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国家形象构建

2020-08-04 14:14贺首静兰杰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构建

贺首静 兰杰

摘要: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以影像为载体的视觉文本,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从多模态隐喻视角解析最新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厉害了,我的国》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发现此宣传片运用多模态隐喻中的概念隐喻来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整个过程中文字、视觉、听觉模态相互补充,共同强化其主旨。

关键词:《厉害了,我的国》;国家形象;构建;多模态隐喻

Abstract: National image propaganda film is a visual text with images as its carrier, which is a typical multimodal text.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in the latest national image publicity film “ Amazing China”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mod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strengthen the theme.

Key words: Amazing China,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multimodal metaphor

一、引言

国家形象是特定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国家行为与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和评价。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1]新中国70年的发展过程,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建构完善国家形象的过程。新中国70年的国家形象建构,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成果与经验对于新时代国家形象建构、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凝聚力等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2]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离不开媒介,形象宣传片是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厉害了,我的国》是由卫铁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该片在6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片综合运用了图片、视频、3D 动漫、电脑特技等技术元素,对信息内容的加工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赋予具体物具体象征意义和寓意,激发受众的深层认知。

通过识别、解读《厉害了,我的国》中的隐喻,可帮助我们对《厉害了,我的国》中的画面、语言表现出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有一个更为深入的把握。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是两种认知域之间的一种跨域映射,即用源域来概念化目标域。隐喻现象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还存在于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模态中。作为两个认知城之间的跨域映射,隐喻的识解关键在于对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相似性及其表征方式的理解。影视场景中任何两个对列在一起的镜头,都会产生新的表象、概念或形象,这样一种以此喻彼的隐喻手法,能够实现不同事物之间相似特征的凸显。

二、多模态隐喻研究理论及发展现状

多模态隐喻是从认知视角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其主要的基础是概念隐喻。在传统研究中,隐喻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方法。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书中,Lakoff 和 Johnson第一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除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机制,且概念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4]多模态隐喻研究者 Forceville 认为,模态是利用具体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并进一步将模态进行分类,包括:图像符号、书面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音乐,气味、味道、接触。[5]对“模态”进行界定之后,Forceville将模态分为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单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者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多模态隐喻主要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用或主要用两种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这是对多模态隐喻的狭义定义。广义的多模态隐喻可以简单界定为由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如源域和目标域都利用文字和图像两种模态共同表征。

国内也有学者对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概况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如陈彦瑞曾对多模态隐喻的发展做了总结,指出了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某些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最新进展表现出如下特征:在研究内容上 ,理论综述和应用研究并举,但关注焦点较为有限,且所涉语类有失平衡;在研究方法上,内省式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在研究视角上,学科局限性较大,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不充分。[6]朱永生指出图像、声音等符号和语言一样,对社会现实和心理现实既具有复制作用,又具有重新建构的功能。研究表明,当前丰富多样的多模态语篇研究融合各学科理论,结合数字技术等新型研究工具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广告传媒、法庭辩论等各种社会行为和语篇的研究。[7]但上述研究都是有关多模态隐喻多个方面的宏观梳理,针对多模态隐喻的理论问题和前景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献尚不多见。实际上,虽然多模态隐喻理论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多模态隐喻理论框架。

三、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的多模态隐喻与国家形象構建

(一)经济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基础

该片选取了在吉林的世界最高自动化等级的国内首列地铁车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成功下线、适用于非洲气候的轻轨客车、适用于高寒环境的高铁客车等成功运营,体现了“中国车”的成就。“中国车”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中国的经济形象。

(1)习近平:“高铁,中国产的动车,这个是中国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2)登上最美铁路,领略大美风光,车轮滚动出一幅崭新的中国画卷:海南环岛高铁,是列车与大海的美丽邂逅;兰新高铁,近来雪山草场映衬下的西部风情;京津高铁成就 30 分钟城市圈;京广高铁,八小时甚至可以体现四季变换。

在例(1)中,将高铁比做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源域“高铁”出现在影片里的是投入运营的“复兴号”、“和谐号”列车,由字幕“名片”以及高铁所经过的中国的大美河山的图像直接引出了目标域“靓丽的名片”。这张名片体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形象的直接体现。

例(2)中,将高铁看作是一位穿梭在中国大美河山里的旅人,陈述着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就,更反映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片在呈现“领略”、“邂逅”、“近来”、“成就”等拟人化的文字时,也展现着这些画面,就像是一副缓缓展开的“画卷”。

可以看出,影片通过文字模态与图像模态的相互配合,以高铁来隐喻中国的经济,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精彩的,也是一步一步缓缓展开的。

(二)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支柱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统一的实现、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等,初步建构起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也展现了崭新的民主的国家形象。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得到发展,协商民主走向多层次、广泛化、制度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推进。影片

(3)习: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195000 名第一书记驻村,755000 名干部帮扶,这是中国在消除贫困这场伟大斗争中的决心。

例(3)中,源域是中国发展新的方向,目标域则是“方位”,这个描述空间的词语,同期的图像模态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文字与图像配合,通过运用“大海”的概念隐喻,传达出经历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今后的发展新方向像大海一样是广阔的,其中也蕴藏着无穷的魅力等待着人们去追求和探索。

例(4)中,将脱贫攻坚工作看作是一场“斗争”,参与这场“斗争”的则是无数驻村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同期的图像模态是习总书记与贫困群众握手的画面,文字与图像互动,传达出这场“斗争”的主体是广大贫苦人民群众,党和政府有信心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斗争”。

(三)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历史悠久、从未中断并且历久弥新的存在,它的发展就是在对不同文化融会贯通、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今天,中华文明也仍然保持着开放创新的姿态,不仅走好自己的道路,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5)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6)文化小康正在绽放,中国精神正洋溢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笑脸上。

例(5)中,习主席将文化自信喻作一种“力量”,“文化”是源域,“力量”是目标域,源域到目标域的成功映射传达了处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充分利用文化的认识、改造、创造、整合、组织、选择、向心和凝聚力量,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优良文化精神,使之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影片通过一位老者正在书写毛笔字、京剧演员们正在演出、划龙舟、舞狮等画面,再配合背景音乐,共同传达出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深沉的,是经久不衰的,中华文化更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

例(6)中,“文化”是源域,“花朵”是目标域,文化小康的过程就像是花开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永远在路上、在实践中的行动。影片通过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画面展现出“文化”这朵“花”已在祖国各地绽放。

(四)生态形象是国家形象不可缺少的要素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从生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的意识并不强。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及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我国愈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国家生态形象逐步建构起来。

(9)习:今天的中国,正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0)绿色,让生命跳动。

例(9)和(10)中,都将生态环境喻作“生命”。源域为“生态环境”,目标域为“生命”,生命的特征是生生不息,永续长存的,更是进化的。影片通过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骑行、长满农作物的梯田等画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理念,反映出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永远在路上。生命的永续,缺少不了粮食的补给,生态环境的保护,缺少不了千千万万人民的贡献,在生态环境的保护行动中,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

四、结语

本文运用多模态隐喻认知机制,解析国家形象宣传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该影片运用概念隐喻,将国家形象塑造出来。通过文字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的互动,强化了国家形象的构建深度和广度。目前,多模态隐喻研究尚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将其与国家形象构建相结合,对电影这一动态文本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其在语类研究上的不足,但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多模态隐喻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如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以及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等,这些将是笔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晓明 . 国家形象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11.

[2]陈金龙,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的建构 光明日报

[3]何享,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认知建——以“一带一路”宣传片《大道之行》为例[J] 镇江高专学报2019(01):24-27.

[4]Lakoff,G.,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Forceville,C.,Urios-Aparisi,E. 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 Walter de Gruyter,2009.

[6]陳彦瑞.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新动态[J].许昌学院学报 2013(06):54-57.

[7]朱永生 .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2007(05):82-86.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