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探究

2020-08-04 07:25李泽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4期
关键词:挑刺讲坛跨界

李泽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相融相生的整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教师通过设计和创建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整合性、生活性的活动任务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语言实践活动作了探讨。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

第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外延与关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根据“课程标准2017”相关表述,笔者绘制了关系图(图1)。其中,“语言构建与运用”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同时,这四个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相融相生的整体,因此,设计具有整合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完成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内涵、外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笔者所尝试的“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将学习兴趣、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众多学习因素,整合成综合性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和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充分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涵、外延和关系;二是语言实践活动应尽量体现情境性、整合性和实践性;三是语言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情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四是语言实践活动应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讲坛”“挑刺找茬”“跨界语文”

笔者开展的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有“学生讲坛”“挑刺找茬”“跨界语文”。

1.学生讲坛

活动任务:任选内容,制成PPT,以“小老师”的身份传授给全班同学。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学生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要比传统中学课堂采用的听讲方式高出许多,“学生讲坛”微語言实践活动这是在此理论上提出。“学生讲坛”题材广泛,有名著阅读感悟、诗歌赏析、时事热点等。比如,张同学就“《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曹操形象的不同”开讲,事例信手拈来,评价中肯到位。赵同学开讲的“古诗讲坛”,包含诗歌的翻译、理解、手法、情感等,同时加以一些网络流行语、表情图,庄谐并重,亲近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以下两截图为例(图2、图3)。

2.挑刺找茬

活动任务:通过分析、推理、实证等方式指出“挑刺对象”错误或漏洞。

案例:你认为《六国论》有哪些推论漏洞?说说你的理由。

生1:假设论证不具有事实说服力,作者设想了六国联盟的理想状态,却忽略了六国目光短浅、各为其利的实际特点,假设结论不能成立。《过秦论》写过九国联合攻秦,但联盟还是土崩瓦解。

生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前文未提及“燕之用兵”,有偷换概念之嫌。我认为燕的后亡应该这两个原因:一是燕国太小,不可能阻碍秦一统的大业,也是随时可以拿下的国家,先亡和后亡没有差别;二是从地理位置上讲,燕国离秦国太远,且秦国奉行“远交近攻”政策,因此燕国后亡。

生:……

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语言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逻辑推断知识,对经典名篇和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挑刺找茬”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逐步实现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跨界语文

活动任务:跨学科审美鉴赏其他对象,如音乐、美术、影视等。

“跨界语文”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引导打破学科藩篱,对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审美鉴赏,以形成更加全面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目前开展的“跨界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影视改编与文学原著。比如在对比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本和电视剧(2011版)活动中,学生能够发现“选文用凝练文字地刻画了陆虞侯‘不学无术的人物形象,而电视剧为了视觉效果,将林陆两人的打斗场面夸大并延长打斗时间,有视觉效果,但人物形象刻画有偏差。”“电视剧增加了林冲梦见了妻子的情节,为整个‘阳刚强硬的风格中注入‘儿女情长,具有当代视觉审美特点。”从语言特点、情节设置、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思考辨析文字与影视传递方式的异同;二是音乐与诗歌。借助“经典咏流传”中的一些歌曲作为审美鉴赏对象,笔者引导学生从诗词本身音韵和主旨情感、改编旋律、民族乐器选用、补充歌词内容与音韵等方面综合鉴赏评价,从“音乐旋律准确(错误)表达诗词内容情感”“旋律节奏与听众年龄身份关系”“补写歌词促进(削弱)诗词内容情感”“民族乐器选用恰当与否”等角度入手鉴赏评价一些音乐作品。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诗词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直觉形象体验运用抽象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真实性(情境性)、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的微语言实践活动探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将是笔者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静,勒玉乐.设计与大脑相协调的教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挑刺讲坛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英山 组工干部上讲坛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讲坛“321”模式构建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聆听花开静待绽放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挑刺儿
跨界•匠杰
跨界兵法
马英九勘灾遭绿营“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