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燕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思路。小学数学学科中众多抽象性和逻辑性问题,需要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寻求新思路,获得新方向,但具体落实实践中存在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缺陷。六年级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内容多,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暴露出很多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探究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表现等标准进行分组,在教师引导下以解决同一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状态调整,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入程度,培养学生数学自学意识和能力、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与环境下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个人价值在集体中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拓宽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明显。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展开具体的分组和讨论,但实质性的价值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过分弱化了自身的角色,以相对随意性的内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情况下是依靠小组的力量完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和自觉性尚有不足,部分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偷懒或开小差,讨论的内容与教师布置的内容大相径庭,形式化的组织和实践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明确且强烈的目标导向,缺乏明确的目标会导致学生们合作探究的盲目性。数学教师课前若缺乏精心准备,难以在学生合作讨论前给出明确的主题和有指导价值的内容。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过分提倡学生自主,容易导致合作讨论学习失控,导致合作学习难以符合探究学习的预期。数学教师布置随意的合作探究内容,在不明确的合作主题中各个小组讨论的核心不一,在检验合作学习效果时也会出现问题。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安排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简单地将学生四到六人一组划分即可,基于具体的标准和原则安排小组才是提升合作有效性的基础。部分数学教师不合理的分组设计导致合作的隐患,同组不同质的原则把握不到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基础相当或思维方式相当,合作讨论的过程就是简单的想法复制过程。数学教师对学生了解和认知不全面,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导致合作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理想的状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第一,营造和谐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学习环境与氛围对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数学教师按照同组不同质原则划分小组,布置开放性的、有讨论价值的题目供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头脑风暴中发表观点并发挥价值,实现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以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本课时的知识时,学生用纸条折一折和涂一涂理解和掌握分数加法到分数乘法的算式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过程。数学教师布置让学生小组探讨,总结出尽可能周全的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结合团队的力量不断补充和提炼,形成系统的、符合学生思维的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将合作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小组集体探讨中以自由的形式展开,在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
第二,优化小组合作成员结构。优势互补的小组搭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各个成员都能有合理的角色定位。小组成员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能有效保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观点表达的机会。学生自主推选组长、副组长和其他角色,充分发挥各个角色功能价值,能保障合作交流有序、有效进行。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知识时,布置给学生探讨圆的基本特征的任务,就要发挥组长角色的协调安排、统筹把握、总结归纳能力,组员们发表观点,提供想法与意见,组长作为小组讨论结果的把关者,需要汇集和梳理组员们的意见,提升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三,设置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难度合理的讨论问题,尽可能用多种解法的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潜能。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是基于对学生的认知,数学教师在合作探究问题给出后,及时巡视并掌握小组合作探究的进度,在实践中提供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负数》的内容时,为让学生认识负数则要通过举例正数和负数,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负数的基本特征。数学教师布置给学生归纳正數和负数的合作任务,讨论的内容难度不大且具有挑战性,在实践中掌握学生合作讨论的进程,把控好合作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产生对负数的理性认识。
第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需要适当的“放”,更要积极的“导”,在合作讨论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打破数学思维定势,以丰富的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合作探究具体思路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若要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处于正轨,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倘若数学教师片面地认为个人的合作学习使命是布置问题,忽视了学生讨论过程中的整体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后续讨论探究的进程。在学习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布置给学生动手操作圆柱展开图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在剪一剪的动手操作中形成立体空间感。学生在动手操作没有思路时,数学教师要给予正面引导和提醒,这样往往能让学生茅塞顿开。数学教师对个人角色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方面要营造和谐轻松地讨论氛围,吸引学生独立思考与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参与整体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方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六年级学生展开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能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协作互动能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合作教学实践,营造和谐小组合作教学环境,优化小组合作成员结构,设置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提高小学数学的授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斐.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学周刊,2020(20).
[2] 孟柱礼.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
[3] 吴琴.试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