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森 雷斌
健身气功·大舞要求是以神领舞,每一个动作在心神的引导下由内而外展现。但如何展现?如何练好大舞?可通过掌握“圆、止、观、定、慧、道”六个字诀指导练好大舞。
“观”是练好大舞的六字诀之一。观分为外观和内观。“外观”是在练习大舞的过程中观察动作及形体是否正确、到位等。“内观”是在练习中体会气血运行的感觉,觉知心神的变化状态。刚开始习练大舞,首先要运用“外观”,把动作学习正确。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录像。通过观看录像,才能发现自己动作错误的地方,然后加以改正。很多人练习大舞,只关注动作是否正确,却忽略了心神的运用,变成“有形无神”。那么,如何用心神?是通过心意之“观”来实现的。通过“外观”来指导动作,通过“内观”来导引体内气血运行,感知气机和心神的变化。使“意到气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从而调节脏腑的功能,焕发生命的无限生机。
一、“观”字的释义
“雚”是“觀”的本字。雚,甲骨文画的是一只大鸟,表示夸张醒目的“眉毛”下面睁着两只大眼睛,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雚”的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加“见”另造“觀(观)”代替。“观”字的含义是: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强调猫头鹰无所不见的洞察力。所以,观的含义是指人的洞察力,而后延伸为观看、观察、观照、内观等。
二、大舞功法中“观”的运用
在练习大舞之中,不但要注意动作要领,也就是外形的锻炼,形必须正,而后才能气顺。可以通过“外观”(用眼睛观察),看看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定型,更重要在每一势动作中,一定要结合运用到“内观”,也就是心神、心意的运用。在大舞中,虽然可以通过动作导引,促进气血运行,但要促使真气运行,调畅气机,没有心意的参与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心神的“内观”,可以体察到气血的运行。就可以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从而使“形、气、神”完整地结合。以下逐势分析:
预备势
立身中正,下颏微微内收,后顶轻轻上领,面带微笑,保持身体平衡,放松。呼吸自然,慢慢达到深、细、均匀。然后目光内收,精神也随之内守。这时,杂念减少,逐渐进入身心安静的状态。双手向内抱,要运用“观”,观想和体会双手间如抱气球的感觉。抱球上提,手心向上,至膈肌部位,然后旋腕,目视远方,要视而不见,精神内守,然后手臂送向天空,目光也要望向遥远的天际,这时,也要运用“观”,意念随着双臂和眼光送到天边。在练习大舞时,我们不但要练习动作越来越到位,同时,心力也要不断锻练,不断提升。所以,这一势在做这个动作时,心意的配合也很重要,一定要把意念放到遥远的天空,然后,收回内观。两臂向前伸,观察两臂是否在45度角,这时要让自已的身心完全融入自然,好象和宇宙溶化为一体,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大舞练习中静定的锻炼。双手下按,要体会气往下降,直到脚底。这一势双手上提,气往上升发,双手下按,气往下沉降,以此锻炼气机的升降开合。
第一势:昂首势
重心右移,左脚开步,抬头翘尾,肩胛内收,抬头仰望,脊柱反弓,双手掌与耳朵同高,同时,双肩胛向神道穴挤压,这时要“内观”神道穴,体会神道穴被挤压、然后松开的感觉。这个动作通过挤压神道穴,可以达到壮阳益气察、体安神养心的作用。神道穴为督脉之要穴,挤压神道穴,有助于打通督脉。配合抬头翘尾,可以疏通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司人体一身阳气,可以有效驱除入侵人体之阴寒病邪,增强免疫力。站直时,要体察双踵发力,然后传到尾椎,节节拉伸,到命门、神道、大椎、玉枕,一直到后顶穴,后顶穴往上顶,使整个脊柱的各个椎体,完全拉开、拉直。接着,两掌经体前下按至神阙穴。神阙穴为任脉要穴,有培元固本、调理肠胃之功效。这个动作有助于疏通任脉,任脉是“阴脉之海”,能够调节全身阴经气血。这一势总的作用是疏通任督二脉,调和阴阳,安心宁神,培元固本。
第二势:开胯势
起身,由尾闾开始,节节牵引,一直到后顶穴,这时要运用“观”,体会牵引从尾闾一直往上走,到头顶百会穴,头部有虚灵顶劲的感觉。落,节节沉落,双手打开时,要运用尾闾摆动,带动腰、肩、手臂,再由手臂带动双掌拉开,这时要“观”左手劳宫穴是否对准印堂穴,右手劳宫穴是否对准玉枕穴,还要体察双掌是否有对拉的感觉。“外观”这个动作的定型,动作是否到位,双手、双脚是否配合完整一气,特别要体察开胯时双脚之筋是否拉伸,同时双手打开,双手之经筋也要拉伸。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个动作主要调理肝气。做这个动作时,还要注意转头时眼睛要“外观”手心。还有一個要点是摆动尾椎。尾闾也是督脉上的重要关窍。通过摆动尾闾,同时配合开胯的动作,可以有效地打开会阴穴和尾闾穴,帮助疏通督脉。
第三势:抻腰势
合掌提膝,膝提起来,脚尖下垂,然后勾脚尖,蹬脚跟,这时要“观”勾脚尖蹬脚跟时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脚跟的感觉。同时体会腿后面整条大筋被拉伸的感觉。蹬脚跟,可以疏通肾经、増强肾经的经气运行,从而达到壮腰健肾、强健下肢的作用。伸臂,双手在前上方45度角的方向无限延伸,意要通过十指向前延伸出去,这也是“观”的运用。脚跟上提,力在脚趾发起,往上传递,到腰、肩部,再传至两臂,最后传到十指指尖,特别是中指,然后通过十指,伸向遥远的天空。这时,每个细节都要用“心观”,从脚趾开始观起,到膝盖、腰、肩、手臂、手掌、十指,一直观到十指指向的天际,后坐,抬头、挺胸、塌腰、翘臀使整个身体成一弧线。双手合掌,掌心对着膻中穴。膻中穴是任脉的要穴,同时也是心包经之募穴,是人体八会穴之一。这一势,通过后坐和双掌对拉,有利于心气之开合,同时也能强壮心气。在膻中穴前合掌,可收敛心神;蹬脚,可疏通肾经,如此能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第四势:震体势
双手十指握固时,精神也要内收。“握固”是古代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能刺激手部穴位,有助于把精气神固守在体内,达到强精固肾、滋阴降火的功效,还能够安定心神。双拳在肚脐两侧内旋,要运用内劲,双拳往上提,经过耳门,在头顶往上提,同时“内观”是否拉伸了手臂、双肋和腰部。双手放松往下落,双手合谷穴敲打到腿部的胆经上,要用“心观”,胆经被敲打的部位是否准确,被敲打以后的反应等。转身,抡臂,握固,然后用拳眼敲打骶部和下丹田部位,要内观气入丹田的感觉。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敲打丹田,可以使丹田元气充实旺盛。转身、抡臂,双臂前后拉伸,要内观形成一种螺旋对拉之力。这股力量对中焦脾胃自然形成挤压、按摩,能够,使脾气升、胃气降,有效疏理脾胃升降的气机。
第五势:揉脊势
向左摆臂时,要目随手转,慢慢起身,手在天
空划弧,眼睛随手指的方向“眼观”遥远的星空。
手臂转到右上方45度角,要用“心观”察看脚踝、膝、髋、腰、胁、手臂、肘、手掌是否成一个完整的弓形,是否各个部位都被拉伸到。这个动作一定要饱满,面带微笑,外紧内松,两侧松紧转换。同时,右手在左侧的大包穴位置向外推,左右手要形成一个整体。推大包穴,有宣通肺气作用。起身时,手不要先动,要先动下边的脚,再由腰带动手臂划弧。划弧时,手掌一定要松柔再带一点劲,体会手掌与空气产生的摩擦力,这也是“观”的运用。这一势主要通过手臂的划弧牵引,增强了肺活量,促进肺气的宣发作用。肺主皮毛,有效地提高了人的免疫力。这一势还充分的运动到腰部,可以使腰部的肌肉紧缩,起到很好的“束腰”作用。腰为肾之府,所以也有壮腰健肾的作用。在五行中,肺为金,肾为水,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滋补肾。中医学所讲的“水”,包含有人体内的精微物质,如精、血、津、液等。这些“精”,就好像汽车的油,油不足,就会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行驶,汽油没了,汽车也就无法使用。所以,懂得及时为汽车加油,但很少人懂得为自己的身体补“精”。这一势通过练肺和肾,有效地补充人体的“精”。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精充气足,气足神旺。这一势的特点是从左右方向拉伸脊柱,使各个椎体有效的拉开,对椎体不正有明显的康复作用。
第六势:摆臀势
先低头,从颈椎开始逐节逐节弯曲,到胸椎、腰椎、尾椎,这时候一定要运用“内观”,内观到那一节椎骨,这节椎骨刚好弯曲,然后再观下一节椎骨,一定要慢,要达到“眼”到、意到、气到、力到,完整配合。最后双手伸直,指尖指向地面,要内观十指指尖,重点是中指指尖。起身时,从尾椎开始,一节一节往上拉直,同时,膝盖伸直,头正颈直,保持立身中正。然后松髋、松肩,节节松沉,坠肘,合掌。双手合十,向左摆臀推掌,双掌推出,手走弧形,弧形收掌。然后,由尾闾带动,划圆圈,手掌的掌根始终保持在胸前膻中穴的高度,手指的指尖始终和尾闾同时同方向划圆。注意体察手和尾闾转动时,身体是否始终保持中正。这一势尾闾运动是重点,尾闾是督脉的重要穴位,是“后三关”之一,尾骨与骶骨相接之处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韧带封住了,我们这一势通过尾闾划圆圈的运动。中医认为:“肾藏精”,所以运动尾闾,能够振奋肾气。双掌分开,从大拇指开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慢慢分开,然后双手从腋下向后穿,用双手手背沿着膀胱经推摩,双手推的时候,也要内观,观到那,就刚好推到那,推至腰眼,再到环跳穴,然后双手自然垂落。
第七势:摩肋势
起身,两腿伸直,同时两臂抬起,体察双掌的感觉,对拉力,意在指尖。先向左转身,右脚内扣。右臂向上,左臂向下,重心转向右脚,左脚尖翘起。俯身下按,右手劳宫穴碰到左脚脚趾尖,左手在右上方45度角,手心向上,微微抬头。这时候,要体察左脚的筋经是否被拉伸。腰部、整条脊柱是否被拉伸。然后,左手掌收回,放在左肋腋窝下,推摩起身。推摩时,左手从腋窝下沿着腋中线往下推摩至髋关节,然后再向前推伸。右手同时收回至髋关节,然后沿腋中线往上推摩至腋窝下,屈肘。这时候,重点在内观左右手的对拉,脊柱的旋转。然后,以腰带臂,内旋起身,目随手转,意在指尖。站直时,两脚脚尖内扣,左手臂在上,右手臂向下,内观双臂内旋对拉。这一势主要是推摩两肋,人如果长期情绪压抑,肝胆之气就会郁积在胸中,导致胸闷、心悸,甚至出现两肋疼痛等表现。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反复推摩两肋,能够疏通六腑气机。推摩两肋有助于疏通肝经气血运行,还能刺激大包穴和章门穴,这两个穴位有很好的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的作用。
第八势:飞身势
起身,双手提起,打开,吸气,左脚也跟着抬起,然后下落、合,同时,两臂自然下落,下落至两掌与肚脐同一高度,呼气,气沉丹田,促进敛气,同时,进行内观呼吸。起身时,脚不要先抬起,要由肩膀带动抬起,到腰,再带动到脚抬起。落时,要体察尾椎骨节节下沉,双手抬起、下落时,要柔缓,双手掌心始终向下,双掌在平线45度角划圆,划圆时,要体察两臂的蠕动。双脚抬起、下落时,带动身体向前迈步,或向后退步时,要意念集中在整条脊柱上,内观整条脊柱前后蛹动,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整条脊柱,再由脊柱带动双臂、两掌做起落划圆。并步,双手掌下按,45角度,转腰带动双臂旋转,左手向上,右手向下,同时旋转对拉。同时,膝关节也要微屈,膝关节不能伸直,一伸直,气就往上浮。膝关节微屈,重心自然向下,气也就自然下沉。充分旋转,稍停,体察,从头到脚,就象拧麻花一样,内脏、筋经、肌肉都得到有效的牵拉。
收势
双手慢慢上抱,同时吸气,体会双手抱球的感觉。呼气下落,感觉气机往下沉,当双手落到膈肌的部位,转为掌心向内,慢慢往下导引到丹田,微停,内守丹田。最后,双手慢慢下落,两掌自然垂落在大腿两侧,稍停,全身放松。
三、生活中踐行“观”
1、“观”贯穿于整套大舞的练习过程。首先,通过“观”的运用,使每一个动作更好地导引到身体的肌肉、筋经,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同时,因为不断地运用“观”,而使习练者心境更加纯一而不杂。不但要在练习大舞的过程中内观,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内观、内省。内省我们这一天有哪些不足,有哪些还可以做得更好?每时每刻的想法、情绪是不是正面的?如果我们一旦出现负面想法、负面情绪,要及时省觉,及时纠正。这样的锻炼,就会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清明,越来越安宁,减轻压力和痛苦感,以提升幸福感。
2、在“观”中觉悟。习练大舞,开始学习要注重形的锻炼,运用“眼观”尽量使每一势的动作到位、标准。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动作已经娴熟,就要运用“心观”,体察体内气血的运行。到了高级阶段,大舞就要注重神的锻炼,也就是“炼神”。锻炼我们的心越来越“明”,意越来越专注,神越来越清。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压力或痛苦,当内心清明、宁静时,烦恼、压力、痛苦便会自然减轻或消失。习练大舞,不但能使身体强健,而且能够消除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如多疑、妒嫉、消极、憎恨、愚昧,让人的内心充满光明,充满正能量。这样,不但解决了自身的问题,还能改善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这个社会少一点冲突矛盾,多一些安宁和谐。所以,习练大舞,能够使我们“不忘初心”,恢复初心,最终达到“赤子之心”。现在物质越来越丰富,人的内心易于浮躁,大舞是一剂良药,可以使我们静心、明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