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欧洲语与霍皮语对比研究

2020-08-06 14:37李想
现代交际 2020年11期

李想

摘要:语言是一种习惯和文化,我们倾向于用自己的语言来思考,很难站在自己的语言之外客观地审视它。沃尔夫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门非常不同的外语,这种语言将成为我们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因而主要将“标准欧洲语(SAE)”与“霍皮语(Hopi)”在时间、空间、物质等层面的相关表述加以对比,探究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模式与行为特征,揭示语言、习惯性思维、习惯性行为特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更好地审视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相对论。

关键词:标准欧洲语(SAE) 霍皮语(Hopi) 语言相对论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106-02

“语言相对论”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正如沃尔夫所言:人类并不是单独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是像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单独生活在社会活动的世界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事实是,“真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建立在集体语言习惯上;我们所看到的、所承受的,以及在其他方面所经历的,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所做的一样,我们的语言习惯决定了某种选择。

因此,Benjamin Lee Whorf在其文章the relation of habitual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language中重点描述了“标准欧洲语(SAE)”与“霍皮语(Hopi)”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试图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描述探究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究竟,我们对于时间、空间、物质的概念,是否所有人都有大致相同的形式?它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受特定语言结构的制约?文化和行为规范与大规模的语言模式间是否存在可追溯的相似性?接下来笔者将以该篇文章为基础,试图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对以上问题作简要说明,以期进一步理解语言相对论。

一、语言——影响思维与行为

(一)物理量名词对比——substance

1.SAE

常用二项式(binomialformula)命名物理事物,令大众名词个性化(形式加上无形的“物品”或“物质”)。如通过形状来完成命名的(done by names of body-types):“stick(条状物) of wood”“cake(结成块状) of soap”等。或者通过介绍容器的名称来命名:“glass of water”“cup of coffee”。这种公式非常相似:单个名词加上一个“a similar relator”(英语中如“of”),它可以表示内容或者暗示内容。“chunks”“blocks”“pieces”等似乎包含了某物(“stuff”“substance”)。

因此对于 SAE 来说,哲学意义上的“實体”“物质”很容易被接受(常识“common sense”),这是语言习惯所影响的。

2.Hopi

有正式区分的名词,所有的名词都有各自的意义,本身就意味着一个合适的体形或容器(a suitable type-body or container),陈述的普遍性是通过动词或谓语动词来表达的。如文章中涉及的“Hopi”语中的“水”指的是一定数量或质量的水(有独立的名词代表“一潭水”“一杯水”),而非“物质水”。并用名词以外的其他符号来处理无形的东西。

(二)Phases of cycles 循环阶段的名称——space time

1.SAE

“summer”“noon”“sunset”等名词与其他名词几乎没有区别,实际上这些词代表的是真实时间的主观体验,即“变得越来越晚”的一种意识,是类似于一个越来越晚的循环阶段(a cyclic similar),只有通过想象才可以设定以空间形态(spatial configuration,visually perceived)的方式彼此相邻。

但是我们把这种循环阶段客体化了,我们说“a phase”“phases”,而不是“phasing”。对于这类阶段名词,做了一个“formless item(‘time)”,借助二项式:“a moment of time”“a second of time”。

2.Hopi

类似的词并未客观化,是作为一个区域、范围;不是名词,而是一种正式的词类。以早上、夏天为例:没有“in the morning”“summer is hot”,而是“when it is morning”“while morning-phase is occurring”“summer is only when conditions are hot”。

二、习惯性思维(habitual thought):受语言条件限制的微观世界

SAE和 Hopi的习惯性思维的比较,似乎来自已经注意到的语言差异。习惯性思维,不仅意味着语言模式本身,还包括背后的所有类比和暗示的价值,语言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迁就,有大量的非语言形式展现了语言的影响力。“思想世界”是每个人内心携带的微观世界,通过它来衡量和理解宏观世界。

(一)SAE与Hopi物理量名词的差异

SAE与Hopi物理量名词的差异导致了各自语言使用者不同的内心微观世界,从而影响了分析现实的思维角度。

1.SAE

从“事物(实体和准实体)”“物质(无形式的、有外延的存在模式)”的角度来分析现实;无形的外延项目必须与形式相结合才有真正的存在。(语言:个性化的大众名词、易被理解的哲学意义上的“物质”)。

2.Hopi

从“事件(events\eventing)”的角度分析现实:客观的、主观的;客观上可感知的事件才以轮廓、颜色等表达;主观上,事件都被认为是无形的强度因素的表现,存在有无形式均可,且同样具有强度和期限。(语言:名词都有各自的意义,有各自合适的体形或容器;如“一潭水”“一杯水”是不同的名词)

(二)SAE与Hopi的循环阶段名称的差异

SAE与Hopi的循环阶段名称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思维、时间观。

1.SAE

倾向于通过二项式公式来看待存在,将任何存在者表达为空间形式,非空间形式被想象地空间化;将“时间”看作一个被严格限制维度的空间,是在空间上的运动。(语言:循环阶段名称客观化;借助想象,将真实事件的主观体验设定为以空间形态的方式彼此相邻;并用二次项表达循环阶段“a phase”“a second of time”)

2.Hopi

主观上,事件都被认为是无形的强度因素的表现,它取决于事件的稳定性、持久性、易变性、倾向性;存在的本质是生长、衰退、周期性或创造性,一切事物都已“准备好”或正在“准备好”;时间概念是不可想象、很难表达的概念,且毫无意义。(语言:循环阶段名称未客观化,是主观的时间感觉)

三、习惯性行为特征

SAE与Hopi的行为,在许多方面与微观世界(受语言条件限制)相协调,下面做简要阐述:

(一)关于周期的不同概念、处理未来的方式

1.SAE

把几天当作一个周期,“年”“月”“周”等时间概念均表达时间的周期概念,并且人们以此规划未来。

2.Hopi

(1)把一个人的连续访问当作一个周期。一个人不能通过一个人的工作来改变几个人,但可以通过处理现在的访问来准备和改变以后的访问。

(2)因此处理未来的方式:在当前的情况下工作,对未来的事件怀揣神秘期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精心准备。(思维:一切事物都已“准备好”或正在“准备好”。)

(二)记录行为——受时间观念影响

1.SAE

(1)行为与语言模式的一致。我们用以度量时间的单位形式平等,这使我们认为时间的“无形式项目”或“实体”是同质的,并与单位数目成比例,因此我们将价值按比例分配给时间,以建立基于時间比例价值的商业结构,建成后将在时间的语言处理下运行。

(2)思维影响行为。这具体体现在:客观化的时间观有利于与记录有关的一切,有利于历史性;我们把时间物化为从过去到在未来的延伸,因此我们把对未来的估计和对过去的记录以同样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物化的时间观念,强调“节省时间”,导致了对“速度”的高度评价,从而导致行为上的追求速度和效率。

(3)行为影响语言、思维。写作有助于对时间的语言处理,写作的过程亦是在头脑中架构时空、在笔下组织语言的过程。

(4)语言影响行为。说话时打手势时手在空间中的运动,体现了我们的语言通过想象空间的隐喻所处理的非空间参考(不是真实的空间参考)。当说到“抓住一个难以捉摸的想法”时,手会做一个抓住的动作(语言影响下的行为),但不会真抓住一个实物。

2.Hopi

思维影响行为。时间观微妙、复杂、不断发展,不知道事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没有动力研究过去,不是记录现在而是把它当作“准备”,因而缺乏记录历史的行为传统;思维方式的迥异也导致其说话时手势很少。

四、结语

基于Benjamin Lee Whorf的the relation of habitual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language一文中对SAE和Hopi两种语言的细致描写,文章着重选取了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由此可以看出SAE和Hopi的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与各自的文化、思维方式有一定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会使得“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在语言中得以体现,并影响着习惯性行为特征。这也恰恰验证了在两个较为独立的语言文化系统中,均存在语言相对论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对抽象思维的探究不妨以较为具体的语言为抓手,通过对语言自身的分析研究、对不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来达成对自我思维、行为、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参考文献:

[1]Benjamin Lee Whorf.the relation of habitual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language[J].ETC:A Review of General Semantics,1944(4).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