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美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其气候特点表现为空气中湿度减低,而昼夜温差增大。初秋时节,天气由热转凉,有些疾病容易发生,因此要做好这些疾病预防。
咽喉炎 秋天空气变得干燥,温度也逐渐降低,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感冒 秋季温差大,容易着凉,着凉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菌乘虚而入,是感冒的主要诱因。初秋时节要注意防寒,室内注意通风。身体健康的人,常用冷水洗洗口鼻,有助于预防感冒。
胃肠疾病 初秋时节多发胃肠疾病,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饮食以温、淡、素、鲜为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吃冷、硬、烫、辣、黏的食物,戒烟禁酒。
呼吸道疾病 季节变化时,呼吸道防御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得病;因此,应特别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和肺病。老幼等体弱者需注意锻炼,加强营养,保持轻松心态也很重要。另外,时常大笑能增加肺活量。
脑血管疾病 寒气与燥邪相结合,使血管收缩,导致脑血管病变增多,容易诱发中风。特别是中老年人,初秋时节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
秋季意味着进补黄金季节的来临,但进补也是有讲究的,不适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损害身体健康。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患者不宜用补药。而且,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会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值得注意的是,日常的保健养生也要把用药膳的对象大致分为偏冷偏热两大类,不辨冷热胡乱进补,容易导致“火上浇油”。如湿热体质的人不能食用鹿茸等进补,而应清热祛湿;平时痰多者可多吃健脾益肺的食品,如山药、薏米、百合、杏仁等;老年人喘咳多伴有肾虚,可适当吃些补肺肾之品,如冬虫夏草、蛤蚧、核桃、芡实等。因此,进补前最好先请医生把脉,对症进补,才能更好地发挥药膳功效。
初秋时节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一是少辛增酸。《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二是多食滋阴润肺食物。秋季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適当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萝、乳制品等以滋阴润肺。另外,因初秋时节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起居养生:一是早卧早起以敛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二是使用空调须谨慎。入秋后天气依旧很炎热,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样,使用空调来降温。需提醒的是,入秋后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因为此时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睡觉时也不宜对着门窗,避免受到冷风侵袭而致病。
情志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入秋后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编辑: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