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霞
摘要:课前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预习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
预习是学生教学活动开展前的自我学习,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布置预习任务,让同学提前了解学习内容的教学习惯。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预习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结合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形式及反馈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对预习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小学教师普遍都有让学生预习的情况,但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无法自主预习,对预习的效果并没有持客观的态度。在预习的形式要求上也比较单一,多是要求预习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浏览、熟悉,也没有设置问题。大部分孩子只是将课文简单地通读了一遍,没有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及表达的情感,甚至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孩子不会做预习。而教师也没有严格要求或采取手段检验,导致很多孩子预习的频率越来越低,也没有兴趣。
(二)教师对学生预习的要求过于宽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他们的多项思维能力还是发育中,很难自我定义目标,设置任务,一般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引导启发或者设置目标和任务。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习预习的要求过于笼统宽泛,学生找不到目标感。例如预习要求是通读全文,大部分孩子看到此要求就只会将文章通读一遍,只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好的孩子或者配合的家长,能够去了解预习的目的、内容及方式。这样的预习要求等同于无,达不到什么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预习缺乏反馈机制
教师对于学习的预习情况缺乏监督意识,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动机很大部分来自教师及家长的认可鼓励,在认真作业完成后会交与教师批改,做得好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而对于预习,很多教师并没有监督检查的习惯,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预习便归纳入不重要的事,让预习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四)预习并没有纳入教学过程
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下课后能够持续学习,在教学中并没有将预习纳入教学过程。很多学生认认真真预习,查找资料,了解文章背景、内容及中心思想,但教师在课堂上却并没有给予学生呈现的机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预习完完全全孤立于教学外,很多学生刚开始对预习还非常感兴趣,久而久之也不再重视预习。
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预习应当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课堂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教师应当加强对预习的重视,探讨有效预习的实践策略,帮助学生做好预习。
(一)建立预习的流程
预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准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有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完善的预习流程,预习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达到什么目的,增强学生预习的目标感;预习的监督检查工作要落实,每次预习后教师都应当通过提问或书面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后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活动中加入对预习的反馈,让学生感受预习的作用。通过布置任务、交代方法、验收检查、信息反馈完善预习的流程,加大学生对预习的重视。
(二)建立预习的习惯标准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预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认真准备、积极主动,还需要教师提供预习方式制定学习策略。这是教学双方相互配合的过程。学生长期坚持预习,不仅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而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让预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预习任务是精读文章,标出文章中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汇,找到文章中的过渡段及根据理解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预习任务就具体到了细节,并不是笼统地通读一遍了。学生在预习时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一遍标记文章中的生字和词汇,一遍理解文章的意思,整个过程都在思考。通过预习,学生对文章的求知欲会更加强烈,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三)教师做好预习的指导工作
小學阶段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规律,需要教师提供预习的方法并做好监督工作。首先,学生在预习时熟练利用工具,例如在阅读文章时,遇到多音字、生字等情况影响阅读的顺畅度,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阅读时建议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漏词漏句,并把握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最后,动手记录预习情况,将不理解的地方排列出来,最后每篇文章都整理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预习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采用分层预习的方式,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学习的步伐。首先制定预习任务的难易度,将预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任务比较比较简单,所有学生都可以完成;第二个层次的预习任务提升一定难度,部分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最后一层次的预习任务适合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三个预习层次都能收获不同程度的成长,逐步提高他们的预习积极性,并做好观察,根据学生的进步,随时调整预习任务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学习好语文,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预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预习是学生主动了解新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更有利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预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