学科负责人公开展示课、靶向课、同课异构、大师模仿秀、期末复习研讨课等。
“研”出专业高度
学校陆续成立了各学科工作坊及研修团队,构建动力群、激发群动力,开展校内课题研究、共同开发课程,进行全过程研究;注重内部挖潜,采取线上培训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把教师的师德修养、心理健康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强化培训,帮助新教师筑牢专业根基;强化校本研修,立足生情、师情、校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开展微研究。
每学期的专业知识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教职工演讲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实现、体验成功的需要,从而帮助教师拥有提高专业发展高度的能力。
“融”出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区域性教育抱团发展特色,学校通过区德育研修部、教育集团为每位年轻教师找到师傅,开展“对红”工程;制定了首批种子教师培养计划,选派他们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学习,让其融百家之长,在学习中成长。
“行”出专业自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自觉行动,“练”功“磨”法,促进专业成长,磨练专业态度,进而形成专业自觉。学校号召年轻人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将教育目的和本质回归到人的自身,帮助每一个生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让教师成为主动的变革者,“两自一包”的推行,激发了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让教师内涵生发。教师有信仰,教育就会有力量,在做好教师、做好教育的过程中,影响学生。改革实践丰润了东湖路人的教育生命,激发东湖路人的教育热情,我们将集合力量更好地打造學校品质、教师品位和学生品格,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