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与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推动密切相关的,并直接影响着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成效。2019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宁夏通过实施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核心区、贺兰山东麓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河文化旅游带、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宁夏东部旅游环线建设“六大行动”,借力宁夏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业持续向好,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各项事业发展站在了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上。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新形势下,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持续奋进,取得了新成效。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所处的国家政策环境简析
宁夏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与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推动密切相关的,并直接影响着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成效。2019年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凸显出我国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法制化以及提升旅游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的讯息。其中《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从提升旅游景区、旅行社服务水平等多项措施以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推动文化与旅游、与科技以及数字文化工程的融合发展;《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持续调动和激发我国潜在的旅游消费能力;6月28日《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首部关于文化产业的法律立法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环节,文化产业法制化进程提速。总而言之,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9年国家顶层设计,体现出跨领域、跨行业、打破壁垒、突出跨界的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法制化发展的特点。这几个特点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在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之中。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2019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成效。2019年自治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07亿元。分产业看,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06亿元,文化批发与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18亿元;分行业看,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文化装备生产、创意设计服务以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分别是0.27亿元、同比增长17.4%,0.10亿元、同比增长11.1%,4.09亿元、同比增长9.4%,以及3.53亿元、同比增长5.1%;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4.93亿元,文化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6.14亿元;分地区看,银川市、中卫市、吴忠市、固原市和石嘴山市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25亿元、9.04亿元、6.98亿元、0.52亿元和0.28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制造产业和文化服务产业是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创意设计服务以及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强势发展,银川市依旧保持着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中卫市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银川市的推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
二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成效。2019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宁夏通过实施银川都市圈文化旅游核心区、贺兰山东麓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河文化旅游带、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宁夏东部旅游環线建设“六大行动”,借力宁夏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旅游业持续向好,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宁夏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01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92%;实现旅游总收入340.03亿元,同比增长15%。
三是西部地区中的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中国西部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由产业生产力指数、产业影响力指数和产业驱动力指数构成,根据“2019中国西部文化产业指数”数据显示,2019年,宁夏在西部地区,生产力指数位列第七、综合指数位列第六、影响力指数位列第七、驱动力指数位列第三。“中国西部文化消费指数”从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满意度五个方面全面测度西部地区文化消费发展情况。根据“2019中国西部文化消费指数”数据显示,宁夏在西部地区文化消费能力位列第五,文化消费水平位列第四,而在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满意度三个方面的指数都位列第五名之后。
(二)2019年宁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2019年宁夏修订与制定了一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修订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是针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相应调整的结果;制定的《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有关意见》,是针对自治区文化小微企业多且弱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而制定的;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发展的奖补办法》,是为进一步激发与激活自治区文化创意产品与旅游商品市场的活跃度、丰富性制定的,同时为了文化产业各类企业、不同层次的市场主体健康顺利的发展,启动了《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评定标准及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2019年自治区的这些文化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简而言之有两点,一是促进文旅融合,二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
2、大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文旅融合的新格局。
(1)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立足于宁夏文化旅游產业资源实际,利用各种机会与平台,广泛推介与宣传精选出的优质文化旅游项目。二是在2019年自治区举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对接大会上,签约16个项目,签约金额为50 亿元。三是首次通过“城市会客厅”的模式联动自治区五市,推动项目合作落地落实。四是自2018年开始,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19年以6000万的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分类入选的41个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其中一类项目6个,主要用于支持宁夏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宣传部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新兴文化业态以及重要文化活动项目;二类项目10个,主要用于支持立足主业,项目产业属性和示范带动作用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三类项目10个,主要用于支持立足主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示范带动作用较强,有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四类项目11个,以文旅融合的特色项目为主,五类项目4个,以非遗传承保护为主。
(2)推出八大举措,推动宁夏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支持景区与特色文创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与景区融合度高的文化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景区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加强与科技融合,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动漫品牌推广中心”和“中国动漫集团众创空间宁夏基地”建设;三是加强与农业融合,统筹贺兰山东麓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资源,加快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着力将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打造成集酒庄休闲、葡萄酒文化体验、生态养生、高端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四是加强与教育融合,积极推进“研学旅游”和“文物进课堂”有机融合,遴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和精品线路。依托高校学生和科研机构人员,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设计水平;五是加强与体育融合,推动把自行车、马拉松赛等活动转化为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大力开展以贺兰山、六盘山、黄河、长城、沙漠等资源为依托的户外旅游活动,带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等复合业态并重转变;六是加强与康养融合,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创建,加快推进一批康养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推动形成全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体系健全的康养旅游产业;七是提升文旅消费水平,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完善消费设施,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八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建设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落地实施。
(3)宁夏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宁夏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黄河两岸”“长城内外”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民宿集群、自驾营地、星空营地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
(4)以推进蒙宁沿黄流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动宁夏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19年末,蒙宁双方签署了《蒙宁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4+4沿黄城市文旅合作框架协议》,相关文旅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3、多种方式激活非遗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生产过程得到活态保护和发展。在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传承,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可持续传承的动力,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自治区在生产性保护非遗的路径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指导方针引领下,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一是联动文旅部,举办“ 非遗过大年· 文化乐万家 ” 系列活动,推出非遗传统节日活动315项。二是联动相关省区和单位,推进文化遗产进景区、进展会、进苏州园林、出国门,推动非遗展演与文旅宣传推介相结合、产品设计与文创公司相结合、培训交流与市场推广相结合,促进非遗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不断提升非遗产品的时尚性、实用性、品质度。三是推进非遗进展会获得成效。非遗项目“盐池刺绣”及“同心回族剪纸”分别获得120万和20万订单。四是4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固原砖雕入选全国5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4、通过举办节会,为文化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先后举办了AFN“ 一带一路 ” 宁夏动漫节、互联网电影节、文物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节会活动。
5、支持文化企业提升改造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文创产品研发水平。组织展示展销文化旅游商品300多种、8000余件,现场销售收入百万余元。宁夏文旅商品在各类国家级文创赛事中获得3金10银9铜的好成绩。新增一家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动漫企业,使爱幕依(宁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为我区第6家被认定的动漫企业。
6、持续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全年培训文化和旅游人才2974人次。
2019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特征
一是加大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
2019年作为文旅融合元年,其融合不仅体现在政府机构职能的整合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自主深入融合,这既是理念、产品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是业态、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宁夏推动文旅融合表现在:以启动编制文旅融合的相关规划,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如《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4)》《石嘴山市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编制启动;以文艺演出进景区,加强文旅融合,仅在2019年春节期间,就将80多场演出送入景区等。
二是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大力提高乡村旅游对脱贫攻坚的贡献度。
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助力精准脱贫、 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作用,创排一批优秀扶贫题材作品,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项目,闽宁镇原隆村、西吉龙王坝等乡村旅游点助脱贫、促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闽宁镇原隆村等9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二) 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就是宁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但整体上来讲,鉴于宁夏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情,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会滞后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些产业或行业会与全国同步发展,但更多的产业业态发展将会迟滞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为提高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整体实力,持续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指标基础,推动宁夏文化产业成长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就必须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从中寻找发展新切入点、新动能。
一是走产业融合之路。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现阶段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只是一种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必由之路。通过文化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合理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并构建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由于产业融合会催生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人民对多元化消费需求,有助于提升消费度。
产业融合中,文旅融合是宁夏最具潜力的产业融合,也是宁夏最能做强做大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为旅游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能促进创意产品开发、促使“宁夏礼物”的升级换代,在产品体系上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宁夏应进一步开拓更为广阔的文旅融合这片蓝海,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资源转化。诸如“演艺+旅游”(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等共同发展的创新的适宜现代人消费需求的共同体。
二是走抢抓“新基建”契机,催生和促进文化新业态发展之路。2020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提出了“新基建”,所谓“新基建”的概念,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给出了定义,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在网络化、信息化持续加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数字文化产业就是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改变了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服务方式与竞争格局,以网络为平台支撑、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智能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际文化市场主流。宁夏文化产业能否紧跟“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的发展潮流,是否能更广更深地进行数字化转型,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宁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顺应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应更多地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数据、跨界、平台与用户思维,发挥塑造“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创意生产、分发等诸多环节,为文化产业带来新的空间和潜能。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角度来看新基建,要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就是要将更多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激活宁夏14个艺术表演团体、75个博物馆等沉淀的文化资产,如旅游可以运用“云旅游”、博物馆可以进行“云展览”、演出可以采取“云演出”和“演出+短视频”以及直播等,将现场体验的线下文化转向线上文化,以适应疫情后的实际,从线下到线上,从资源到服务,以新技术催生新平台,形成新业态,集聚新用户,培育新市场,使文化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发展显现出勃勃生机。
三是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之路。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在了显著位置。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也就是说要不断提升文化企业的实力、竞争力,就必须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对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营商环境关乎发展全局,也是破堵点、解难点和痛点的关键,只有不断改善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增强文化企业实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创新驱动30条”“降成本30条”“促进民间投资30条”“优化营商环境24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11月以来,出台了“民营经济20条”、优化营商环境“1+16”政策体系,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根据2020年6月在线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數评价报告(2020)》数据显示,通过对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座城市营商环境进行全景扫描及分析评价,银川市作为对宁夏文化产业贡献率最高的核心地位的城市,并没有出现在中国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T0P10中。针对宁夏文化企业小微企业多、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缺乏地方文化产业品牌等这一现实情况,营商环境的优化还有很多空间和潜力需要拓展和挖掘。这需要将文化企业的感受度作为“金标准”,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四个维度入手,强化问题导向,紧盯短板与不足,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具吸引力、更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解放文化企业的生产力、提升文化企业的实力,增强文化市场活力,从而提升宁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鲁忠慧 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