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

2020-08-04 11:12邱晨辉
党员生活·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车天问

邱晨辉

进入7月,倍受瞩目的火星探测迎来发射“窗口期”。包括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和阿联酋“希望号”在内的多国火星探测器,将“同台竞技”奔向火星。

来自航天领域的多位专家详解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亮点及未来相关设想。

不走他国老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

“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火星探测任务从没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赵小津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也认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称得上是“弯道超车”,如果能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这一跨越式方案将成为全球首次,进一步缩短我国与美国、俄罗斯等在深空探测技术方面的差距。

最凶险的7分钟

今年,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计划飞向火星的还有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和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

包为民说,大约每隔26个月,地球与火星会运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时发射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2020年7月即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多国的探测器将“同台竞技”。

不过,从1961年至今,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40多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仅有20多次,成功率不到50%,火星探测的难度可见一斑。

赵小津说,我国火星探测器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部分,预计本月由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发射升空。

据他介绍,火星探测器发射时,主要看长征五号遥四火箭的表现,“奔火”的过程中,科技人员会根据轨道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正探测器的飞行方向,“到达火星附近时及时刹车,这些动作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就会‘滑向更远的深空”。

“这是最凶险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赵小津说,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这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这些因素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更具难度和复杂性。

人什么时候能去

另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是:“人类什么时候能去火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说,从5月5日成功发射到5月8日安全返回,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表现堪称完美,铺就了通往太空的新“天路”。

说起这艘新飞船,被谈及最多的就是载人登月——这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

既然可以载人登月,那能否载人登火——飞得更远点,去探测火星?

张柏楠说,载人登月和载人去火星,都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只要具备了载人登月能力,一般来讲就具备去火星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进行的新飞船试验中就有一项技术,不仅适用于月地返回跳跃式再入、地球轨道直接再入,也可应用于火星进入与火星大气捕获、大升力体初始再入等。

当然,目前来看载人登火还比较遥远,毕竟载人登月的计划还未向社会正式公开。短期内,我们能看到的,是火星采样返回。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车天问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微视点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的绝招
中国航天已完成55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