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利
(平顶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反思是指对过去认真思考、回顾,总结经验教训的心理活动。”[1]杜威是最早把反思概念引进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在此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萧恩首次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由此来看,反思性实践教学不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反思对象,对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此,反思性实践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必须基于反思性实践教学来展开,它是提高学生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对其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十分重视高校的实践教学和反思活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201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要求“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同年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强调,“师范生毕业时需要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由此可见,反思性实践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责任。
反思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反思性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促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使从事的实践活动在理论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完善,让学生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态度和理念进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成长。已有研究发现,反思性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意识”[2]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虽然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已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实践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依然存在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不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研究教师教育专业反思性实践教学现状,探究提升反思性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随机抽取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专业 2015 级和 2016 级7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 690份,问卷有效率为 98.6%。其中,2015级大四学生353人,占比51.2%,2016级大四学生337人,占比48.8%;男生156人,占比22.6%,女生534人,占比77.4%;在初中实习的学生245人,占比35.5%,小学实习的学生224人,占比32.5%,幼儿园实习的学生221人,占比32.0%。选取平顶山学院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2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率为98.6%。其中,校内指导教师156人,占比56.5%,实习学校指导教师120人,占比43.5%。
在查阅文献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反思性实践教学状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反思性实践教学作用的认识、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及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五个方面。
本研究利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表1显示,33.1% 的学生认为反思性实践教学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作用很大,61.4% 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5%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说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对反思性实践教学作用认识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职业、缺乏专业认同有关,在调查中发现有30.6%的学生不喜欢教师职业,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的学生有68.3%,参加教育实习也只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拿到实习学分,能够顺利毕业。
表1 对反思性实践教学作用的认识情况
78.1%的指导教师认为反思性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专业成长作用很大,认为作用不大的教师仅占到4.1%,差异性检验发现校内外指导教师之间不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值为2.356,P值0.3546),从均数上看,高校指导教师(M值3.248)对反思作用的认识程度低于校外指导教师(M值4.347)。说明反思性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成长的作用得到了大多数指导教师的认可,但高校指导教师的认识度低。究其原因,指导教师均是经过选拔的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平时比较关注对自身教学关注的反思。由于实践基地学校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及各种教学比赛活动较多,反思机会多,对反思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感受比较深。
为了解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反思情况,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表2数据显示,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反思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方法占30.2%,教学内容占26.7%,教学效果占20.3%,教学设计占15.3%,教学理念仅占7.5%;不同学段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反思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4.036,P值为0.147)。调查说明学生更关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不重视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忽视了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这可能与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关,但大多数学生误认为只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把一节课上好,其他的考虑较少,这从学生返校总结和经验交流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表2 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反思情况
对指导教师的调查结果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截然相反,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反思内容的选择最高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8.5%,其次是教学理念20.6%,教学设计20.4%,最后的是教学方法12.3%。校内外指导教师对反思性实践教学内容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为4.205,P值为0.052),从均数上看高校指导教师在关注教学理念(M值为4.362)反思上高于校外指导教师(M值3.645),教学方法的反思上高校指导教师(M值为3.642)低于校外指导教师(M值为4.721),幼儿园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度最高。说明指导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都比较重视,校外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高校教师更关注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这种结果可能与高校指导教师虽然教育理论水平较高但一线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校外指导教师虽然一线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有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指导教师自身注重对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反思,但缺乏对学生反思内容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反思过程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均与教学理念正确与否,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发现78.35%的学生不知道从实践教学的哪些方面去进行反思,并且由于缺乏反思方法的指导因而不知道如何去反思。
表3显示,只有38.1%的学生经常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偶尔反思和不经常反思的比例高达61.9%。71.6%的指导教师经常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很少或从不反思的指导教师仅占5.2%,在“偶尔反思”选项上,高校指导教师(67.8%)高出校外指导教师(32.2%)35.6个百分点,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为5.187,P值为0.043)。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反思性实践教学的行为,自觉反思意识较差,易导致学生对反思性实践教学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不易发挥其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作用。为较全面地了解影响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因素,此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并要求按影响力从高到低排序。调查中发现有74.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硬性要求”,有62.9%的学生认为“反思动力不足,缺乏反思氛围”。而对指导教师的调查发现,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无暇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的反思指导。
表3 反思实践教学情况
表4表明,认为自己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一般或很弱的实习学生占比77.4%,指导教师占比56.6%。通过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学段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5.359,P值为0.564);在反思能力“一般”选项上,校内外指导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3.572,P值为0.032),从选择的百分比看高校指导教师高于校外指导教师16.3个百分点。说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反思能力均有待提高。
表4 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情况
通过对影响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导致学生反思能力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由于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反思的要求和检查,导致学生养成了只听课、不反思不总结的学习习惯。(2)学生对反思性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导致学生用理论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不足。由于对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偏差,大多数学生还误认为他们撰写实习总结和评课记录的行为就是教学反思。(3)教师对学生的反思方法指导不足,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反思的方法,不知如何反思,用记流水账的方法撰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对学生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和反思水平提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指导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促进其提高教学成效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学校对此问题应十分重视,不断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反思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比学生高。而高校指导教师反思性实践教学能力低于实习学校指导,这可能与高校对教学研讨和听评课活动缺乏常态化机制有关。
对专业的高度认可和崇高的职业信念是学生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才能激发出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发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自己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做好对新生的专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此工作,借助新生入学教育,为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社会价值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增强学生专业情感。(2)不定期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来校为学生做优秀教师成长发展历程宣讲,聘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并使此项工作常态化,让职业认同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促进其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丰富实践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内涵,掌握科学的反思方法,使反思性实践教学活动处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增强反思性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需要院系、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协同努力。院系应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理论课程,明确实践教学课程的目标、课时、相关要求等,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自身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而且还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与结果的分析。指导教师将反思性实践教学任务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结合教育理论的讲授内容,自由结合每周到实习学校进行教学观察和反思,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批判性探究、沟通及反思能力。指导教师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不断丰富教育理论知识,通过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各种教学竞赛和听评课活动提高自身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能力,确保对学生反思性实践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分析法,指导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读书心得和课程小论文,以此培养学生应用教育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高度重视教育理论知识对反思性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为确保指导效果,学生应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导向等方式来完成。
培根认为“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力量”,良好的反思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动机是驱使人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反思动机又可以确保学生的反思行为有被动性向自觉性转化。为此,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院系应提高对反思性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在教室布置有关反思性实践教学的专栏、专题讲座、优秀学生经验交流、反思性实践教学成果展等方法营造反思环境。把对反思性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纳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作为对学生成绩评定的一个维度,在实习方案中对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内容、次数和质量进行要求和督促,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不合格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其次,成立实践教学小组。“进行反思实践需要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需要创设一个组织环境来鼓励开放性交流、批判性对话、冒险以及合作。”[3]对实践教学的反思,不仅需要学生个体反思,也需要团队力量的激励和支持,学院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包含学生和校内外双指导教师的支持性实践教学小组,在小组内共同协商制定实践教学所达到的学习目标、小组规则,为小组营造民主开放和真诚信任的氛围,供大家交流与启迪、分享和激励、对话和反思,共同探讨和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之,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把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困扰分享给大家,在分享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获得认可,增强自信,还可以在与同学们的反思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而增强对反思活动的认识,激发反思动力。
学生反思性实践教学需要精心的指导和良好的示范,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反思性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根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任务要求,制定指导教师标准和评价体系,做好指导教师的选拔工作,成立由高校和实习基地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指导团队。更新实践教学观念,确立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只有明确自身在此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身的从教经历,认真学习实践教学的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关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现,提高专业素养。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指导教师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高校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使指导教师领会精神,明确指导方向;在实习工作开始前,组织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实习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目标和实习任务,了解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考评标准,使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在调查中发现,高校教师缺乏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实习基地教师缺乏教育理论知识的引领,为弥补二者的短板,应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的衔接和融合,采用顶岗置换的方法,使高校指导教师到实践基地学校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切实了解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对师范生的需求标准及培养要求,让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到高校接受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学习,优秀教师还可走进高校课堂,成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全面促进其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