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信息素养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06 06:07陈克侠李雅洁王晓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医学生维度意识

陈克侠 李雅洁 王晓莹

蚌埠医学院,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信息素养亦称“信息素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The US Information Industries Association)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国家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报告指出信息素养是“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能”[1]。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各个领域对信息的获取、筛选、整理和分析的能力[2]。在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含义的大量研究中,学者们根据信息素养的内涵,经常把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4个部分。 2010年,国内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应负担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3]。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在医学诊断、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医学生信息素养相关情况的研究,也迫在眉睫,因此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相关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9年3—4月在某医学院校全日制本科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 080份,回收问卷1 040份,回收率96.30%,其中有效问卷990份,有效率为95.19%。学生专业设置如下:护理学350例,医学检验200例,临床医学188例,影像学 302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参照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高校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采取钟美凤设计的问卷,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个维度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及信息素养情况两部分内容[4],信息素养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李克特5级量表组成的单选题,共24题,5 表示“完全符合”,4 表示“符合”,3 表示“不确定”,2 表示“不符合”,1 表示“不符合”。第二部分是由5个题目构成的多选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总信度是0.90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构成比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本次共调查某医学院校共1 040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年龄范围为18~24岁,平均年龄(20.45±2.26)岁。其中,男450例(43.27%),女590例(56.73%)。信息素养总分为(55.12±4.13)分,其中信息意识(12.05±3.56)分、信息知识(9.98±2.14)分、信息技能(18.05±4.88)分、信息道德(15.04±3.34)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2.2 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和专业对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源地、是否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是否去图书馆、年级对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城市生源学生在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维度上得分高于农村生源学生(P<0.01);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和去图书馆的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不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和不去图书馆者(P<0.01);在信息意识上,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的(P<0.05~0.01),在信息知识上,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的(P<0.05~0.01),大三和大四学生高于大一和大二的(P<0.01),大四学生高于大三学生(P<0.01);在信息技能上,大四和大三学生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大四学生高于大三学生。见表2。

表2 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信息素养总分Y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者(性别X1、生源地X2、是否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X3、是否去图书馆X4、年级X5)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年级、生源地、是否经常去图书馆、是否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进入了回归方程,因此,年级、是否去图书馆、是否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生源地是影响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

表3 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表示为Y=9.945+0.105X5+0.065X2+0.071X4+0.067X3(F=11.601,P<0.01)。

3 讨论

高校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本次共调查某医学院校共1 040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信息素养总分为(55.12±4.13)分,量表总分为24~147分,低于量表的平均分,因此某高校医学生信息素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信息意识为(12.05±3.56)分、信息知识(9.98±2.14)分、信息技能(18.05±4.88)分、信息道德(15.04±3.34)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各维度得分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学生在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上高于农村学生(P<0.01),信息知识包括信息资源知识、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5];信息技能指获取信息、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以及信息的创新能力[6]。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跟学生的家庭资源及对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关,城市学生相对农村学生来说,接触的新事物相对较便捷,因此,对信息的获取途径相对来说就较高,因此在信息知识上要高于农村学生。同时较为丰富的家庭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处理应用信息知识,从而获取一定的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和“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方面均高于不“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者”和“不去图书馆者”(P<0.01),信息意识指一个人能否有意识主动地去获取,去选择众多资源给予自用的过程,是医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总体得分较低,可见高校医学生对于自身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时代敏感性较差,不能利用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创造有利于自身的一些价值性产物。研究显示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和图书馆在提高学生信息意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而跟学生的信息道德无关。近些年,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在国外的提出,并发展到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也在各个学校加以提倡和普及,并在教学领域中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单纯将信息技术教育代替信息素养教育显然是不可行的,部分高校常见做法就是通过开设计算机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的局限和狭隘。所以,应及时认清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开设计算机课程外,还应展开其他有利信息素养提高相关课程,如信息检索课程等,这样,高校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结果显示,学生的年级与信息素养高低有关,年级越高的,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则较高。这表明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信息素养也较之有所改善,这可能跟快要毕业有关,大四是具有转折点的一年,是选择实习,还是在选择准备考研,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资源,因此学生会主动并且有意识地去查询,因此信息意识得分最高,只有有自我提高的意识,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从而去完成现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7]。因此信息素养得分较高。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级、是否去图书馆、是否上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生源地是影响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高校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一是要根据年级的特点,着重培养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信息素养,开设信息素养网络提高整合平台,开设公众号,校园网络专栏,让大一新生能够知道信息素养在整个医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展文献阅读笔记课,同时针对大四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泡网络各种文献库,提升医学文献资源。二是要着重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并积极开设相关信息素养课程。图书馆是学校信息文献中心,提供着海量信息,因此图书馆应该在高校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注意优化图书馆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定期为医学生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吸引医学生泡馆[8]。三是要积极开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知识储备。

猜你喜欢
医学生维度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