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华
编者按:2020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强基计划”,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致力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这意味着已经实施16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成为过去。“强基计划”的出台,对高中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高中学校该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观点。
面对“强基计划”,承担着为高校培养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高中学校,必须主动适应、调整、跟进,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充足准备,实现与大学无缝对接。
学校应加大学科竞赛培训力度,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从保送生人数的缩减到自主招生计划的取消,许多学校认为开设竞赛类培训课程意义已经不大,甚至认为“强基计划”是对“竞赛党”的一种打击。这是一种误解。为了更好地应对“强基计划”,高中学科竞赛培训不仅不能削弱,反而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为什么要缩减保送生人数,取消自主招生?无非是因为这里的“水”太深,弄虚作假、以之为跳板、功利色彩太浓——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有几个终生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呢?自主招生再进行下去弊远大于利,缩减取消势在必行。如今改为“强基计划”,实际是在正本清源,早些发现“紧缺人才”,找到真正有兴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文件中“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表明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作为高中学校应怀着“为国储才”的信念,尽力开展学科竞赛培训,主动融入“强基计划”中。
学校应主动对接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成为试点大学“某一特色”的生源基地。随着“强基计划”的实施,不仅大学会整顿秩序、重新洗牌,中学亦然。5月12日,清华大学致理、日新、未央、探微和行健五个书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强基计划”的特设书院,实现“强基计划”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一体化管理。“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銜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其中,日新书院负责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致理书院负责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三个书院则负责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方向。面对如此细致有针对性的做法,我们高中学校及校长是不是可以厘清整合自己学校的资源,和清华五个学院来个无缝对接?比如,若学校以文科见长,可以和日新书院对接,了解书院的需求,在高中阶段为有这种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先修课程,通过自身努力把学校办成清华大学日新书院的基地。实施“强基计划”的大学有36所之多,相信经过努力,学校一定能和某个大学、某个方向进行对接,从而成为其生源基地。
学校应坚定“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办学情怀与信念,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尤其要切实加强体育和劳动课程建设。“五育并举”是党的教育方针,不可偏废。然而,现实中,重智育轻德体美劳是普遍现象,体育与劳动尤其受到忽视。体育课在高三形同虚设,仅以跑操来代替,劳动课更不用说。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有关文件与规定。在“强基计划”中,体育测试也成为高校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在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方面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高中学校应该自觉执行课程标准,让体育和劳动课程真正落地。
此外,面对“强基计划”,高中学校还应在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制定并完善“紧缺人才”早期发现、早期培养的相关制度与办法,为国家的强盛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找到明确的靶向。
(作者系东莞市华中师大附属中学校长、深圳市光明书院名誉校长)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