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玥
孟宝跃先生出生于安徽灵璧。灵璧因盛产奇石而享誉天下,吸引各地爱好者前来搜求奇石,抑或是探访奇石文化。而宝跃先生无论是外表还是书法似乎都与这“奇”字无缘。宝跃先生为人平和,儒雅谦逊,与其相处总有如沐清风般的和煦自然之感,舒畅而惬意,平淡而真实。其书法同样也平缓舒畅,内敛含蓄而意蕴悠远。但无论观其人还是赏其字,在这平淡清幽中总有种悠远而绵厚、饱满而深沉的力量。正如灵璧奇石中众所周知的上佳之品——磬石,轻轻敲击后便能发出如钟磬般纯净悠扬之音。
宝跃先生的书法以楷书和行草书为主。其楷书取法碑派,尤对《张黑女墓志》用功最深,不刻意追求碑派方折顿挫的刀刻意味,而取其雍容温婉之态,字形宽绰,笔致典雅,线条绵厚而饱满;同时融入行书笔意,笔致更显生动而丰富,增添了楷书作品的书卷气息。可以说,宝跃先生的楷书是“碑面而帖质”,保留了碑派楷书的点画和字形等特征,线条却是传统帖学一脉,其创作正是向着当下碑帖融合的方向努力探索着。
宝跃先生行草书取法晋唐,多年浸淫传统帖学经典,对晋唐帖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习,同时对宋元名家亦多有观照。其行草书作品中多有东坡余韵,字形趋扁,宽绰雍容,用笔沉实而不乏灵动,线条朴厚饱满,与其楷书线质高度统一。其书写节奏自然流畅,随字取势,随势赋形,无论是单字结构还是全篇空间布白均不做大开大合的黑白对比,不追求视觉冲击,如游者驻足亭畔时的轻吟,畅快自然而余音萦绕。
宝跃先生的作品无论楷书还是行草都不算是讨人喜欢的类型,更何况是在当下这个以“颜值”和“技术”为尚的时代。其行草书作品虽取法“二王”帖学一脉,但不求其巧与媚,更不刻意炫耀技术,反而更加朴实平淡。这与当下各个俊逸潇洒、衣带飘飘、细粉凝眉甚至不时抛几个媚眼勾人心魂的高颜值“二王”子弟形成极大反差,粉丝数量自然无法与人家相提并论。但书法圈毕竟不是娱乐圈,搔首弄姿一番就可书史留名。书法家也不是杂技团的特技演员,必须要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如若这样,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其门槛未免太低。书法一定有其特有的值得琢磨、耐人品味的深层意蕴和价值。
宝跃先生的字不以技术和视觉表现见长,但其可贵处我以为有三点值得当下的书家关注。其一是还原书法的日常书写状态,这样便避免陷入为作品而创作作品的误区。读宝跃先生的作品,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刺激与冲动,也没有偶然为之的兴奋和激动,而更像是午后闲谈时的轻声诉说,抑或是畅游途中的驻足与眺望,静穆平实却又轻轻流淌,耐人回味和品读。其二是书法文化特质的个人表达。书法的艺术性在当下被不断地放大,比如“艺术书法”等提法的出现,正是当代人对书法艺术性加以观照后的产物,应该讲书法的艺术属性毋庸置疑。但我们在关注艺术属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部分所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文化属性。书法家的文化素养、书法家对传统文化某一方面的研究、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整体理解、书法家的人格修为等,以及這些因素又如何反映到作品中,便是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但即便是这样的核心问题也很难将书家的人格品位、文化素养等内在因素在作品的外在笔墨中直接对标。因此,这又需要欣赏者对书家本人有所了解。宝跃先生在研习书法之余,对明清小说研究颇有建树,尤其对《红楼梦》与书法文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其作品中蕴合的不激不厉、娓娓道来的述说的力量,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含情脉脉,我想这与其长年研读明清古典小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我个人认为宝跃先生的书法风格与其人文品格和谐统一,他一直努力进行着书法文化特质的个性表达,这在当下书坛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其三是各体书法风格的统一。对当下书坛而言,做到各体风格的统一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书法家忙于参展获奖,每种书体的风格选择往往以容易参展获奖为重要参照指标。这样一来,每种书体的风格差距可能很大,更不要说统一。而宝跃先生无论楷书还是行草,抑或是不常作的篆隶书,风格特征都高度一致。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我想区别在于作者是否将书法真正融入生活、融人人生,书法是否真正地从自己的心底慢慢蒙养、发芽、开花直至结果,否则就可能仅仅是一季浮萍,随风漫无目的地漂荡。
我想宝跃先生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作品本身所传达出的沉厚静穆、自然真诚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的脉脉幽情和勃勃生机。像写诗一样写字,是对书法与文化、书法与人生、书法与生活内在联系的诗意表达。我想当下的书法家如果都能以生活的方式观照书法,以文学的美感升华人生,让书法与文学、人生在生活中互为镜像,互相生发,无论其作品还是人生都将充满诗意的精神。
2020年元月于北京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孟宝跃 Meng Baoyue
孟宝跃,现为淮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学系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高等学校书法协会副主席。致力于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有30多篇论文发表于《红楼梦学刊》《曹雪芹研究》《明清小说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报刊,曾撰写《红楼梦与书法文化》《中国书法思想史》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