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同享一片蓝天

2020-08-06 14:41韦雯琳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搬迁户贫困学生易地

韦雯琳

“十三五”期间,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委、县政府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在县城建设了大型集中安置区,把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县城,引领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我校作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配套学校,位于县城北面的搬迁户安置区,主要为了满足搬迁户子女入学需求。学校建设项目总投资4 805万元,校园占地16 736平方米,建筑面积12 108.60平方米,办学规模27个教学班,计划招收学生1 500人。目前,我校开设一至六年级9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87人。

结合具体的校情、生情,从筹划建校至正式投入使用,我校对自身的办学定位及日后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努力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建立德育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孩子的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我校生源主要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不少学生还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他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存在贪图享乐思想;在校和在家判若两人,对老师恭恭敬敬,出了校门对爷爷、奶奶耀武扬威;等等。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尝试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着力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其他领域的扶贫工作讲求精准,教育扶贫及学校教育工作同样应该讲求精准。针对家庭贫困学生,我们应在减免学费、给予生活补助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注重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起每一个学生的志气,让他们立志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家庭和个人的命运,从而有效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此,我校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尝试,致力于构建校园德育管理新机制,形成有效的学生德育工作体系。

开学以来,我校主要尝试的德育形式有: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召开主题班(队)会、举办手抄报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卫生、纪律、衣着、谈吐等行为进行规范教育,提醒学生时时处处注意文明礼仪,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理念,比如端正坐姿、回答问题要举手、分小组合作等;对言行举止符合规范、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设特色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电话(微信)联系、班级群探讨、实地家访等方式,引导家长注意配合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经过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言行举止变得文明有礼,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从村里的学校转入现在的学校就读后,慢慢变得懂事起来,回家时会主动跟大人问好,还会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二、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悉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好一个贫困的孩子,能够帮助一个家庭挖掉穷根。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扶贫,我校积极开展教师帮扶家庭贫困学生活动,要求教师做好“三扶”——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家庭贫困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日常工作中,我校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经常通过个别谈心、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并做好帮扶对象的成长记录,力求不落下一个学生。我们希望,通过精准结对帮扶活动,能够帮助家庭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我校六年级学生钟悦,父亲去世,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和弟弟、妹妹跟随身体残疾且重病在身的叔叔一起生活,家庭十分贫困。钟悦除了要照顾叔叔,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家庭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给叔叔的补助和妈妈的微薄工资。进入我校就读后,该生经常不按时上课,班主任及时进行了家访,终于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随后,我校马上组织教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帮扶小组,通过给钟悦捐款、辅导作业、心理疏导、安排班干帮助等各种方式,帮助他渡过难关,逐渐能够安心上学。

与钟悦一样,我校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均安排有教师进行重点帮扶,力求让家庭贫困学生“生活上无忧、学业上进步、心理上健康”,在校园里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时光。

三、重视校外力量作用,建立健全关爱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教育是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和帮助。

环江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对口帮扶对象,我校前期建设时,福田区就资助了67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教学楼。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福田区多次邀请我校教师到福田区跟岗学习,促使我校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学思路和方向,从而推动我校的办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瑞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我校购买了价值5万元的疫情防控物资。环江风情土菜馆、环江姚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分别向我校捐助2 000元资金用于购买疫情防控物资。他们的善举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向我校学生传播了帮扶正能量。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环江县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领导都惦记着我校家庭贫困学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路华带领相关单位领导到我校进行慰问,给学生送来了学习、体育用品;县供电局领导给我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送来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县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副研究员蒋志雨到我校给学生讲“红色故事”,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述一系列校外力量的帮扶,让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有效。往后,我校将在遵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教育扶贫等各项工作,促进形成全社会关注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带领学生扬帆起航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我校刚投入使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园文化建设都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厘清办学思路。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他们奔幸福而来,为梦想而来,希望能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初步设想是,为学生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给每一个学生“造”一艘即将起航的“帆船”,让学生以感恩奋进为风帆,用开放和谐的心态导航,无惧骄阳,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为此,我校初步提出“让爱心尽情绽放,成就毛南娃梦想”的办学理念,“创和谐校园,建智慧乐园,树品牌家园”的办学目标,以及“梦想从这里起航”的办学愿景,期望把学校打造成为县内闻名、市内知名、区(省)内有交流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决定以树的意象为载体,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例如:在设计各楼层门牌时,以树木生长的规律进行构思,把教学楼比做一棵大树,学生是每一片树叶,教师是树的枝干,学校领导为师生遮风挡雨。下一步,我们打算这样设计墙体与楼道文化:一楼是嫩绿色,二楼是翠绿色,三楼是淡黄色,四楼是橙色,五楼行政办公室是蓝色,寓意着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各班级的班级名片、班级信息栏、学习园地、楼道文化、楼梯文化等均与楼层颜色相对应,力求让整栋教学楼充满生机、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坚信,上述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愿景将成为我校师生及家长前行的航标。面向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将努力办好这所新学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本文作者系该校校长)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搬迁户贫困学生易地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