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丽,许小明,刘宁,黄晓敏,徐薇薇,张文娟,侯幸岳
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一种感知、情感和认知体验多维度不佳症状,其主要特点为早期疲惫、厌倦,能量缺乏以及患者不愿意进行主动活动等,通常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改善,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PSF发生率为25%~85%[2],不仅阻碍卒中患者的康复,使其难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家庭和职业活动并增加照护者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卒中死亡率[3-4]。PSF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损造成心理暗示、叠加情绪和认知障碍,使疲劳常常被医务人员、家属等忽视[5]。PSF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早期识别PSF并对其影响因素及时干预,同时进行PSF的疾病管理,对卒中幸存者的预后与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评价PSF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PSF防治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资料 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PSF患者(年龄≥18岁)。暴露因素:PSF的危险因素。结局指标:各种可能导致PSF发生的相关因素的OR值和P值。排除标准:①非中文或英文相关研究的个案报道、综述文献;②结局数据无法获取的文献;③危险因素与一般标准或者大多数研究标准有明显差异及无法提取OR值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N K 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VIP)数据库,搜集有关PSF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0月30日。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卒中、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缺血、脑血管病变、卒中后疲劳、疲劳、疲倦、劳累、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等;英文检索词包括:stroke、infarction、cerebral infarction、brain stem infarction、infarc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cerebral accident、poststroke fatigue、fatigue after stroke、related factors、risk factors等。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追溯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图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意见不一致,通过讨论或与第三方协商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以确定是否纳入。如有需要,通过邮件、电话联系原始研究作者获取未确定但对本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料提取内容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等;②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③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其结果测量数据。
图1 PubMed检索策略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文献质量评价量表从3个方面(8个条目)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用“是”“否”及“不清楚”作答,1分表示描述清楚,0分表示描述不清楚或不适合,可比性最高分为2分,满分为9分,≥6分为质量较高,≤6分为质量较低。得分越高表示偏倚风险越低[6-7]。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 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8],共11个条目。分别用“是”“否”及“不清楚”作答,1分表示描述清楚、0分表示描述不清楚或不适合。0~3分的文献质量为低,4~7分的为中,8~11分的为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类变量采用OR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估计值和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水准设为α=0.05。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步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294篇,经逐层筛选,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4篇[9-12]、病例对照研究2篇[4,13]、横断面研究8篇[14-21]。总共纳入的研究对象样本量为3201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2。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纳入共14篇文献,发表于2005-2019年,其中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6篇,共14个危险因素。文献基本特征以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图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年龄:共纳入6项研究[11-13,18-20]。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70,95%CI 0.79~3.65,P=0.17)不是PSF危险因素(图3)。
卒中前疲劳:共纳入6项研究[9,14,16-18,2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前疲劳(OR 5.93,95%CI 3.41~10.32,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图4)。
抑郁:共纳入11项研究[10-12,14-2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OR 2.48,95%CI 1.83~3.36,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图5)。
性别:共纳入5项研究[4,9,11-12,15]。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OR 1.67,95%CI 1.24~2.26,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卒中前规律运动:共纳入3项研究[4,17-18]。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前规律运动(OR 0.50,95%CI 0.36~0.70,P<0.001)是PSF的保护因素(表2)。
家庭功能障碍:共纳入3项研究[16,20-2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障碍(OR 2.57,95%CI 1.86~3.57,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mRS评分:共纳入5项研究[12,14,16-17,21],其中4项研究为急性期,1项研究为发病后2个月。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OR 2.65,95%CI 2.04~3.45,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冠心病:共纳入3项研究[13,16,2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OR 3.41,95%CI 1.97~5.90,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图3 年龄对卒中后疲劳影响的Meta分析
图4 卒中前疲劳对卒中后疲劳影响的Meta分析
图5 抑郁对卒中后疲劳影响的Meta分析
表2 卒中后疲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焦虑:共纳入2项研究[10,12]。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焦虑(OR 2.12,95%CI 0.59~7.64,P=0.25)不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自理能力:共纳入2项研究[18-19]。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能自理(OR 4.32,95%CI 2.47~7.54,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高脂血症:共纳入2项研究[4,13]。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 2.27,95%CI 1.20~4.27,P=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镇静药物使用:共纳入2项研究[16,21]。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镇静药物使用(OR 4.10,95%CI 2.14~7.87,P<0.001)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糖尿病:共纳入2项研究[11,2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 4.89,95%CI 0.74~32.16,P=0.10)不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睡眠障碍:共纳入2 项研究[13,20]。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OR 4.47,95%CI 0.68~29.27,P=0.12)不是PSF的危险因素(表2)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 采用逐个剔除纳入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剔除后的合并OR值及95%CI与未剔除时的结果没有发生方向性改变,提示本研究的结果基本稳定。由于每个结局指标所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故未进行发表偏倚检验。
卒中是全球首要致残病因和次要致死原因[22],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是我国第一大致死原因[23]。PSF被认为是受不同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24]。所以分析其危险因素,对于PSF的防治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Aarnes等[25]系统评价显示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情绪健康(抑郁、焦虑)、临床因素(睡眠、疼痛、卒中的特征和免疫因素)和认知功能障碍是PSF的危险因素。Mahon等[26]研究表明PSF与年龄较大和性别(女性)、活动、日常生活障碍、独居或住院、焦虑、卒中前抑郁、白细胞增多症、心肌梗死、糖尿病、疼痛和睡眠障碍有关,其余可能的危险因素由于其他研究并未涉及,故没有纳入Meta分析。Choi-Kwon等[15]研究结果显示卒中后抑郁和较低单胺氧化酶A活性是女性患者与PSF相关的因素,而男性患者中只有卒中后抑郁与PSF相关;但Duncan等[27]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和疲劳是互相独立的过程,两者的时间关系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PSF危险因素中抑郁被纳入研究的次数最多,故抑郁症可能是PSF最主要的危险因素。Ormstad等[28]和李欣等[29]的研究表明血清1L-1B与PSF有关,由于两个研究数据类型不一样,没有纳入Meta分析。Mahon等[26]和李欣等[29]的研究表明PSF与CRP水平有关,但Mckechnie等[30]研究表明有PSF和无PSF病例组的CRP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由于研究结果不同,故没有纳入Meta分析。PSF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临床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也无定论,未来仍需针对目前已有的临床结论进一步加以研究论证,以探索PSF的发病机制。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针对某一可能危险因素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对于本研究结果的解释需要谨慎;②研究质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较低;③纳入研究的病源有社区和医院两种;④没有对卒中类型以及PSF时长进行分类;⑤PSF评估的量表不同。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性别(女性)、卒中前疲劳、抑郁、家庭功能障碍、mRS评分、冠心病、自理能力差、高脂血症、镇静药物使用是PSF的危险因素,其余相关危险因素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