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周媚
[摘 要]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旅游形式,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何使县级乡村旅游得到充足发展,如何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兼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湖南省新化县发展形势,围绕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6-23-3
乡村旅游是湖南省新化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是旅游工作的新领域、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已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在近年来新化县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业的贡献不可忽视。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新化县旅游资源丰富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西边、大湘西东边,是湖南省通往本省西部及西南各省的重要门户,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人口142万,总面积3 642 km2。新化县是湖南省的人口大县、国土资源大县、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共有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古迹遗址等8个类别300余处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当地旅游資源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梅山特色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在新化县旅游景点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是至今已有2 000余年历史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梯田核心景区面积0.53万hm2以上,总面积超1.73万hm2,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景区和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了国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而旅游和科研圣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蚩尤谷、春姬峡、大熊峰、九龙峰和川岩江五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3%,至今保存着超0.20万hm2原始次生阔叶林,蕴藏着4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和20多种珍贵保护动物。被誉为“世界溶洞极品”的梅山龙宫,其峡谷云天、哪吒出世、玉皇天宫、水中金山和远古河床被誉为五大世界溶洞景观之绝,系国家级4A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2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如大熊山森林公园;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如维山乡三联洞景区;以特色作物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如天门乡茶叶基地;以乡村民俗、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如奉家苗瑶文化村;以欣赏特殊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如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等。近年来,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促进了新化县旅游收入迅猛增长,也带动了新化县农村经济发展。但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滋生了众多问题。首先,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多方面功能不完备,很多景点存在人员松散、资源浪费、管理滞后等问题,由此导致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缓慢。其次,很多乡镇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过度追求景点开发速度而忽视质量,导致景点多、投资小、品质低。同时,由于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较晚,对乡村旅游的定位比较模糊,各种类型旅游产品界限不明。一是村镇改造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乡村旅游缺乏吸引力。二是过度城镇化,有些村镇改造磨灭了村镇的乡村性,部分地区的特色小镇改造实质上属于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导致最终呈现出很多景点千篇一律,没有明确的消费导向和自己的特色。加之早年新化县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不够,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景点盲开盲采,很多自然景点开发时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不能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2 加强生态建设对新化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生态建设有利于提高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可以有效增加旅游景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将当地独特的、品位高的产品,如山川、河流、湿地、溶洞等,统统发掘出来,使这些资源焕发活力,成为游客的吸引物。新化县很多贫困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自然资源没有特色等,导致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挖掘,未能产生经济效益,如早些年的天门山乡、奉家镇等。新化县旅游业兴起后,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生态农业,茶树、桃树的种植,水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村容村貌的改善。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地理资源,使得当地资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参观。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能提高游客体验感。乡村旅游是城市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生态型旅游,为确保对游客的吸引,乡村旅游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一个地方如果脏、乱、差,是无法吸引游客停步的。试想如果新化大熊山森林公园没有了森林、瀑布,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的山头、随处可见的垃圾、林立的工厂等,那么其还会有如今的吸引力吗。因此,新化县乡村旅游兴起后,政府大力提倡建设美丽乡村,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新化县各乡村旅游点都开始重视改善卫生环境,整洁村容村貌,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大大提高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2.2 加强生态建设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长久保持
资源的开发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同时,粗糙开发、过度开发、忽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等都会造成当地资源被破坏和枯竭。比如,梅山龙宫的奇景吸引了很多游客,然而发展初期景点管理方缺乏保护意识,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远超过资源承载量,部分游客随意攀折钟乳石,垃圾被随意丢放在溶洞内,油溪河的各类资源被过度开采等,这些行为都严重造成了溶洞资源被破坏。而如图梅山龙宫这样的稀缺自然景点,大多都是不可再生之物,或者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再次生成,一旦被破坏,就会给景点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只有保护好环境,重视当地生态建设,才能使得旅游有序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对绿水青山的保护,才能将“金山银山”持续经营下去。
3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新化县农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3.1 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形成“资源—收入—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门店老字号、当地特色美食、历史名人何名人古迹等,访客人数增多,带来的收入随之增多,县域经济得到明显改善。而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是对文物古迹更好的保护、对特色农产品牌更好的宣传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帮助,构建了一条“资源—收入—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二,先富带动后富,劳动力就业有保障。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需要各个阶层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迎刃而解。乡村旅游开发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年龄不受限制、性别不受限制、学历不受限制等优点。乡村旅游为当地居民开通了新的就业渠道,解决了当地居民离家远、工作不稳定的困难,使其获得了稳定的工作,既增加了自身收入,又促进了乡村稳定。
3.2 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第一,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示范,淘汰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带来了丰富的科学技术,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了产业产能。第二,乡村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乡村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力地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进程,带动了周边地区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的发展,涉及的行业多、方面广、拉动力强,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及旅、工、农、科、贸一体化新格局,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3.3 有利于推進新化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旅游是城市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生态型旅游,为确保对游客的吸引,乡村旅游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新化县乡村旅游兴起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化县各偏远乡村都实现了村村通路、户户有水有电、家家通有线电视。村民还整修了住房,改善了猪圈、厕所等卫生环境,整洁了村容,改善了村貌,实现了乡风文明。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了新化县农民的文化素质。在农村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学普通话、学外语、学电脑已成为一种风尚,成为旅游中对外开放、对外交流、对外发展的有用工具。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化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4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注意事项
4.1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立生态规划、资源有偿使用、行业准入监管等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加大古镇村落的修复、维护、保护力度;配套完善乡村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企业应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场,对污水、垃圾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管理者、游客和乡村居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综合治理生态环境。
4.2 挖掘保护传承农耕文化
开展农耕文化遗产普查,加大对农耕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力度,提升民众保护农耕文化遗产意识,构建农耕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传承机制。充分拓展农业生产过程文化、教育、艺术、休闲等价值功能,依托原有民居建筑和原住居民生产生活场景,积极开发民俗建筑、历史古村。挖掘、传承好具有正能量的礼仪、风俗、节庆、祭祀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农耕文化与农业生产融合的创新创意,创建观赏性、互动性、趣味性、文化性和科普性的农耕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4.3 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
坚持“农旅结合、农旅共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依托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优势生态、特色村镇居民等载体的深度融合;围绕农业产业大力开发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业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精深加工业,充分拓展并创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文化认知、农耕感悟、乡村购物和生态养生等休闲旅游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立足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交通区位、文化特色,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企业、休闲农庄及村级经济组织等各类经营主体围绕休闲旅游拓展功能、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体[1]。
5 新化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5.1 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机制
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时,一定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首先,对乡村景观的自然风光进行保护;其次,要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再次,要对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突出保护生态、持续发展,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发展[1]。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实现乡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2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环境相适宜
要打造生态旅游、特色旅游路线。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在现有的自然基础和条件下进行,农村经济发展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外界的融合,走一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的道路。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立足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例如,紫鹊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区,以紫鹊界梯田为主要依托,辐射水车镇、奉家镇、文田镇,突显“农耕”与“世外桃源”,形成农耕文化旅游路线;荣华湿地公园赏景观光乡村旅游区,以龙湾湿地公园为核心,利用龙湾湿地666.67 hm2水域及周边宜垦山地,突出“天然渔业”“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依托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发掘名人故里与名胜古迹,开发打造以“千岛湖”著称的苏溪湖和龙湾村观鸟与渔水、乡村墙绘旅游路线等。
参考文献
[1]张明星,才正.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