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密莉雅

2020-08-06 14:46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四川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妈妈

(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第一章

这会儿我又一次站在这幅镶着简单画框的小画前面。明天一早我就要动身回家乡去,因此我久久地、出神地望着这幅小画,好像它能够对我说些吉祥的临别赠言似的。

这幅画我还从来没在展览会上展出过。别说展出,就是每逢有亲属从家乡来看我,我都尽量把它藏得远远的。其实,它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可也远不是一幅艺术精品。这幅画很朴素,朴素得就像上面画的那片大地。

这幅画的远景是暗淡的秋天的天际。在遥远的群山上方,秋风催赶着片片疾驰的行云。近景是一片赤褐色的长满艾蒿的草原。道路黑黝黝的,刚刚下过雨之后还没有晒干。路旁是已经干枯的、被踩断的密密丛丛的芨芨草。顺着被冲洗过的车辙,有两个人的脚印伸向前去。越远,路上的脚印就显得越浅,至于那两个旅伴:看样子只要再走一步,就会跨到画框外面去了。其中的一位……不过,我这话有点扯远了。

这是我少年时代的事。那是战争的第三个年头。我们的父兄在遥远的前方,在库尔斯克和奥勒尔附近苦战;我们——当时都还是一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集体农庄里劳动。天天干不完的重活儿,本来都是成年人干的,如今压在我们还没有长结实的两肩上。我们在收割的时候又偏偏碰上特别酷热的天气,几个星期不回家,日日夜夜在田野里、打谷场上,或者在往车站运粮的路上。

在一个酷热的日子,镰刀都好像因为收割磨得发烫了,我从车站坐空车回来的路上,决定顺便回家去看看。

靠近河滩,街道尽头处的小丘上,有两座围着坚固的土墙的院落。宅院周围有一排高高的白杨树。这就是我们两家。很久以来,我们两家就毗邻而居。我是大房的孩子。我有两个哥哥,他们还没结婚,都上前线去了,已经很久没有他们的音信了。

我父亲是个老木匠,天一亮就起身做祈祷,然后到工场木工间去。直到很晚才回家。

家里就剩下母亲和一个妹妹。

旁边的院子里,或者照村里叫法,小房里,住着我们的近亲。不是我们的曾祖,便是我们的高祖,曾经是亲弟兄;而我称他们近亲,就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早从游牧时代,从我们的祖先一块儿安扎帐篷、一块儿牧放牛羊的时候起,我们就兴亲族住在一起。这种传统还被我们保持下来。在村里实行集体化的时候,我们父亲一辈就挨在一块儿安了家。而且也不只是我们,贯穿全村的一直通向河滩的整条阿拉尔街,都是我们同族人,我们都是一个族系的。

实行集体化后不久,小房的家主就去世了。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岁数很小的儿子。当时村里还奉行着世代相传的族法,依照族法的老传统,不能让携儿带女的寡妇嫁出族外,于是族人便让我的父亲娶了她。他这样做,也是他对于祖先在天之灵应尽的本分,因为他是死者最近的亲属。

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二个家。小房表面上家业独立:有自己的宅院,自己的牲畜,但实际上我们是一块儿过日子。

小房的两个儿子也参了军。老大萨特克是刚结婚不久就走的。我们还能收到他们的来信,当然,要隔很久才能收到一封。

小房里剩下婆婆——我唤她婶娘——和儿媳,即萨特克的妻子。她们俩从早到晚在农庄里干活。我的婶娘是一个善良、温顺、老实的女人,干活儿从不落在年轻人后面,不论是挖沟,浇水,样样都行。命运像是褒奖她的勤劳,又赐给她一个能干的媳妇。查密莉雅和婆婆一模一样,肯操劳,心灵手巧,就是性格有点不同。

我很喜欢查密莉雅。她也很爱我。我们很合得来,可是我们不敢彼此称呼名字。我们要不是一家人,我一定叫她查密莉雅。可她是我哥哥的妻子,我得叫她嫂子。她唤我小兄弟,尽管我并不小,我们在年龄上的差别根本不大。但这是村里的習惯:嫂子得把丈夫的弟弟唤作小叔或小兄弟。

两房的家务都由我母亲经管。我的小妹帮她一些忙,她还是一个小辫子上缠着头绳的傻小妞儿。我永远也忘不了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那样勤劳地干活。是她把两家的小羊和小牛赶到园外去牧放,是她抬来干牛粪和干柴,让家里总有东西烧,是她,是我这个翘鼻子小妹妹,为了不让妈妈挂念杳无音信的儿子,总想尽办法给妈妈解闷消愁。

我们这一大家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全是母亲的功劳。她是我们两家的全权主妇和管家人。她很年轻的时候就进了我们的游牧祖先的家门,她一直是虔敬地遵循着祖先的遗训,公正无私地掌管两家家务。村里公认她是最值得尊敬的一位心地好、见识广的贤主妇。家里一切都归她掌管。至于父亲,说实话,村里人不承认他是一家之主。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在要办一点什么事的时候这样说:“唉,你顶好不要去找大师父,(我们此地对手艺人这样尊称),他就晓得那把斧头是他自己的。他们家里大娘才是一家之主,你去找她,保准没错的……”

应当说,别看我小小年纪,倒还常常参与一些家务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哥哥们都打仗去了。人们把我称作两家的男子汉、护家的和养家的,这多半是开玩笑,有时却也是正经的。我以此感到骄傲,一种责任感就常常挂在心上。并且,妈妈对我敢于独当一面也采取鼓励态度。她盼望我成为一个善经营、能办事的机灵人,不要像父亲那样,一天到晚一声不响地刨木头,锯木头……

第二章

我从车站回来,在宅旁柳荫下停住车子,松了套绳,当我向门口走去时,看到我们的生产队长奥洛兹马特在院子里。他骑在马上,像往常一样,一条拐杖系在马鞍上。妈妈站在他旁边。他们正争论着一件事。我走近些,听见母亲的声音:

“不行!别胡闹。哪儿见过女人赶车运粮食?你做做好事,让我的儿媳妇清静点吧!她原来干什么,还让她干什么吧!就这样已经搞得我晕头转向了,你倒来营管两个家看!幸亏还有个小丫头帮我一把……已经有一个星期我连腰都直不起来,腰简直要断了,就像驮着块千斤石,这不,玉米又干坏了,等着浇水呢!”她越说越上火,一面不时地把头巾的角往衣领里面塞。她生气的时候,常做这种动作。

“您这个人可真是的!”奥洛兹马特在马上晃了一下,失望地说,“我要是有腿,而不是这条拐杖,我会来求您?最好还是像过去一样,我自己来干,把粮食袋往车上一摔,赶马就走!……这不是女人干的活儿,我晓得,可你到哪里找男人去?……所以才决意请女将出马。您不准儿媳妇赶车,可上级对我们把难听话都说尽了:战士们需要粮食,我们却完不成计划。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我拖着长鞭朝他们走去,队长看见了我,高兴起来,显然他是想出了什么新点子。

“好啦,您要是担心媳妇的安全,瞧,有她的小叔子保驾,”他高兴地指着我说,“他决不会让谁靠近她。可以不必犹豫啦!咱们的谢依特是好汉子。只有这些小伙子,咱们这些养家的,才真解决问题……

妈妈不让队长把话说完:

“哎呀,瞧你像个什么样子,简直成了流浪汉!”她数落起来。“瞧你那头发,毛蓬蓬的……你爸爸也是好样的,给儿子剃剃头都腾不出工夫……”

“就这样好啦,今天就让儿子和老人家亲热亲热,剃剃头,”奥洛兹马特机灵地接过母亲的话头说,“谢依特,今天你就留在家里,把马喂一喂,明天一早我就派给查密莉雅一辆车,你们一块儿赶车。要给我记住,你可得负责她的安全。您就别担心啦,家主娘,谢依特决不让她受欺侮。既是这样的话,我还再派丹尼亚尔同他们一块儿。您是知道他的,是个很老实的后生……就是刚从前方回来的那一个。就这样吧,三个人一块儿往车站运粮食,谁还敢动一动您的儿媳妇?对吧,谢依特,你觉得怎么样?我们想让查密莉雅赶车,可你妈妈不同意,你要劝劝她!”

队长的夸奖,以及他竟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同我商量问题,使我心里美滋滋的。另外我立时想象着,能和查密莉雅一块赶车去车站该有多好。

我于是摆出一副老成的样子,对妈妈说:“保证设事儿,怎么,会有狼来把她吃掉还是怎的?”

我并且摆出老把式的神气,煞有介事地从牙缝里哧了一声,大模大样地晃着肩膀,拖了鞭子就走。

“哎呀,你可真行!”妈妈做出惊喜的样子,但是她马上气愤地呵斥道,“狼吃不吃她,你怎么知道?就出了你这块聪明材料!”

“他不知道,谁知道?他是你们两家的男子汉,很能干,有两下子!”奥洛兹马特拼命讲我的好话,他一面担心地望着妈妈,怕她又固执下去。

可是妈妈没有反驳他,只不过不知为什么立时重重地叹了口气,缓和了语气说:

“这可算什么男子汉,还是孩子哩,可就这样也得白天黑夜地埋头干活……我们那些叫人爱不够的男子汉天知道在哪里!家家空荡荡的,就好比营地上拔掉了帐篷……”

我已经走远了,没有听完母亲的话。我一路用鞭子打着屋角,打得灰尘飞扬,我甚至没有理睬正在院子里用手拍制牛粪块的小妹欢迎的笑脸,神气活现地走进了井棚。我在里面蹲下来,不慌不忙地从桶里倒水洗净了手。然后走进房里,喝了一碗酸牛奶,再倒一碗端到窗台上,把面包掰碎泡了吃。

妈妈和奥洛兹马特还留在院子里。只不过他们已经不再争论了,而是平心静气地低声谈着。他们准是在谈我的哥哥们。妈妈不时用衣袖擦擦红肿的眼睛,深沉地点着头,表示对正在安慰她的奥洛兹马特的回答,一面用模糊的泪眼望着绿树葱葱的远方,像是能看到自己远方的儿子。

妈妈一伤心起来,就什么都不讲了,看样子,她答应了队长的要求。他达到了目的,很是得意,抽了一下坐骑,马匹跑着轻快的碎步出了院子。

不论是妈妈,还是我,自然都丝毫没有想到,这一切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我一点都没有担心查密莉雅能不能驾驭得了双套的马车。她对马是摸得透的,因为查密莉雅是巴开尔山庄一位牧马人的姑娘。我家的萨特克也是牧马人。似乎有一次春天赛马时,他竟赶不上查密莉雅。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管它,可是大家都在说:赛马之后,恼羞成怒的萨特克就把她抢来了。还有一些人却偏说,他们是恋爱结婚的。不管怎么说吧,他们共同生活总共只有四个月。后来战争开始,萨特克便应召参军了。

不晓得该怎么理解,也许由于查密莉雅从小就和爸爸一起赶马群——他身边就她一个,又当女儿,又当儿子——于是她的性格中就出现了一些男子气概,有点躁烈,有时甚至很粗犷。查密莉雅干起活来一阵风,有男人气魄。和邻居妇女能处得来,可要是有人没来由惹恼了她,她骂起你来可不让人,还有几次有人被她揪住了头发。邻里不止一次前来告状;“你们这算什么样的儿媳妇?进门才没几天,一张嘴就这么厉害!一点不给人面子。”

“她就这样才好哩!”妈妈回敬说,“我家媳妇有话就爱当面讲。这比藏而不露背地咬人强。您家媳妇倒会装温和模样儿,可这种温和媳妇,好比臭鸡蛋:表面干净光滑,骨子里其臭难闻。”

爸爸和婶娘对待查密莉雅从来不像别的公婆那样厉声厉色,挑鼻子挑眼儿。他们对她很和善,心疼她,就只希望她对真主虔诚,对丈夫忠实。

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把四个儿子送进了军队之后,便把两房唯一的媳妇查密莉雅当作莫大的安慰,因此对她百般怜惜。我却不理解我的妈妈是怎么回事儿。她可不是随便就喜欢谁的。我妈妈对人对事要求十分严格。她过日子有自己一套规矩,从来不肯改变。每年春天一到,她要把我家游牧用的帐幕投到院子里,用杜松枝熏一熏,这帐幕还是我父亲年轻时制备的。她教导我们绝对热爱劳动,尊敬长者。她要求家庭中每个成员无条件服从。

第三章

查密莉雅自从到我家来,就不像个做媳妇的应有的样儿。不错,她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但是在他们面前从来不肯低头弯腰,她可也不像别的年轻媳妇那样躲到一旁叽叽喳喳。总是想什么就直截了当地说什么,也不怕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妈妈常常支持她,爱听听她的意见,但是决定权往往仍归自己。我感到,似乎妈妈从查密莉雅的心直口快、大公无私中看出她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并且暗下打算,有朝一日把她放到自己的位子上,使她成为一个同样有威望的家主娘,同样的当家人,家业的继承者。

“要感谢真主,我的孩子,”妈妈常教导查密莉雅说,“你是嫁到一家殷实、有福的人家来了。这是你的福气。做女人的幸福,就是生几个孩子,家里够吃够用。我们老一辈挣得的家业,谢天谢地,都得给你留下,我们带不进坟墓。不过,只有那爱惜声名、有良心的人,享福才享得长久。這话你得记牢,要经常检点自己……”

但是查密莉雅有的地方使两个婆婆感到不以为然:她快活起来太过于外露了,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有时候,好像无缘无故就笑起来,而且笑得那么响,那么快活。每当收工回来,不是走,却是一路跳过沟渠,跑进院子。而且常常毫无来由地一会儿抱住这个婆婆亲亲,一会儿抱住那个婆婆亲亲。

查密莉雅还喜欢唱歌,她总在哼着一点什么,长辈面前也不回避。这一切自然和村里传统的媳妇持身之道很不相符,但是,两位婆婆用以自慰的是:查密莉雅会慢慢收住的,本来么,年轻时候说起来都是这样的。可对我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查密莉雅再好了。我们在一块儿非常快活,我们可以毫无缘由地哈哈大笑,可以在院子里互相追着玩儿。

查密莉雅长得很美。身材匀称、苗条,头发又密又长,编成两条粗粗的、沉甸甸的长辫子。她很会结她的白头巾,让它稍稍偏些垂到额头上,这对她十分配,把她那端正的脸上的黧色皮肤衬托得很美。查密莉雅笑的时候,她那黑中透蓝的一双杏眼,闪耀着青春的活力,她要一下子唱起酸溜溜的山村小调,她那美丽的眼睛里就现出一种热情奔放的光彩。

我时常发现,男子汉们,特别是返乡的战士们,爱用眼睛盯她。查密莉雅自己也爱玩爱闹,可是她对那些放肆的家伙确也不给好颜色。尽管这样,我还是常常很恼火。我爱她而嫉妒别人,就像弟弟爱大姐因而嫉妒别人一样,我要是发现年轻人围在查密莉雅身旁,就要尽量想法子干扰他们。我摆出气鼓鼓的架子,恨恨地望着他们,像要用自己的神情告诉他们:“你们别太得意了。她是我哥哥的妻子,别以为没有人保护她!”

在这种时候,我常常装出随便的样子,不管是不是地方,插过去谈话,企图嘲笑追逐她的人,而当这种办法毫不见效时,我就失去自制,气鼓鼓地,哼鼻子瞪眼睛。

小伙子们就扑哧大笑:“哎呀,你瞧他的样子!看样子她是他的嫂子,真有意思,我们还不知道的。”

我极力撑持着,可是我感到耳朵在发烧,偏是叫我出丑,并且恼得我眼里迸出泪水。而查密莉雅,我的好嫂子是了解我的。

她勉强忍住就要迸发出来的笑声,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以为嫂子是可以随便在大路上捡到的?”她对男子汉们抖直身子说,“你家嫂子也许是捡来的,我家可不是!快走开,我家小叔儿,哼,就要你们好看!”查密莉雅在他们面前摆了个威武姿势——傲然昂起头来,挑战似的挺一挺肩膀,一面不出声地笑着,拉了我一同走开。

我看出这种笑里有气愤有高兴。可能她当时想:“你呀,真是傻孩子!只要我想随便胡来,谁还能拦得住我?全家一齐来看着我,也看不住我!”在这种情形下,我总是闷声不响,觉得有点对不起她。确实,我因为爱查密莉雅而嫉妒,我崇拜她;因为她是我的嫂子,因为她的美,她那洒脱的、自由自在的性格而感到骄傲。

我和她是最知心的朋友,有什么事从不彼此隐瞒。

那时候村里男人很少。有的年轻人就抓住这一时机对妇女十分放肆、十分轻视,说什么,“同她们没什么磨蹭的,把手一招,不管哪个都会跑过来。”

有一天在割草的时候,我们一个远房族人奥斯芒走来纠缠查密莉雅。他原也认为没有一个女人禁得住他的引诱。查密莉雅却毫不客气地推开他的手,从草垛脚下站起来——她本来在草垛凉荫里休息的。

“别动手动脚的!”她痛苦地说,把身子扭过去,“虽然把你们看成个人样儿,可是有的人却像畜生一样!”

奥斯芒躺到草垛脚下,轻蔑地撇一撇舔湿的嘴唇:

“吊在高竿上的肉,解不了猫的馋……有什么好装的呀,也许是愿意守一辈子了,鼻子还翘得老高哩。”

查密莉雅猛地转过身来:

“也许,就愿意守一辈子!我们就碰上这种命了,你混蛋就开心好啦。我要一百年独身,可对像你这号儿的,连口唾沫都懒得吐——讨厌。我看,要不是战争,谁又轮到同你讲话!”

“我说的就是这话!战争,没有了男人的管教,你才要怎的就怎的。”奥斯芒得意地笑道,“哼,你要是我的老婆,保你不唱这个调调儿。”

查密莉雅本想向他扑过去,还想说点什么,但是什么也没说,觉得不值得同他纠缠。她朝他久久地、恨恨地望了一眼。然后厌恶地啐口唾沫,从地上抬起草杈,走了开去。

我站在草垛后面四轮大车上。查密莉雅看到我,急忙转过身去。她了解我当时的心情。

我当时的感觉是:受欺凌的不是她,而是我,正是我受了侮辱。我怀着痛苦的心情责备她说:“你干吗理睬这种人?同这种人有什么道理好讲?”

直到晚上,查密莉雅一直阴沉地皱紧眉头,一句话也不同我讲,也不像平常那样有说有笑。当我把四轮大车赶到她跟前时,她为了不使我提起那件已被她隐忍在心中的可怕的恼人事,猛力将草杈扎进草堆,一下子把草杈举起在面前,遮住自己的脸。她把草杈猛力甩下,又立刻跑向另一堆。这一次装车装得很快。有一会儿我走到一旁,回头一望,看到她拄着草杈柄,站了一两分钟,在想什么事,然后,猛然醒悟过来,又拼命干起活儿。

当我们装好最后一辆四轮大车时,查密莉雅像是忘記了世界上的一切,久久地望着落日。河那边,在哈萨克草原的边沿上,已经疲乏无力的夕阳,像烧旺的烙饼炉的灶眼一样发着红光。它缓缓地向地平线外游去,用霞光染红天上柔软的云片,向淡紫色的草原投射着余晖,草原上低洼的地方已经笼罩起淡淡的、蓝灰色的暮雷。查密莉雅望着落日,流露出内心无比的喜悦,像是在她面前出现了一个童话世界。她的脸上放射着温柔的光彩,那半张开的嘴唇孩子般柔和地微笑着。这时查密莉雅像是回答我还没有出口、但眼看要脱口而出的责备,转过身来,用一种好像是我们一直在谈话的语调说:

“你别再去想他了,小兄弟,去他的!这还算个人?……”查密莉雅停了停,目送着正在下坠的半边夕阳,吁一口气,深沉地继续说道:“像奥斯芒这样的人,他们怎么会懂得一个人的心情?这颗心谁也不懂得,也许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男人……”

在我掉转马匹的当儿,查密莉雅已经跑到在我们一旁干活儿的女人们那里去了,并且传来了她们爽朗快活的谈笑声。真说不清她是怎么回事,也许她在眺望落日的时候,心情变开朗了,也许只不过因为活儿干得很好,就这么高兴起来。我坐在四轮大车上的高高的草堆上,望着查密莉雅。她从头上扯下白头巾,宽宽地张开两只手臂,在暮霭沉沉的草场上追逐一个女友。她的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我的不快也马上飞走了:不值得为奥斯芒的胡说八道花费心思!

“嗨……咱,走啊!”我连甩几鞭,催动了马匹。

第四章

那一天,我按队长吩咐,在家等候爸爸,好把头发理一理,同时给萨特克写封回信。当时我们有我们一套规矩:哥哥们来信写的名字是爸爸的,村邮递员却把信交给妈妈,至于读信和回信则是我的义务。我未开始读,早就晓得萨特克写些什么。他所有的信都是一个模样儿,就像羊群里的羊羔一样。萨特克永远以“平安家书”几个字开始,然后一成不变地写到:“此信烦寄安居于繁荣昌盛的塔拉斯区的余之阖家:至亲至爱的父亲昭日楚拜……”然后是我的母亲,随后是他的母亲,再后依照严格的长幼顺序写着我们所有的人。此后一定要问候族长们以及近亲的健康和平安;只是在最末尾,才像仓促想起似的附笔写道:“并向余妻查密莉雅致意……”

当然,在父亲和母亲都活着;村里族长和近亲还健在的时候,开头便写妻子,尤其指名给她写信,是不恰当,甚至是有失体统的。不仅萨特克这样认识,每一个自尊的男人都是这样。况且这也没什么道理好讲,当时村里就兴这样,这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我们简直想都没想过,再说当时也来不及想这些。要晓得,每一封来信,都是一件久所盼望的、令人振奋的大事。

妈妈总要让我把信反复读上好几遍,然后深受感动地把信拿到龟裂的手里,抓得死死的,好像摸着一只鸟儿,怕它要飞走似的。最后她用僵硬的手指很费力地把信折成三角形。

“唉,我的好孩子们,我们要像护身符一样保存好你们的信,”她含着泪颤抖地说,“信里还问,父亲、母亲、亲人们怎么样呢……我们又能往哪里去,我们还不是在自己村里……可你们怎么样?哪怕就写一句话,说‘我活着,就行了,我们别的也不要……”

妈妈还得对着信端详好半天,然后把它收藏到一向放这些信件的皮包里,再锁进柜里。

要是这时候查密莉雅在家,也把信给她看看。每次她把信拿到手里,我发现她是多么激动。她默读着,贪婪地、急不可待地用眼睛扫过字里行间。但是,越接近结尾,她的肩膀垂得越低,脸上的热情渐渐地熄灭。她紧皱起那倔强的眉头,不等读完末后几行,便把信还给妈妈,神情那么冷淡,像是交还借用的一件东西。

妈妈显然照自己的心情去理解儿媳的心情,于是竭力勉励她:

“你这是怎么啦?”她一面锁着柜子,一面说,“不高兴高兴,反倒难过起来了!还是就你一个人的丈夫在军队上?难过的不是你一个,大家都不好受,大家怎么受,你就怎么受。依你看,还有人不想念、不挂心自己的丈夫?……挂心就挂心吧,可不要露出挂心的样子,心里要藏得住!”

查密莉雅没有讲话。但是她那倔强的、忧郁的目光似乎在说:“老人家,您什么也不懂!”

这一次萨特克的信也是从萨拉托夫来的。他住在那里的野战医院里。萨特克写着,因为负伤,到秋天,靠上帝的恩典,就要回家了。关于这一点,他以前也告诉过我们,于是我们十分高兴,因为很快就会见到他了。

那一天我依然没有睡在家里,我驾起车来到打谷场上。平常我总在这里过夜。我总把马牵到苜蓿地里,绊在那里。主席不允许在苜蓿地里放牲口,但是为了让我的马能够驾得起载,我常常违犯这条禁令。我知道在低洼处有一块地方很僻静,况且在夜里,谁也不会发觉。但是这一次,当我把马卸下,把它们牵去的时候,却已经有人在苜蓿地里放了四匹马。这使我很恼火。因为我是双马大车的主人,那我就有权利发火。我毫不加考虑,就打算把别人的马给赶得远远的,好教训教训这个侵犯我的领地的不自爱的家伙。但是我忽然认出了有两匹马是丹尼亚尔的,他就是白天队长提到的那个人。我想到从明天起我就要和丹尼亚尔一块儿往车站运粮食,就没有惊动他的马,仍旧回到打谷场上。

丹尼亚尔原来在这里。他刚给自己的大车轮子擦过油,这会儿正在紧车轴上的螺丝。

“丹尼克,洼地上的马是你的吧?”我问他。

丹尼亚尔慢慢转过头来。

“有两匹是我的。”

“另外两匹呢?”

“那是,怎么叫,查密莉雅,对吧,是她的马。她是你的什么人,嫂子,是吗?”

“是的,嫂子。”

“是队长亲自放到那儿的,让我照应一下……”

幸亏我没有把马赶跑!

夜深了,山间吹来的晚风息了。打谷场上也静了下来。丹尼亚尔靠近我,在草垛脚下躺下来,但过了不多时又爬起来向河边走去。他快到陡岸的沿上停了下来,就那么一个劲儿地站着,倒背着手,将头微微偏在肩上。

他背对我站着。他那颀长的、像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有边有棱的身影,在柔和的月光中显得清清楚楚。他似乎在细细倾听那大河的流水声——夜晚,河水下滩的聲音越来越清晰可闻了。可能,他还在倾听我所听不见的一些夜的音响和喧嚣。

“他又想在河边过夜啦,真是怪人!”我觉得好笑。

第五章

丹尼亚尔不久前才来到我们村里。有一天,一个小家伙跑到割草场上说,村里来了一个伤兵,至于是什么人,谁家的,他却不知道。哈,当时可热闹啦!村里有那么一股劲头儿:前方战士要是有人回来,不论老人、小孩,都一齐成群成群地拥去看新来的人,和他握手问好,问他有没有看到自家的亲人,听听新闻。这会儿便响起一阵无法形容的喊叫声,每个人都在猜想:也许是我家哥哥回来了,也许是哪一位亲戚?割草的人们全都跑去,瞧瞧是怎么回事。

原来,丹尼亚尔是我们本地人,本是我们村里的人。老人们说,他在童年便成了孤儿,过了三四年沿门乞讨的生活,后来跑到卡克马克草原哈萨克那里去了——他的母系亲属是哈萨克。要说把这孩子找回来,可就没有那样近的亲属,就这样大家把他忘记了。别人问他离家以后怎样生活,丹尼亚尔只回答几句应付应付。可依然能够理解到,他曾经加倍地吞够了生活的苦果,尝尽了孤儿的辛酸。生活驱赶着丹尼亚尔像风卷球一样到处奔波。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在卡克马克的土地带牧羊,等长大了,在沙漠里开运河,在新建的国营棉花农场工作,后来在塔什干附近的安格林矿井里工作,打这儿进了军队。

丹尼亚尔回到家乡,人们用赞许的态度迎接他。“不管在异地漂泊多久,现在是回来了,就是说,命定要喝家乡沟里的水。而且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多少带一点哈萨克腔,但仍然说的是地道的家乡话!”

“都尔把儿(注:神话中的骏马)跑遍天涯也要寻找自己的同群。谁又不觉得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人民可亲!你回来,是好样的。我们高兴,你祖先的在天之灵也高兴。感谢真主,但愿打垮德国人,过过太平日子,你也和别人一样,成个家,让你家烟囱上也冒冒烟!”有一个长辈这么说。

提起丹尼亚尔的祖先,他们准确地断定了他是哪一支的。我们村里就这样出现了一个“新族人”——丹尼亚尔。

于是生产队长奥洛兹马特把这位脊背微微向前弯、瘸左腿的高个子士兵,领到我们割草场上来了。他把军大衣搭在肩上,急急忙忙地走著,尽力跟上奥洛兹马特那一溜小跑着的矮壮的小跳马。至于队长本人,和颀长的丹尼亚尔在一块儿,他那小个儿,那活泼的姿态,真有点像一只不安生的河鹬。孩子们甚至都笑了起来。

丹尼亚尔受伤的腿还没有痊愈,膝部还不能打弯儿,因此割草他不行,就把他派到我们孩子们这儿来,在割草机上工作。说实话,我们不太喜欢他。首先他那孤僻劲儿,就不合我们的意。丹尼亚尔很少说话,就是说话,也叫人感觉他这会儿在想些别的不相干的事,他有他的心思;而且叫你难以断定,他是不是在看着你,虽然他那一双深思的眼睛直对你脸上望着。

“可怜的小伙子,看样子,战场上把他搞蒙了,还一直没有回过神来!”大家这样议论他。

但是有趣的是,丹尼亚尔尽管总是这样在想心事,干起话来却又快又利落,从一旁看去还以为他是一个好交游的开朗的人呢。也许是孤苦伶仃的童年,教会了他掩藏自己的感情和心思,在他身上培养出一种内向的性格?可能是这样的。

丹尼亚尔的嘴角上带着清晰的纹丝,两片嘴唇总是紧闭着,眼神抑郁、镇定,只有两道弯弯的、活泼的眉毛给他那副瘦削的、总是显得疲倦的面孔增添一些生气。有时候他会凝神倾听,像是听到一种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这时他眉飞色舞,眼里燃烧着一种难以理解的喜悦。然后他不知为什么事微笑好久,显得十分高兴。这一切我们都感到奇怪。况且还不止这个,他还有别的一些怪癖。傍晚,我们卸了马,总是凑在窝棚旁边,等着女厨师给我们煮饭,丹尼亚尔却爬到守望台上,在那儿坐到天黑。

“他在上面干什么呀?派他放哨还是怎的?”我们笑着说。

有一次,我出于好奇心,也跟着丹尼亚尔爬上了守望台。这里似乎没什么特别的。附近山脚下那一片笼罩在紫丁香般暮色中的草原,辽阔地扩展开去。黑沉沉、雾霭霭的大地,像是慢慢溶化在静寂之中。

丹尼亚尔对于我的到来甚至全没注意;他抱膝坐着,用明亮的目光望着前方。我于是又感觉他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所听不见的一些声音。有时他侧耳静听,凝神屏息,睁大一双眼睛。有一种东西在激荡着他的心,我觉得,他马上就要站起来,敞开自己的胸怀,不过不是对我敞开——他没有理会我——而是对着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我所看不见的东西。过一会儿我再望他,他却完全变了:丹尼亚尔沮丧地、无精打采地坐着,就像工作以后在休息似的。

我们农庄的割草场,分布在库尔库列马河湾的滩地上。库尔库列马河在离我们不远处冲出了峡谷,变成一条脱缰野马似的、疯狂的急流,奔驰在平川地上。割草时节,就是山洪暴发的时节。傍晚时分开始涨水,大水混浊,泡沫翻腾。半夜里我在窝棚里几次被河水强烈的震荡声惊醒。已经澄清下来的蓝幽幽的夜空,借星星做眼睛窥探着窝棚,冷风阵阵袭来,大地睡熟了,只有咆哮的河水,好像正气势汹汹地朝我们奔来。虽然我们不是紧靠河边,夜晚水声却令人感到那样近,以致常常不由地浮起一种恐惧:万一河水冲来,万一把窝棚冲跑呢?

我的伙伴们正睡着那样香甜的、割草季节的好觉,我却不能入睡,于是走出棚外。

库尔库列马河湾之夜美丽而又可怖。草地上这里那里呈现着被绊住的马匹的黑影。马儿饱餐了夜露浸润的青草,这会儿,在半醒不醒地打着盹儿,间或喷一喷鼻子。就在一旁,库尔库列乌河水冲过湿漉漉的、弯下了腰的柳丛,向河岸奔去,一路上滚动着石块,发出喑哑的声音。不肯片刻安静的河流,使黑夜充满了狂乱的、恐怖的声音。惊心动魄。可怕极了。

在这样的夜里,我经常想起丹尼亚尔。他平常睡在紧靠河边的草垛里。难道他不害怕?河水的声音不会震坏他的耳朵?他能睡得着吗?为什么他要一个人在河边过夜?他在这里面能得到什么样的乐趣?怪人,超世派。这会儿他在哪儿?我四面望望,看不到一个人。河岸像两条倾斜的山岗似的伸向远方,夜色中露出群山的脊背。在那上游一带,万籁无声,星光灿烂。

似乎丹尼亚尔该在村里结交一些朋友了。但是他依然孤零零的,仿佛友谊或仇敌,同情或嫉妒,这些观念对他全都格格不入。要晓得,只有那种能够替自己,也能替别人站出来说话的男子汉,才能在村里出头露面,他们有力量造福,有时也能为祸,他们能够在喜宴上和丧宴上发令司仪,不亚于族长们——这样的男子汉也受到女人们的青睐。

如果一个人,就像丹尼亚尔一样,凡事站在一边,不参与村中事务,那么有些人就干脆不觉得有他这个人,有些人就宽厚地说:“没有人得他的好处,也没有人得他的害处。就这么活着,凑合着捱自己的岁月,就这么的也好……”

这样的人,照例要成为嘲笑和怜悯的对象。我们这些总想表现得比自己年龄老大些的少年们,为了和真正的男子汉们步调取得一致,若不是当面,便是常常在我们之间取笑丹尼亚尔。我们甚至笑他自己在河里洗他那件军装上衣。他洗过后,不等全干就穿上,因为他只有这么一件。

但奇怪的是,丹尼亚尔似乎和气而又老实,可我们却从来不敢和他亲近。也并不是因为他比我们年长——差个三岁、四岁,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对大几岁的人从不客气,就称“你”——也并不是因为他爱板面孔或者摆架子——板面孔,摆架子有时能引起一种类似尊敬的东西——不是的,是一种不可理解的东西隐藏在他那默默不语、忧郁的沉思中,正是这一点,使我们这些跟谁都敢打交道的孩子们不敢和他打交道。

很可能,有一件事情算得上我们不敢和他打交道的缘由。我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常常因为爱刨根问底惹得人讨厌,而向前方战士打听战争情形,更是我真正热衷的事。丹尼亚尔来到我们割草场上以后,我一直在寻找适当机会,向这位新归来的前方战士打听一点什么。

有一次傍晚收工后,吃罢了饭,我们坐在篝火旁安静地休息。

“丹尼克,讲一点战争情形吧,趁大家还没睡。”我請求说。

丹尼亚尔起初没有讲话,甚至似乎很生气。他久久地望着火堆,然后抬起头来,望着我们。

“你说,讲讲战争?”他问到,接着,像是回答他自己的思路似的,又声音低沉地说:“不,最好你们还是不要知道战争!”

然后他扭过身去,抓了一把枯草,扔到火里,吹起火来,不管对我们哪一个都不望一眼。

丹尼亚尔再也不多讲了。但是甚至从他讲的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可以理解到:战争可不是讲讲好玩的,这不是童话,讲出来可以叫你们睡觉前解闷儿。战争在人们心灵深处印下了牢牢的血印,讲战争可并不轻松。我自己感到惭愧。再也没有向丹尼亚尔问起战争的事。

不过,那个傍晚很快就被忘却了,就像村里对丹尼亚尔本人的兴趣很快便消失了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丹尼亚尔将马带到打谷场上,这时查密莉雅也来了。她看到我们,老远就喊:“喂,小兄弟,去,把我的马带来!我的马轭在哪儿?”接着,就像当了一辈子车把式似的,一本正经地检查车辆,蹬两脚试试轮毂安得好不好。

当我和丹尼亚尔骑马走近时,我们的模样儿让她觉得开心死了。丹尼亚尔两条瘦瘦的长腿耷拉着,穿一双厚油布马靴,靴筒大得要命,眼看着就要从脚上掉下来。我光着脚儿踢马前进,脚底板僵硬乌黑。

“真是一对儿!”查密莉雅快活地昂起头来。她再不耽搁,对我们发起号令:“动作快些,好在天热以前赶过草原!”

她抓住马勒,蛮有把握地把马牵到车前,动手套车。她全是自己套的,只有一次要我做给她看,怎样调理缰绳。她没有理会丹尼亚尔,仿佛他根本不在旁边。

查密莉雅的果敢,甚至是逞能似的自信,显然使丹尼亚尔感到惊讶。他敬而远之地闭紧嘴唇,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同时却又暗暗赞赏地望着她。当他一声不响地从磅秤上搬起粮食袋,举向车上时,查密莉雅朝他奔去:“这算怎么回事,每个人就这么各使各的冤枉力气?不成,伙计,这么干不行,快把手给我!喂,小兄弟,发什么呆,到车上去,把袋子摆好!”

查密莉雅自己抓住丹尼亚尔的手,当他们一块儿,手攥手地将粮食袋朝上摔的时候,他这个可怜人儿,羞得脸都红了。此后,每当他们彼此紧握住手搬粮袋,两个头几乎碰在一起的时候,我看到丹尼亚尔是多么不自在,他紧张地咬着嘴唇,极力不去看查密莉雅的脸。查密莉雅却毫不在乎,她在同女司磅员开着玩笑,好像就不觉得有这个副手似的。

后来,当车子装好,我们把缰绳拿在手里的时候,查密莉雅调皮地眨眨眼睛,带笑说:“呃,你叫什么,丹尼亚尔,是不是?看样子你像是个男子汉,前头开路!”

丹尼亚尔还是一声不哼地赶着车子。“瞧你这可怜样儿,怎么搞的呀,为什么这样喜欢害臊呢?”我想。

……

(节选自力冈译《查密莉雅》》)

责任编辑 贾飞

猜你喜欢
妈妈
妈妈的爱
虫妈妈接来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