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
一、案例背景
众所周知,体育学科的项目种类繁多,包括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类、田径类、体操类、新兴类等,每个类型中又分很多项目,想要同时掌握这么多种技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时会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时还会遭遇失误的尴尬,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不愿意甚至不敢做示范,生怕被学生笑话。我认为,“藏拙”固然可以隐藏教师某些技能短板,但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一次篮球教学时“藏拙”不成反“献丑”,却在“献丑”之余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案例描述
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导致我接触篮球的时间较晚,虽然经过后期的“恶补”,但仍然有些技术动作不能够做得很熟练。这让我在篮球教学时会有些心有余而“技”不足,有些技术不敢展示、示范,生怕“露了底”,被学生笑话。为了避免在篮球课上遭遇尴尬,有损我在学生心中“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对于不熟练的技术,我研究出了一套“能讲清楚尽量不做示范,能请别人示范自己尽量不示范”的“教学手段”。由于我以高超的“演技”作为“伪装”,所以一直没有“露馅”。但是,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终于在一节篮球课上“湿了鞋”。
那是五年级的一节篮球课,教学内容是胯下运球。课堂上,我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只象征性地做了一次胯下运球就准备让学生开始练习。“老师,我在电视上看过,篮球胯下运球动作有很多种,左腿胯下、右腿胯下、左右腿连续胯下,老师你给我们展示一下呗!”队伍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顿时让我有些不知所措。“给我们展示一下吧,老师是不是不会啊?”竟有些学生开始起哄了。“不行,不能让这帮臭小子看扁了。”我心里暗想,“硬着头皮上吧!”虽然我以前也曾下苦功练习过,但毕竟根基不牢,技术不熟练,再加上本身就有些“心虚”,结果可想而知,每次运球超不过3个回合就脱手了。学生们嘻嘻哈哈笑成一团,我心中却是尴尬万分。“老师,原来你真的不怎么会啊!”“老师,你都不会,我们怎么可能学得会呢?”在学生们的“嘲笑”声中,我更加无地自容了。
突然,我想起我们班的小颜是学校篮球队队员,参加篮球训练已经有三四年了,技术非常不错。我灵机一动,说道:“小颜是学校篮球队队员,我们请他给我们展示一下吧。”“好!”小颜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开始了表演,各种胯下运球小颜都做得有模有样。“好厉害啊!”“老师都不会做,他竟然会!”同学们纷纷发出不可思议的赞叹。“小颜是不是很厉害啊?”“是!”“他比老师还要厉害呢!”“小颜是经过几年辛苦的训练才这么厉害的,所有的技能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老师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篮球才没有学好。”“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我接着说道,“既然小颜是我们这群人当中篮球最厉害的,那么我们就请小颜来做我们篮球课的老师。老師跟你们一起学习,篮球课结束后,咱们比比谁的技术更熟练,掌握的动作更多。赢了老师的同学,篮球这一项可以免考,如何?”“好!好!好!”学生们听说可以跟教师比赛都兴奋不已,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颜同样也非常激动,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于是,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颜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胯下运球的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练习得都非常认真,就连以往在课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也热情高涨,有些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加练。其间有学生家长通过微信告诉我说,“孩子最近像着了魔似的,做完功课就到小区篮球场练球去了,每次都大汗淋漓地回来”。在学生们看来,能打败教师那可是莫大的荣耀,这让他们有了巨大的动力。看着他们这么努力,我当然也不能落后,每天早上都提前30分钟到校练习运球。转眼便到了我们约定比赛的日子,那天我格外高兴,不仅因为我赢得了比赛,保住了“颜面”,更因为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至少能熟练完成1~2种胯下运球,有些可以完成2~3种,甚至有几个还“偷偷”练习了背后运球。
三、案例反思
著名学者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教师的聪明和才华,教育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装装傻”“献献丑”并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它是一种教育艺术、一种教育智慧。案例中,我在进行篮球胯下运球教学时,原本是想保住“颜面”,没成想却献了“丑”,然而就是在“献丑”后,我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教学智慧。于是便有了我灵机一动后,合理地利用课堂资源,让课堂的角色发生反转,“学优生”变成了“老师”,老师变成了“学生”。
这样的转变让课堂充满了新鲜感,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败老师”这一目标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练习,在课余时间能主动加练,而且还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种“反转”的轻松氛围中,在与教师“一争高下”的激励下,设置的学习目标得以快速、高效地达成,“小阴谋”也最终得以顺利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