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2020-08-04 09:52刘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衍生品风险管理

刘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再加上经济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我国金融行业风生水起,可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不够完善,群众的专业金融知识较低。所以我国金融行业存在变相贿赂甚至权钱交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较低,我们应该从何提升自身竞争,会成为我国商业金融以及金融衍生品成长的重要一步。

一、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基于或衍生于金融基础产品的金融工具,虽说金融衍生品也是以传统金融品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但是他和传统的金融工具又大不相同、金融商品只能作为交易。它是特殊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指的是人们可以用它们在市场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发挥各种“工具”作用,以期实现不同的目的常见的十大金融工具有股票、储蓄、存款、债款票卷、基金、各类保险、外汇交易、期货交易、黄金、房地产。而金融衍生品自身并不具有价值。在现实生活中金融衍生品和普通金融工具大多数人可以较轻松分辨出来。

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4年发布的报告,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一些。第一是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即衍生品价格对衍生品的使用者发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也就是衍生品的价格发生逆向变动而带来的价值风险。第二是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交易的某一方无力履行合约义务引起的风险。第三是流动性风险,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即市场业务量不足,无法获得市场价格,使得交易者无法平仓;二是资金流动风险,即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按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第四是操作风险,又称营运风险,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上出现漏洞,工作流程不合理等,使交易决策出现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指由于各种偶发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电脑系统故障、通讯系统瘫痪、地震、火灾、工作人员的差错等给衍生品交易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第五是法律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品合约的条款在法律上有缺陷,不具备法律效力原因无法履约,或者由于税制、破产制度方面的改变等法律上的原因而带来的风险。

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策略

1、完善法律法规为金融衍生品创造环境

制定和完善有关金融产品创新的法律。金融衍生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工具,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制定有关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管理的法律,使风险管理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规则的制定都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指引。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应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与监管体系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监管包括内外监管两个部分。外部监管是通过三层次的联合监管体系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国内证券监管机构当局,这也是最高层次的风险管理組织。证券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市场监管,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证券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的重点主要在于市场参与主体“重收益轻风险”的非理性本能、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操纵、欺诈客户等市场缺陷,以强化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遏制市场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最基层的管理机构——交易所和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联合监管,它们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能够对参与市场交易的各种参与者发挥明显的影响作用,使交易者的市场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跨国的联合监管,由国内主要的监管部门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设计和制定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跨国监管机制和规则,防止风险在主权管辖范围以外的生成和传递。内部监管是交易主体自身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主体应整合现有内部控制资源,统筹制定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控制交易程序,将操作权、结算权、监管权分开,要有严格的层次分明的业务授权,加大对越权交易的处罚力度;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对交易人员的交易进行记录、确认、市值试算,评价、度量和防范在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逐步采用最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相应模型,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提高管控能力。

3、财务针对性举措应对不同风险

首先是市场风险的管理。就是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风险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头寸充足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采用在险价值测量法的方法来度量市场风险,机构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将估价的市场风险与实际的市场风险进行比较,以便修改模型。设立与风险计量方法相应的市场风险限额,分配到业务单位和不同人员。其次是信用风险的管理。市场交易主体需要根据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确定每一交易对手的信用限额,对同信用级别的交易对手,尽量减少与每一家的交易量,这样就使信用风险得以分散,从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总额。可以通过如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抵押、保证、信用证、支付保证金等各种方法,进一步增加信用保障。第三,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控制参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的交易量,对这类产品,需要使用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对资金流动缺口实行额度控制,从而保证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第四,营运风险的管理。对于自然灾害或者事故所造成的营运风险,通过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等方式转嫁出去,对于经营上的漏洞和失误造成的风险,则应通过减少交易员操作失误,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加强风险警戒等措施来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要培养和配备精通衍生品交易和能够迅速处理业务的人才以及相应的优良系统。

参考文献

[1]  韩淑炜.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4

[2]  杜鹏.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外资,2013

[3]  梁凌江.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衍生品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金融工具在企业的发展及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和风险分析
衍生品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