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方
(泗阳县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700)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均为多发性恶性肿瘤疾病,极易引发致死事件。因在病程早期,疾病缺乏特异性体征,或在采用影像学进行检查时,无典型表现,故较难做出明确诊断,造成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最佳的治疗时机丧失,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1-2]。故对患者早诊治,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展开探讨。
选取疑似肺癌的患者40例,均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男25例,女15例,年龄介于44~80岁之间,平均(57.33±2.96)岁。临床表现:消瘦伴恶液质2例,咳嗽咳痰22例,胸痛3例,低热乏力6例,咯血或痰中带血丝11例,无明显症状9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
应用16排螺旋CT机开展相关扫描检查,以全病变部位为扫描范围。具体检查参数:将螺距于0.9375:1设置;层厚及层间距均设置为5mm,管电压调整至100~120kV,管电流调整至100~160mA。在开展CT增强扫描过程中,取碘海醇注射液应用,剂量为1.5mL·kg-1,依据患者年龄、血管状况,对注射速率进行制定。扫描完成后,将图像向AW工作站传送,展开多平面重建操作,在重建时,厚度设置为1.25mm或3.75mm。
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对多层螺旋CT检测准确率加以观察,记录误诊率。
测验数据均录入SPSS22.0,组间计数资料在表述应用(%)表示,经卡方检验对结果获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所抽取的40例患者中,经病检示,肺癌31例,占比为77.50%,其余9例为良性病变,占比为22.50%;多层螺旋CT示,肺癌33例,占比为82.50%;其余7例为良性病变,占比为17.50%。两种方法在肺癌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1例肺癌中,周围型肺癌17例,CT均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0%;弥漫性肺癌2例,CT诊断1例,诊断准确率为50.00%,按纵隔肿瘤误诊1例,误诊率为50.0%;中央型肺癌11例,CT明确诊断10例,诊断准确率为90.90%,按肺转移瘤误诊1例,误诊率为9.09%。
患者男,64岁,以反复痰中带血2周为主诉收治入科。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白色泡沫样痰,偶痰中带血,与进食、活动无关,每日数次,发作时间不固定,无发热,无盗汗,无腹痛,后到其它医院就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2020年4月5日是来我院科室,门诊拟以咯血原因待查收治入科。CT示左肺上叶下舌段结节,较大截面约1.8cm×1.0cm,上叶下舌段支气管阻塞。病理诊断为(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见图1~4。
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肺癌患者开展薄层扫描检查,经有效的重建技术,对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病灶特征进行清晰显示,可为早期诊断肺癌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有报道指出,采用多层螺旋CT对中期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具高密度分辨率特征,可使横断面图像效果明显增强。联合多平面重建,可对支气管管壁所表现出的不规则增厚、阻塞、狭窄及局部肿块等进行清晰显示[3-4]。采用多平面重建和联合表面遮蔽技术,可对肿瘤血供、所处具体位置、边缘特征、内部结构、邻近组织发生的改变,周围组织被侵犯的程度均可清晰显示出[5]。本次所抽取的40例患者中,在31例肺癌中,周围型肺癌17例,CT均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00%;中央型肺癌11例,CT明确诊断10例,诊断准确率为90.90%。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准确率均居较高水平,充分证实了应用多层螺旋CT对周围性肺癌、中央型肺癌进行诊断,可对肿块以及邻近区域的情况清晰显示,并可对肿瘤侵犯肺部静脉程度了解,对细小支气管动脉图像获取,开展价值较为突出。
结论:肺癌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居较高水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