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首一 曾德明 禹献云 刘群欣
[摘 要] 科技創新管理体系是公司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管理影响因素和创新全过程的任务要求对公司创新管理职能的履行,对科技创新管理的成熟度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体系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不断改进。通过文献分析、调研与专家会议等,本文建立了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设计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权重,对中车株洲所下属15 家参评单位的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成熟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0)04—0074—08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agement Matur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king CRRC Zhuzhou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YANG Shou-yi1, ZENG De-ming2, YU Xian-yun3, LIU Qun-xin1
(1.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Zhuzhou 412001,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China;
3.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the compan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s innov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task requirement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innovation. Evaluating the matur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help it improve continuously.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meeting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agement matur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obtained. By designing the weights of different field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agement matur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matur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15 participating units under CRRC Zhuzhou Institute was evaluat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maturity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技术创新理论自从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以来,技术创新管理已经成为诸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企业想要成功,必须向创新型企业转变[2]。科技创新是个包括多种类型同时跨职能、跨学科的复杂活动,它以技术为中心,涉及战略、组织、资源、文化、市场等众多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科技创新系统。同时,创新又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创新战略规划部署,到创意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创新项目运作,到对创新绩效和整个系统的评估优化,各创新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协同,共同完成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但其中也充满不确定性和高风险。为完成从创意到市场价值的实现,科技创新必须通过创新管理对战略、组织、资源、文化(制度)及流程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管控。我国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企业模式发挥重要作用。[3]
基于对组织创新理论的归纳,本文将创新进一步分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且这两者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从而共同对绩效产生作用。[4]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系统能力,是其通过连接技术与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竞争力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5]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维度,[6]甚至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能力。[7]而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是公司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管理影响因素和创新全过程的任务要求后,对公司创新管理职能的履行。它是从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出发,对创新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更有效地创造和传递新价值,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如何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是很多企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借鉴成熟度模型的思想,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流程、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式创新、知识与成果管理、创新能力评估及优化六个方面构建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下属15家单位为例进行了测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一方面为中车株洲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与指标,为有效推动中车株洲所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技术驱动创新模式(以下简称MOTIF模式)的运转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为其他企业构建自身的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指标与模式。
一 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等级划分
(一)能力成熟度模型
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于1987年提出了软件能力成熟度及成熟度等级等概念,构建了IDEAL模型。1991年,SEI从软件过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CMM),这是一种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与能力,帮助改进软件质量的方法。该模型定义了一个有序的评价尺度,一共包含五个等级,即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定量管理级、优化级。“成熟度”一词涉及流程的形式和优化程度,从临时实践到正式定义的步骤,到管理结果指标,再到流程的主动优化。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关键过程域、公共特性,以及关键实践在内的内部结构;二是成熟度的五个等级。[8]
CMM模型创立之后,由于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一般性,在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不同类型的成熟度模型也被开发出来,如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PMMM) 、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 (IQMMM)及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 (KMMM) 等,ISO9004 标准体系也吸纳了CMM模型的理念,用以衡量质量、保证成熟度。[9]有学者将CMM模型与创新管理能力进行融合,建立了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临时性创新、已定义的创新、支持性创新、整合性创新及协同创新。该模型被众多学者引用,已成为创新管理领域最为成熟的模型[10][11]。另外,还有学者将组织创新管理能力的发展过程分成播种阶段、优胜阶段、管理阶段、战略阶段和冒险阶段五个阶段,并构建了五级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12]。也有学者结合CMM模型与苹果公司案例,构建了包含离散级、已建立级、战略级、优化级和适应级的五级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13]。
(二)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在我国的应用
国内对于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如刘纳等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结合科研试飞项目管理的特点构建了管理成熟度模型[14];袁家军等结合神舟飞船项目及其组织环境的特点,建立了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SZ-PMMM),该研究拓展了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应用空间与内涵[15];也有学者从方法的角度,结合统计方法与粗糙集理论方法,提升项目管理水平。[16]另一类则關注组织中某方面工作活动的成熟度。刘昱等提出了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设想[17];有学者结合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18]构建包含知识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知识管理技术、员工等内容在内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19]
如果仅就创新管理能力的成熟度研究来看,国内有赵林捷等基于CMM成熟度模型,构建了包含发展模型、分析模型和评估模型三大块内容的技术创新管理的成熟度模型。[20]张洁借鉴CMM模型,在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的关键域与关键活动及评估模型。[21]陈玉和等借鉴 CMM 模型来辨识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包含初始级、规范级、战略级、优化级和协同级五个等级的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22]秦德智等结合CMM模型,通过分析我国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情况,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和等级特征,以及每一个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设计了一套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分析法对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等级进行了评价。[23]王立然则通过借鉴 CMM 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成熟度等级和内部结构的企业创新方法应用成熟度模型,为企业衡量创新方法应用成熟度提供了工具。[24]结合上述研究,虽然对于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整体上国内对于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理论与方法上不断进行完善。[25]
二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中车株洲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为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需求,成为世界领先的交通和新能源高端装备系统方案供应商,中车株洲所探索形成了适应当前创新趋势和特点,同时具有自身优势特色的创新模式。市场需求是创新之母,市场价值是创新导向,而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当前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性工具和基本模式。因此,基于公司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能力的特点,中车株洲所构建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式技术驱动创新模式,简称为MOTIF模式 (MOTIF:Market-oriented, Opening, Technology-driven Innovation Form)。MOTIF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系。中车株洲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包括六大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流程、科技创新资源、知识与成果管理、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评估及提升。其体系模型见图1。
科技创新战略(控制系统)就是从市场需求和外部发展趋势出发,洞察未来创新机会和增长点,制定公司创新战略,指明创新目标和路线图,规划创新计划驱动公司战略执行,并通过战略评估不断调整和优化创新组合,推动公司整体创新活动的有序发展。创新制度和文化是创新战略的价值体现和落实保障,应内化为公司行为规范。
科技创新流程(驱动系统)就是对接市场需求和战略规划,兼顾“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从创意和机会开发出发,通过灵活高效的创新流程,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并对创新过程中的项目及其质量进行管理。总之,建立技术转化机制和流程可以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与扩散运营,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资源(能量)就是推动包括人财物,以及创新工具和方法的投入,以资源的配置优化为创新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以科学的创新工具提升创新效率和质量。
开放式创新(信息网络)就是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内外交互和资源共享,及时洞察发展趋势,跟踪和捕获突破性、颠覆性创意及技术,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实现研发模式的改变,促进核心研发与开放式创新的融合,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技术孵化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可以整合上下游产业创新力量,开拓新的市场,以开放式创新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知识与成果(车轮)就是依托知识成果的积累和转化,推动公司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学习应用,实现创新能力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
创新能力评估(监测系统)就是通过对包括创新过程及成果的绩效测量、分析及改进,对包括创新管理体系六大要素的成熟度评估及等级认定,形成对公司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并通过持续改善过程以不断提升公司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益。
(二)科技创新战略成熟度细则
科技创新战略应对公司重大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全局谋划,明确科技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管理和专项技术/平台规划管理。科技创新战略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遵循“统一目标,层层分解”的原则。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应是个开放的、进化的、发展的过程,重视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和文化建设,为创新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科技创新制度和文化建设包括先进价值观的创新导向、灵活有效的创新激励制度体系、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及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工作环境建设等,在保持统一协调的同时尽可能促进创新的自由宽松空间,激发个人、团队和组织的创造力,提升组织创新活力和质量。对于科技创新战略成熟度评价的细则,本文从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专项技术/平台规划及创新制度与文化三个过程域进行展开,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1。
(三)科技创新流程成熟度细则
公司应搭建适应企业需要、快速高效、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流程,包括创意与机会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与扩散三个阶段。创意与机会开发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大量高质量创意的产生,并形成创新技术和产品开发计划;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应通过规范的项目流程管理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将创意快速高效地实现;技术应用与扩散应将开发的技术、产品投放市场以创造价值。本文从创意与机会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与扩散、研发质量管理、研发项目管理五个过程域展开,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2。
(四)科技创新资源成熟度细则
公司应不断丰富与扩大创新资源,包括信息、资金、人才、方法工具、品牌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实现有效的供给和管理提升,为公司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确保创新活动顺利推进和创新战略的实现。本文从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及创新空间、创新工具、创新方法、技术情报五个过程域进行展开,对科技创新资源成熟度的评价,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3。
(五)开放式创新成熟度细则
公司通过开放式创新网絡建设,连接内外部智力资源,洞察外部发展趋势、挖掘市场需求、捕获内外部各种创意和技术资源,形成强大的全球性内外部创新资源网络,构建系统而开放的创新体系和职能架构,实现从封闭式研发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发挥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效应,促进技术创新并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其具体措施包括跟踪和获取外部技术(包括早期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高新风险技术),建设连接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基于自身领先技术的新业务孵化,投资外部创新企业等,最终形成系统、完善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对于开放式创新成熟度的评价,本文从外部技术获取、协同创新平台和新业务孵化及技术风险投资三个过程域进行展开,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4。
(六)知识与成果管理成熟度细则
公司应建立知识与成果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不断积累公司的知识资产,加强科技成果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总体要求包括:建立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制度及团队,为规范化的科技创新成果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应以信息科技和管理机制为主要手段,加强创新成果的有效管理,促进创新成果效果的发挥;明确创新成果管理的范围、关键活动流程,制定相关激励/考核措施,确保工作有效推动。对于知识与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本文从知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标准化管理、技术秘密保密管理四个过程域展开,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5。
(七)创新能力评估及优化成熟度细则
为评估实施科技创新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应开展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估;依据成熟度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水平;为评价组织、项目、个人的创新目标达成情况,应开展创新绩效评价;依据创新绩效评价结果,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过程与业绩,支持科技创新战略与规划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创新能力评估与优化成熟度的评价,本文从创新绩效管理、创新体系优化与改进两过程域进行展开,每个过程域又包含不同的实践,具体见表6。
三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分别从“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流程、知识与成果、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优化及提升”六个管理过程域进行评分,每个過程域按照“不满足、基本满足、满足、优秀”四档划分评分分值,其中四档分类的分值区间分别为:不满足0,基本满足1~3,满足4~6,优秀7~10。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应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权重系数(具体见图2),得出综合得分,确定“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五级成熟度等级。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分为五个等级,成熟度从低到高依次是: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优化级(详见图3)。1)初始级(Initial)没有规范的创新流程可以遵循,创新行为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经验、随机的不规范实践,不可重复。创新资源投入不足,企业文化不利于创新,没有创新战略。2)管理级(Managed)形成基本的创新流程,能够主动开展对外合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资源投入,但还不够系统完善,没有形成明晰的战略规划。3)定义级(Defined)有系统完整的创新流程和控制、决策机制,并开始着手战略规划和系统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建设。管理层重视创新,制定系列的创新激励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并有选择地开展重大创新和系统的资源配置。4)量化管理级(Quantitative Managed)形成了完整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包括创新战略开发机制、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知识与成果管理、创新资源配置等。公司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管理层高度重视创新,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得到明显发展。5)优化级(Optimizing)的创新管理体系非常成熟,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创新战略的引领作用和创新文化的内生活力发挥,聚焦系统优化集成,创新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作用明显。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得分确定成熟度等级,综合得分0~2确定为1级,即初始级;综合得分2~4确定为2级,即管理级;4~6确定为3级,即定义级;6~8确定为4级,即量化管理级;8~10确定为5级,即优化级。
四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的评定过程
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分别从“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流程、知识与成果、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优化及提升”六个管理过程域进行评分,每个过程域按照“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优秀”四档划分评分分值,并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权重系数,得出综合得分,确定“初始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优化级”五级成熟度等级,具体流程如下。
一是自我评估,即应根据公司发展现状明确管理成熟度目标,根据成熟度指标进行客观对标,根据自我评价结果优化完善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二是专家评估,即被评组织按照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指标要求准备相关材料,提请专家评估。评估一般采用专家打分形式,必要时可以采取访谈、调研和问卷等形式,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最终评定结论,并予以等级认定。
三是定期评定,即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成熟度等级进行评定,确保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得到有效保持与提升。
为有效指导中车株洲所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全面优化与提升全所科技创新管理能力,更好地推广运行科技创新管理体系,2019 年上半年,中车株洲所技术管理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管理专项指导工作。以业务单位需求为导向,主要围绕技术/平台规划管理、 政府科技项目管理、科技资质与成果管理、研发流程体系等管理领域,对多家单位开展重点指导与帮扶交流活动,逐一对接把脉,着力解决各单位科技创新管理中的难点及薄弱环节,引导各单位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
五 中车株洲所下属机构的评价结果
2019 年,经过参评单位自评、所部评价等环节,中车株洲所下属15 家参评单位的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从以上评价结果来看,15家参评单位评价结果的分值分布区间为:1.69~6.85,成熟度等级从一级到四级分布不等(四级 3 家、三级 8 家,二级 3 家,一级 1 家)。为更好地分析评价结果,我们将2019年度的评价结果与 2018 年度评价结果相比,发现各参评单位的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成熟度评价分值整体上平均上升了0.48。其中,成熟度四级单位新增一家,新增单位为时代电气通信信号;评价结果提升最多的三家单位依次为:襄阳电机、风电事业部、时代电气通信信号。
六 问题总结与对策建议
一是科技创新战略管理方面的问题。中车株洲所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配置了专人进行规划管理,由中车株洲所统一审核发布;建立了技术/平台规划管理制度,配置了专人进行规划管理,规划由中车株洲所统一评审和发布,但还存在规划的指引作用较弱,以及前端缺少市场因素输入,规划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文建议引入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指导规划的制定,推动技术/平台规划管理与市场部门形成联动,同时关注规划的落地实施和应用,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引作用。
二是科技创新流程方面的问题。在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过程中,中车株洲所整体研发机制发展不均衡;在研发分层上仅在轨道交通通用产品上开展试点;技术、平台缺乏货架管理;各主体没有建立对需求的端到端闭环管理机制;RAMS、DFX设计方法应用质量不高;数据信息获取相对滞后;当前数据基础标准定义缺乏统一规范;缺乏对来自市场需求产品开发立项的管控机制。本文建议建立技术、平台、产品管理机制,针对技术成果形成层次管理机制;推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对设计、制造、销售的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引入专业化人才,组建专业团队;提高度量数据收集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可支持产品数据端到端管理的业务组织。
三是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问题。在创新工具、创新方法应用中,中车株洲所的软件正版化管理不足,有版权侵权风险;在政府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項目技术成果落地难,项目经费归集难以支撑预算,项目重大调整的协调推动难度大;在技术情报管理中,存在部分单元仍未开展工作制度建设的情况。本文建议公司应整合各类创新工具,加强软件集中采购管理,优化资源利用率,加强违规软件监控清查;实体化运作政府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以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为原则,严把项目申报关,联动技术、财务进行项目策划及经费风险分析;建立重大政府科研项目定期协调会机制,设立专职科研财务经理岗位,通报任务/经费执行进展和偏差,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四是开放式创新方面的问题。中车株洲所在外部技术获取中,部分单位独家采购比例较高,未严格遵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在协同创新平台中存在部分顶级外部技术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情形;在新业务孵化及技术风险投资中,存在未建立新业务孵化后的评价机制及技术风险投资机制等问题。本文建议统筹内部共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共享;减少独家采购比例,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确定合同价格,降低采购风险,选择合作对象;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新业务孵化及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并实施。
五是知识与成果管理方面的问题。中车株洲所整体知识共享氛围不够,员工参与不够;关键知识的识别、提炼及应用不够;专利文本质量的审核把关力度较弱;标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拓展;科技资质与成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管控能力较弱;保密信息化支撑能力弱。本文建议将知识管理作为各单位必须开展的科技工作,保证关键业务环节知识的识别、提炼、存储及共享应用;同时提升知识产权专职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专利文本抽查审核频次、优化对专利代理机构的考评方式、督促其提升专利代理人团队稳定性;在科技资质与成果管理上,持续健全资质成果管理体系;在技术秘密管理上,进一步加强全员保密意识的宣传贯彻力度,强化领导责任,扎实开展保密监督检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卜琳华, 孟庆伟.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0(2):83-89.
[2] Kumpe T , Bolwijn P T . Toward the Innovative Firm:Challenge for R&D Management[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4(1):38-44.
[3] 戚安邦, 于波. 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企业体制与机制的集成模型与方法[J]. 南开管理评论, 2007(3):96-103.
[4] Damanpour, Fariborz.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1(3):555- 590.
[5] 缪根红,陈万明,朱雪春.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技术经济,2013(7) : 42-46.
[6] 冯岑明,方德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06(5):31- 33.
[7] 杨建君,李垣.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比较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2):36- 39.
[8] 何新贵,王纬,王方德.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 Strutt J E , Sharp J V , Terry E , et al.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 for Offshore Organisational Management[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6(8):1094-1105.
[10]Essmann. Towards Innovation Capability Maturity[D].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2009.
[11]Essmann H, du Preez N. An Innovation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Development and Initial Application[J]. Proceedings of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 Technolog, 2011(53):435.
[12]Mann D. Innovation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ICMM) An Introduction[M]. IFR Press,2012.
[13]Tse K M.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Maturity Model with a Case Studies of Apple Computer, Inc. and i Pod[R].Google Scholar,2012.
[14]刘纳, 王莉芳. 科研试飞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4):204-207.
[15]袁家军, 欧立雄, 王卫东. 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5(5):1-9.
[16]何成, 白思俊.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关键过程域的优化方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0):25-27.
[17]刘昱, 左美云, 陈禹. 人力资源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指标设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4):191-194.
[18]袁顺波. 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江苏商论, 2008(3):107-108.
[19]张鹏, 党延忠. 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8):104-108.
[20]赵林捷, 汤书昆. 一种新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IMMM))[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0):81-87.
[21]张洁.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提升方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22]陈玉和, 俞其慧.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探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70-74.
[23]秦德智, 胡宏.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7):53-57.
[24]王立然, 周文学, 文宗川. 企业创新方法应用成熟度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24):203-205+222.
[25]王俊霞, 王孟欣.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设计[J]. 商业时代, 2015(6):80-81.
[收稿日期] 2020-02-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破坏性创新企业持续成长机制研究:基于知识网络视角(71602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一带一路”的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发展与管理研究(71932005)
[作者简介] 杨首一(1963—),男,湖南湘潭人,中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