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山,此处落墨是记忆

2020-08-06 03:11王文钢
江苏地方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吕梁徐州孔子

◎王文钢

(徐州市铜山区作协 江苏徐州221111)

起伏连绵的吕梁山

凤冠山是苏北大地上一处默默无闻的山丘,古黄河的水缓缓地从它的身畔流过,山下的集市上人流如织,繁华喧嚣。它如一棵千年的古树,护佑着脚下的四方百姓;又如一位静默的长者,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让人敬重。了解凤冠山的人会说,这座山,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山,是一处英雄长眠的栖息地。不了解凤冠山的人,在云淡风轻的日子,从它的面前经过,摆一摆手,不会带走一片云彩。

崭新的徐州,古老的彭城。身处苏北大地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曾留下过一代文豪苏东坡的足迹。时光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曾站在彭城东南凤冠山上,望着山下滔滔洪水,发出千古绝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泗水与汴水曾流过的古吕梁,后人只能从一些资料中寻访凤冠山的过往。

据历史记载:泗水发源于山东泗水县,经沛县、留城在徐州城东北隅与西来的汴水(古黄河)汇合。由于受山地所限,泗水流经徐州时,形成秦梁洪、百步洪与吕梁洪三处急流。吕梁洪水势险恶,《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巨石齿列,波涛汹涌,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鱼鳖不能游。”意思就是说这里的水流非常湍急,鱼鳖都不能在里面游动。

吕梁洪位于古吕梁之南,水中有石梁,所以被称为吕梁洪。据《庄子》《列子》等古籍记载,孔子曾经在这里观看过瀑布。据说当年孔圣人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羡慕此处佳境,曾登凤冠山,亲临吕梁洪,纵观古黄河与古泗水在此交汇。

人们为了纪念“孔子观洪”,曾于凤冠山顶端建了一个“孔子观道亭”。在孔子观道亭里刻有一块孔子真像的石碑,亭后建有六间“孔殿”,塑有一尊孔像和72贤人牌位,供游人观赏。

“孔子观道亭”是吕梁风景区凤冠山顶上一处著名胜迹。南宋名将岳飞在凤冠山上留下碑文《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徵明手书碑文《疏凿吕梁洪记》。

凤冠山所处的吕梁集,历史厚重,曾为古吕国吕城所在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代,在彭城东南,曾有一个叫“吕国”的地方,后来又衍称为“吕邑” “吕县”“吕城”……并由此冠名了当地的“吕梁山”“吕梁洪”“吕梁渡”“吕梁闸”“吕梁集”等。

宋代罗泌《路史·周世国名纪》载:吕国,“周置,旋亡,为宋邑。”《左传·襄公元年》载:“晋伐郑。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汉书·地理志》载:“吕县,西汉置,属楚国。”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载:“吕城。(徐)州东五十里。春秋时宋邑。襄元年(注:周简王十四年,即公元前572年),晋以诸侯之师伐郑。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杜预曰:彭城郡之吕城、留城也,汉为吕县,属楚国;后汉及晋皆属彭城国;宋属彭城郡;后魏因之;隋废。志云:吕城临泗水,高百四十尺,周十七里。城东二里,又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北,一在水中潬上,盖高齐(注:北朝时期的齐朝,皇帝姓高,历史上称为“高齐”)所筑,以防陈者(注:南朝陈国)。又,泗水至吕城,积石为梁,故称吕梁。今吕城东十里吕梁洪上有二城:一曰云梦,一曰梁王。土人谓:云梦即韩信,梁王即彭越。”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史为乐主编),在辞条“吕”下有三则释文:“⑴西周国名,亦作有吕或甫。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西三十里。春秋时为楚所灭。⑵春秋晋大夫吕甥之邑,在今山西霍州市西南。⑶春秋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集……”

《太平寰宇记》卷十五,杜预注:“彭城吕县也,汉为吕县;宋武北征改为寿张县。”

而今,“吕国“吕邑”“吕城”“吕梁洪”“吕梁渡”“吕梁闸”等已不复存在。只有“吕梁集”这个村名还保留着,而且闻名遐迩。

站在村后的凤冠山上,放眼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的青松翠柏及白云蓝天,看到古“吕梁洪”“吕梁渡”“吕梁闸”的遗址残迹,看到古“吕邑”“吕城”“吕县”乃至“吕国”的浩邈与苍茫,心中顿生一种对历史过往的感慨。

吕梁山风景区以古吕梁(今吕梁集村)为中心,方圆160平方公里,幽雅秀美。景区内有山峰170多座、清泉数十处、自然洞穴近十处、古庙遗址二十处、野生禽类二十多种,林木覆盖率84.2℅以上,古树种有数百年树龄的软枣、棠棣、柏麻、橡树、白楝、枳子、秋树、青铜、皂角等。

吕梁山景区盛产奇石,自古就有“吕梁馨石天下响”之说,奇石音色纯正,悠扬清脆,为我国古乐器材之最。据有关部门专家测定:吕梁山风景区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均在1万个以上,最高达11.6万个。一般情况下,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在7000个以上,就让人感到空气清新;8000个以上即能养身治病。国家林业部门的专家考察后,称其是“风景区生态建设的样板”。

吕国,吕梁,源远流长,盛极一时;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迷人。历代文人墨客的咏赞诗文,见诸文献者亦有上百篇;至今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20多个。

《列子·黄帝》和《庄子·达生》,都分别记载了孔子当年率弟子周游列国时,观于吕梁洪的故事。释为白话文,故事是这样的——

孔子在吕梁观景,只见飞流直下三千仭,白沫翻卷四十里,连鼋鼍鱼鳖也无法在这里浮游,却看见一位男子汉在那里漂流。孔子以为他有什么苦难而想溺水自杀,就让他的学生沿着河岸顺流而下去救他。不料那位男子向下游了数百步又从急流中钻了出来,披发,行歌,在河岸下游闲逛。孔子跟过去问道:“吕梁悬水三十仭,流沫四十里,连鼋鼍鱼鳖都无法浮游。刚才,我看见你跳在水里漂流,以为你有什么苦难想要溺水自杀,就让学生沿着河岸顺流而下来救你。你出水后披着发,边走边唱,我又以为你是鬼呢!再仔细观察,你却是人。请问在水里行游有道术吗?”那位男子汉回答:“没有,我没有道术。我在水里行走,不过始于自己的天赋,长于自己的本性,成于自然之理罢了——和漩涡一起卷下去,又随着急流一起冲出来。我只不过是顺着急流的水性而不凭主观意图行事,这就是我能出入急流湍水的道理。”孔子又问:“那么,什么叫始于自己的天赋,长于自己的本性,成于自然之理呢?”回答说:“我生在陵上而习惯于陵上生活,这就是天赋,叫做‘故’;我长在水里而习惯于游水,这就是我的本能,叫做‘性’;我不知道为啥会游水却自然而然地会游水,叫做‘命’。”孔子慨然顿悟。

未见经传的传说还有许多。说是孔子仰慕吕梁洪的奇观,又带着弟子们乘车从鲁国南下,前来“观洪”。一日晌午,遇一老者,遂问路:“到吕梁观洪还有多远,需走几日?”老者看了一眼孔子的马车,便有趣地回答说:“快行七天,慢行一日。”孔子听到这样的回答觉得奇怪,便让学生子路快马加鞭,急急赶路。行不多时,突然车轴折断,无法再走,只好住在了有几户人家的山窝里。这时,孔圣人才悟出老者的言下之意——着急做事往往“欲速则不达”。次日,修好车轴,孔子带着弟子继续前行。果真,在第七天,孔子到达了现在的凤冠山上,看到吕梁洪奇险无比,“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慨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说,孔子带着弟子们匆匆赶路时,路过一个小山村,忽遇倾盆大雨,不多时周围的山洪水汇集而来,眼看就要把村庄淹没。说来也怪,孔圣人看到洪水上涨时,村庄也不断上浮,最后村庄悬在了水上,无一人溺水,孔子叹曰:“怪哉!”后来,人们把那个山窝称为“圣人窝”;把这个随水上浮的村子改名“悬水村”。

历代文人雅士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墨宝和诗文。明《嘉靖徐州志》(卷四)就辑录了宋代苏轼,元代傅汝砺、李凤,明代胡翰、曾棨、李时勉、薛瑄、黎淳、李东阳、廖道南十篇(首)吟咏吕梁洪的诗歌。“巨石中流伏,盘涡尽日旋……险或过三峡,深疑及九渊。”“洪波汹汹鼙鼓声,怪石稜稜剑戟明。源涤九川思夏禹,水悬千仞信庄生。”“吕梁基其冲,滔天亦横溃。巨灵劈山骨,地轴为之碎……”

其中,颇具文学和史学价值的当属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诗文。苏轼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任徐州知州。在两年的任期中,他对吕梁情有独钟。在徐期间所作的170余首诗词中,“吕梁”的字样时常闪现。他与吕梁的仲屯田是好朋友,常有诗词唱和。他到任2个月后,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在河南澶州决口,浊浪排空,暴雨如注,徐州郊野,一片汪洋。至十月十三日,洪水方退。他在组织领导抗洪保城胜利后,作了一首长诗,酬答他在吕梁的朋友仲屯田。诗中描述了“黄河西来”给吕梁一带的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寄寓了作者忧民安民的情怀。

答吕梁仲屯田诗

苏轼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

夜闻沙岸鸣饔盎,晓看雪浪浮鹏鹍。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 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黾。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酹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宣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柍,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榖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苏辙在赴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判官途中,与同时调任徐州的兄长苏轼相遇,顺至徐州。兄弟二人对榻而眠,促膝畅谈,寻胜访古。他亲见吕梁洪“悬涛奔涌,实为泗险”之情状,写下了“出没悬流虽有道,凭陵险地本无心。未能与物都无碍,咫尺清泉亦自深”的诗句。

凤冠山上曾有十多块碑刻,大都被毁。幸存的碑刻,见证了人世沧桑。徐州之吕国当为西周时的诸侯国之一,承封的时间晚于河南南阳之吕国。根据文献史料的综合分析,南阳吕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灭后,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的属地;陈被楚灭,其地则归了楚。楚平王时(前528—前516),令蔡平侯复国(蔡国曾为楚灵王所灭)。蔡平侯将蔡国从上蔡迁至“东吕”故地,该地遂改名新蔡。那么,“东吕故地”变成了“新蔡”,“东吕故地”的吕姓人到哪里去生存了呢?参阅《路史·周世国名纪》《左传·襄公元年》《读史方舆纪要》等史籍的有关记载,很有可能,“东吕故地”的吕姓人迁到了徐州东南这个地方,仍称“吕国”。

《铜山县志·建置·沿革》(1993年版)称:“周代在此建吕国。春秋时,吕亡于宋。为宋彭城邑,即为称彭城之始……”依此说,吕国故址即为彭城(今徐州)。但此说似与本文前引《读史方舆纪要》及杜预注相悖。

徐州的历史文化是厚重的,徐州东南吕梁山脉的历史文化是古彭城历史文化的缩影。时光荏苒,凤冠山静默,唯吕梁山石是历史的见证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凤冠山,一座城的记忆,一支笔的落墨。

猜你喜欢
吕梁徐州孔子
疫散待春回
吕梁:调查小地老虎 宣讲防控措施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