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趣味性探究

2020-08-04 11:36刘石秀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趣味性小学语文

刘石秀

摘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类特殊课文,它语言含蓄凝练,意境深远,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学生对古诗有较强的距离感,学习时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兴趣不浓,效率不高。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导入激趣”“课中生趣”“课终增趣”。

关键词:古诗教学;趣味性;小学语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面对这样一座宝藏,语文教师要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引领学生撷取古诗的精华,享受古诗的无穷魅力。然而古诗年代久远,与学生有很大的时空差,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致不高,学习存在被动、效率不高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古诗教学应当在“趣”字上下功夫。

一、导入“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富有魅力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先声夺人之势。教师应创设新颖的导入情境,以独特的手法给予学生视觉刺激或听觉渲染。古诗导入可采用猜谜语、听故事、画图画、听音乐等方法。

(一)谜语导入法

谜语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教师运用谜语导入古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讲《春夜喜雨》,可先置谜:“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学生很轻易就能猜出谜底是“雨”。此时趁热打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雨”的摇曳多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弱,注意时间短,因而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尤为重要。利用故事导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譬如《赠汪伦》的教学,教师可为学生讲述汪伦巧妙地利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来李白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该诗的背景,导入新课。一方面,学生对诗充满了向往之情,读诗、品诗的兴趣大增;另一方面,学生能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更容易被古诗所抒发的感情所打动。

(三)图画导入法

古人写诗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教授这种情景并胜的写景抒情之作时,可结合图画导入新课,形成初步感知。譬如《鹿柴》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图片上,作者独处于空山幽谷,一抹余晖投于幽暗的深林,洒在林中的青苔上,斑斑驳驳,一切显得格外空寂清幽,令人神往。)这样的景物,酿成一种特有的氛围,启发学生想象,从而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图画加深对诗的意境的理解,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四)音乐导入法

利用课件导入与古诗相协调的音乐,能创造与课文一致的和谐气氛,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加深理解,课伊始,情已生。

二、课中“生趣”,能探风雅无穷意

(一)体味诵读,品出诗情

“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更是这样。小学阶段的古诗一般篇幅短小、浅显易读、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非常适合朗读与背诵。教师不妨多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时间和空间。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要求学生用心品味其语气、声调、节奏。范读时选择古筝曲配乐,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初步感受到西湖不作修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在理解了该诗的基础上,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吟诵这首诗,同时检查学生领会的程度,纠正不正确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能熟读成诵,从而减轻课业负担,收获学习的成功感。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朗读:假如你就是诗人,正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欣赏着如此美景,你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播放西湖美景的动画课件,并配上轻松明快的古筝乐曲,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边读边想,仿佛真能看到诗中所描绘的奇妙美景。不必赘述,学生就容易体悟到诗中的志趣情韵。

(二)谱曲唱诗,身心入境

诗歌同源。诗具有音乐性,因而被称为诗歌,本身即充盈着一种流动的音乐节律。有许多诗词被作曲家谱上优美动听的曲子,并广为传唱,如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让人过耳难忘。根据词能配乐演唱的特点,教師可以指导学生唱诗,用美妙的音乐来增加古诗教学的艺术性,陶冶情操,使艰苦的记忆变成了美的享受,起到良好的减压作用。此外,为了增加更多古诗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歌曲调子给诗谱曲。

(三)改写古诗,讲述故事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逐字逐句地将词语乃至整首诗的意思告诉学生。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课堂味同嚼蜡。不少学生感觉古诗枯燥乏味,用古诗创编故事能较好地改变这种现状。在初步理解了古诗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诗中描写的事件、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扩展,改编成故事。学生在编写、听取故事的同时,古诗的难点不攻自破,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演中创新,身临其境

教师将活动融入古诗教学中,如将古诗改编成简单易操作的课本剧,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体悟古诗,引导学生挖掘古诗的言外之意,对古诗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和创造,品悟古诗中蕴含着却未明确地说出来的内涵。

课本剧形式的古诗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的空间,口语能力交际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古诗的理解、感知,学得轻松又有趣。

(五)古诗配画,享受学习

诗配画教学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立足儿童的视角,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儿童对诗意的理解、感悟,是通过诗文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古诗配画,有助于让学生把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想象形诸于笔端,自由自在地表达于绘画作品中,直观地再现古诗中的丰富意境,同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终“增趣”,余音绕梁不绝耳

结课仅三五分钟,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教学中的“黄金环节”。良好的结课有画龙点睛之效,产生余音绕梁,“言有穷而意无尽”的韵味。教师可以在结课之际设计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编小品、填诗游戏、古诗接龙等游戏,再掀课堂小高潮。

在名师的课堂上,时时闪现灵动,结课之际也能抓住最后的几分钟,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得到进一步升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个教学片段堪称经典。于老师在结课时要求学生回家后把古诗背给家人听,并扮演奶奶的角色与学生合演小品。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一首名叫《草》的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歲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

这一教学环节,最大的特点是趣味性极浓。于老师独树一帜,设计没有文化又耳聋的“奶奶”这一角色,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诗意,加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还鼓励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优势。

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教师应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拉近古诗与学生的距离,让古诗教堂有趣,有味。

参考文献:

[1]黄志芳.谈古诗字义之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9(Z1).

[2]骆希武.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浅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2).

[3]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08).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趣味性小学语文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