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二 如何实现“五育融合”育人效应的最大化?

2020-08-04 22:07
教育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美育

吴英明:学校在育人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五育并重”,“五育”的内涵是辩证统一的。蔡元培先生曾把“美育”比作人的神经系统,认为其具有传导的功能。我校用“大美育”思想把“五育”贯通,最终实现“五育融合”育人效应的最大化。“大美育”提倡“学校规划紧扣美,工作安排凸显美,课程设计立足美,教育过程体现美,教研活动围绕美,检查评估总结美”,主张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都要以美的形态呈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熏陶。

我们把“为爱而生,向美而行”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把建设“四美校园”(景美、物美、事美、人美)作为创建“合肥市美育创新实验校”的目标,以美育的濡养为基础,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精神美、智慧美、运动美、艺术美、劳动美等的审美认知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积极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实现“五育融合”。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我校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和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徐明杰:“五育融合”语境下的德、 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联系规律,已有教育理论做出阐释 :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的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提供认知基础;体育是基础,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各面,起到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校通过“ 梅石育人模式”探索“五育融合”,具体做法是:以精神为融合线索、以课程为融合技术。

德育作为方向、灵魂,可与其他四育产生单点联系,起到引导其他四育的作用。我校将德育内涵和学校传承500年的 “如梅之韧,似石之坚”的“梅石精神 ”融合,构筑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新“梅石精神” ,并将其作为贯穿“五育”的线索,创设了简洁有效的“五育融合”方式:通过以心养德、以艺育德、以体促德、智劳润德的课程实施路径,在促进学校德育发展的过程中,同步构筑学生的“梅石精神”,再以“梅石精神”激励、促进智、体、美、劳四育落地生效,培养时代新人。

以精神培育为线索,率先落实德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单点对接后,我校以课程建设为技术手段,致力实现五育中多维度的融合。

为避免“五育”的割裂,我校的“梅石”课程体系不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平行结构构建,而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设置了必修的基础型课程、选修的拓展型课程、个性化选修的高水平研究型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框架,每个层级都涵盖了对应的德智体美劳课程。层级内部再通过课程设计和实施进行“五育融合”,具体分为“小融合”和“大融合”两种形式。

“小融合”以学科课程为主,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以“五育”的某个维度为主,兼以其他维度的穿插。比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以智育为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等德育内容,再根据实际情况穿插体育原理、劳动知识、美学鉴赏等内容。

“大融合”以活动课程为主。实践活动可以触发五育中各种知识和能力在 个体行为中的创造性运用,因而学校积极开发实践创新课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赴厦门、泉州等地的工厂、社区、公司、场馆、遗迹等进行实地调研和体验,通过行走锻炼、实践求知、品美鉴美、感悟精神,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

顾巧英: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需要学校构建融通的课程体系。我校打造“英雄教育‘幸福力课程体系”,聚焦“五育融合”,依托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创新。通过选择性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性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地方课程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人格完整、身心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人。

我们在原有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包括自主创编劳动教育校本学材,推进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三位一体,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STEAM教育等,发挥勞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

我校将版画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英雄教育”紧密融合,以“英雄情怀”培育为核心开展儿童版画教学,让孩子们用艺术表达英勇、善良、爱国等英雄特质,创作的过程既凝练思想智慧,蕴含劳动创造,也有审美的提升,更是心灵的塑造。

人是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是引领人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五育融合”育人,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将获得更美好的发展。

徐世锋:要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

从智育上讲,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能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减负。

从德育上讲,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品德和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打造了如“中华礼仪”“诚信试场”“校园之星”“最美少年”等一系列德育品牌活动。以诚信教育为例,学校设立了诚信试场,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全程自主管理,师生尊重互信,考场秩序井然,诚信之风蔚然。

体育、美育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了体育艺术中心,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学校每学年举办科技文化艺术周活动,“超级主播”校园主持人大赛、“金手指”校园器乐大赛、校园课本剧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多种平台;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啦啦操、铜管乐、器乐、合唱、舞蹈、素描、国画、书法、陶艺、播音主持等近20个社团,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劳动教育重在“知行合一”。为了给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学校依托航天六院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研究所、工厂、试验站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增长劳动技能,培养意志品质。

德智体美劳,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好的教育,不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完整的灵魂塑造和正确的价值追求;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体质、品质。学校应坚持“五育并举”,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方向,获得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蔡书太:我校是一所美术教育特色学校,以美术教育为抓手,以“立体美术”为战略,将美育融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五育并举”。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美术教学三步走,美育活动三融合”。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美育实施的载体与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我校的美术教学以“三步走”策略,逐步推进。

第一步,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普及性教育。每周开设2课时的艺术欣赏、素描、动漫等基础型课程。第二步,进行专业性教育。对有美术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开设色彩、速写、素描等专业型课程。第三步,进行拓展性教育。利用每周2课时的校本选修课,为那些在美术专业有特长、有进一步发展意向的学生,开设陶艺、工笔花鸟等研究型课程。

此外,我校还通过各类活动辅助美术教育,进一步实现从美术向美育的升华。

一是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相融合。美术拓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实践性与探究性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将选修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建学生社团,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也就是“选修课程活动化,社团活动课程化”。

二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展示相融合。美术实践活动,必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我們每学期都组织1-2次的户外写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和各类艺术大赛。学校每两年在市艺术馆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美育与德智体劳相融合。我们经常开展美育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活动,以美育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校学生创作了1200多幅画作,讴歌白衣天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育方面,我校将美术、音乐等美育元素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专门编辑了学科美术素材读本,并在教学中实时渗透。比如语文学科,在进行《再别康桥》教学时,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将“色彩美”“情感美”和“音乐美”融入文章情景之中。多年来,美育渗透已成为各学科的教学常规,“教学育美”理念也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体育方面,我校以社团形式开设了形体课;在美术绘画教学中,进行人体运动形态与肌腱结构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运动中有美学,美术中有体育,两者密切相关。劳育方面,我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经常参加社区公益作画和演出,到福利院教小朋友剪纸、画画。另外,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这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和优势。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美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