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家徐伯昕的爱国情怀

2020-08-04 04:02:16陈朝权
红岩春秋 2020年7期
关键词:邹韬奋工作组书店

■陈朝权

◇徐伯昕

徐伯昕,出版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创始人之一。笔名徐吟秋、徐味冰、赵锡庆,1905年3月4日生于江苏武进。1922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伯昕在上海与郑振铎等人创办《民主》周刊。同年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理事。1946年被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194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在香港成立,徐伯昕任总经理。1949年4月,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伯昕历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发行管理局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我国出版事业和统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力创办宣传阵地

1926年,徐伯昕在上海协助邹韬奋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这本关注民众疾苦、九一八事变后宣传抗日救国的杂志,除刊有邹韬奋的战斗檄文外,还配有一幅幅针砭时弊的漫画和形神皆活的人物素描,那是徐伯昕白天辛劳经营后于夜间伏案绘制的杰作。

1931年10月,徐伯昕精心设计《生活》周刊第6卷第42期“国庆与国哀”特刊版面,并增加8页影写版,使篇幅扩大到56页。该辑发表了邹韬奋等多篇抗日图存的文章,集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主张团结一致抗日御侮,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这期刊物从内容到形式吸引了广大读者,发行量达15.5万份,创当时国内报刊发行的最高纪录。

1932年7月,徐伯昕和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基础上创办生活书店。由于《生活》周刊的内容抨击时弊日益尖锐,随时可能遭到查封,他们决定把周刊社同书店分开,两地办公。当时,在上海做广告工作一般都有佣金可拿,但徐伯昕从不提取,始终涓滴归公。曾有大报馆的老板以高薪聘请他去工作,也不为所动。在他眼里,把《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办好,就是为社会、为抗战作贡献。

邹韬奋在《生活史话》中这样回忆徐伯昕:“一面推广销路,一面设法大拉广告。伯昕先生每天夹着一个黑皮包,里面藏着不少宣传的印刷品,这都是他一手包办的。他不但有十二万分的热诚,而且还有一副艺术家的本领,把宣传材料做得怪美丽,怪动人,东奔西跑,到各行家去用着‘苏张之舌’,尽游说怂恿的能事,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广告居然一天多一天。”“在上海报界做广告业务的,往往最初替报馆工作,等到发达,总是宣告独立,自搞广告公司,大发其财……但是伯昕先生始终没有丝毫替他自己打算,始终涓滴归公。”

◇《民主》周刊

徐伯昕担任生活书店经理,是出版物发行人,十分关注编辑和发行工作。生活周刊社出版邹韬奋译述的《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读者信箱汇集》《读者信箱外集》书籍时,起初销路不佳。徐伯昕分析原因后,把“信箱汇集”第一辑改用《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书名,第二辑改名《悬想》;“信箱外集”第一辑改名《该走哪条路》,第二辑叫《迟疑不决》,第三辑为《迷途的羔羊》。这些书名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大大增加了发行量,并不断地再版。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生活书店从上海迁至汉口,后迁往重庆。1939年,重庆发生“五三”“五四”大轰炸,书店几遭波及,徐伯昕亲自带头搬家,顺利将总管理处办公设备及物资存货搬到学田湾新租的办公场所。他长期身先士卒,被全体同仁选为劳动英雄。

徐伯昕一心一意和邹韬奋合作办刊,凭借高超的业务能力,经过两年的运筹布局,到1939年,生活书店先后开设分支店56个,几乎遍布全国。

1942年8月10日,徐伯昕在重庆听取周恩来对邹韬奋在危难处境下确保安全的指示,汇报书店今后的布局和工作计划,提出了入党请求。周恩来对他说,“我们早就把你当作自己人了,你可到苏北去办理入党手续,我和徐冰可以作你的入党介绍人”。1944年,徐伯昕到了苏北解放区,由徐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的生活书店重庆分店

◇1933年7月,邹韬奋被迫出国考察,友人和家人在码头送行,一排左一为徐伯昕,左二为邹韬奋,左三为胡愈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伯昕约请郑振铎为主编,在上海创办《民主》周刊。编辑部办公地点设在徐伯昕办的通惠印书馆,对外名称叫民主周刊社。

10月13日,《民主》周刊创刊号出版,成为抗战胜利后第一个在上海发行的综合性刊物。郑振铎写了发刊词和《走上民主政治的第一步》一文,指出在国民党军队接收敌占区后,第一步应恢复人民的自由权而不是戒严、搜查和压迫。创刊号还刊登了马叙伦的《思想解放》、周建人的《略论这回大战的性质与法西斯的歪曲事实》和许广平等人的20篇文章。

从诞生那天起,《民主》周刊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揭露当局的反民主,宣传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反映广大民众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愿望,起到了团结群众、鼓舞群众的积极作用。

《民主》周刊不仅报道“重庆较场口事件”“六二三下关事件”“李公朴、闻一多被杀事件”以及国民党搞“假谈真打”的阴谋等新闻,还刊登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傅雷等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文章,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政府把《民主》视为眼中钉,《民主》周刊出版54期后,于1946年10月30日被迫停刊。

停刊不久,上海杂志界联谊会成立,文化界人士经常举行双周座谈会,分析局势,商量抗争办法。但座谈会地点常被特务盯视,甚至遭到破坏。徐伯昕便以生活书店老板的身份,找到联华银行总经理张邦锋,最终争取到联华银行八仙桥分行二楼会议室作为座谈会场所。

在上海期间,徐伯昕化名徐味冰、赵锡庆等,在白色恐怖下投身民主运动。时任上海地下党主要负责人的张执一回忆,当时社会上层知名人士对党有重大贡献的主要有:宋庆龄、王绍鏊、何遂、董竹君、徐伯昕、赵朴初、向海潜、金龙章等人。

全身投入统战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徐伯昕担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发行管理局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等职,为新中国的文化出版事业辛勤工作。1956年,他被安排到统一战线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在政协工作期间,徐伯昕除负责日常工作,还分工联系并协助政协各工作组工作。

一是主持制定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组组织简则》。这是全国政协关于工作组活动方面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政协工作组的性质、任务、作用、工作原则。为起草《简则》,徐伯昕花了几个月时间,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他在《简则》和起草的说明中明确指出:“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组是进行日常统一战线活动的工作机构,它应充分发挥反映意见、民主协商、协调关系、团结教育和互相监督的作用。”这为工作组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解决了政协工作组活动中应掌握的原则问题。1958年初,反右派斗争正在进行,党外人士也在开展整风交心活动,政协工作组活动很难开展,一度被迫停顿。下半年,中央统战部召开全国统战工作四级干部会议,指出对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不要总是斗下去,整风应告一段落,转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实践。当时,反右斗争结束不久,政协委员们对参加工作组活动仍心有余悸,徐伯昕为此给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和秘书长徐冰写了报告,认为在政协各工作组的活动中,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实行“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方针。报告得到领导同意。

在徐伯昕的组织推动下,全国政协工作组重新活跃起来,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发扬民主。这一时期,各工作组对工、农、商、手工业、科教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针政策作了认真讨论,为调整国民经济出力。

三是创办“双周讲座”,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1962年4月18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闭幕词中,对政协工作作出指示:“今后要多开展学术性的报告和讨论,要有意识地多邀请学术界的朋友参加。”对此,徐伯昕和张执一提议办讲座,由徐伯昕负责筹划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徐伯昕拟定了举办“双周讲座”的办法,经秘书长会议讨论通过。

但讲座办法实施不久就遇到争论,即能否请有争议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人物来政协开讲座、作报告?徐伯昕认为,“双周讲座”应实实在在地贯彻“双百方针”,凡属学术争鸣范围的问题都可上讲座,他为此在讲题上作了相应安排。

◇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进成员合影,二排右二为徐伯昕

◇1979年,民进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伯昕作题为《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

从1961年到1964年,全国政协共举办37次讲座,聆听讲座的有在京政协委员以及各工作组联系的科技、文教、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级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国务院参事,民主人士家属等。每次报告后,参会人员可以即席讨论,自由交换意见,提高了各界人士对争鸣的兴趣,对交流学术思想、活跃学术空气、贯彻“双百方针”起到了推动作用。

两袖清风独爱书

徐伯昕生活简朴,数十年如一日。20世纪30年代,他在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掌管全国56家分店的经营运作,一家三口却住着十平方米的房子。

生活书店在上海福州路开店时,徐伯昕的经理办公室兼会议室和会客室,只有几张硬木椅。书店有一辆人力包车,大多用来送货或寄邮包,徐伯昕上下班从来不坐,只有去国民党市党部办事才偶尔乘坐。

他常常穿着旧货店买来的廉价西装,平日在小餐馆以一碗面条果腹。他勤俭节约,为的是把每个铜板都用在生活书店的运营上。

1941年,书店为保存实力被迫转移香港,因经济拮据,徐伯昕与在港同仁住在简陋的集体宿舍,并带头只领取生活费。

1949年徐伯昕到北京工作后,职位多次变动,但他始终住在出版总署分配的两间老式平房里。当京城一般干部都用上暖气时,他在数九隆冬仍用蜂窝煤取暖。

徐伯昕的家居陈设简单,存放衣服的皮箱是几十年前的旧物;一张木板单人床,自进京睡到病逝;一只军绿色的水杯,从供给制起用了30多年。1981年,组织上动员徐伯昕迁新居,被他拒绝,他仅同意修缮后墙,装上暖气,说:“许多群众还没有这样的房子,够住就该满足了。”

1982年,江西省政协送了一套景德镇瓷器,随行人员悄悄送进客房,徐伯昕看见后立刻吩咐外孙女徐虹将其送回。

徐伯昕对买书最为“奢侈”。徐虹参军后第一次去看他,他说:“你可以陪我去书店选书。我的车你不能坐,和我乘公交车去。”徐虹陪他上街,目的地只有一个——新华书店。每次去书店,徐虹总要帮他背回不少书。徐伯昕对生活开支精打细算,但对买书从不吝啬。直至暮年,孙辈们都常常收到他寄的书。

徐伯昕不仅爱书,还鼓励大众读书。20世纪30年代末,他在生活书店发动读书运动,设立“读者顾问部”和“推荐图书委员会”,定期选择有价值的图书介绍给读者。他还组织流动供应队到乡村、山区开展读书活动,以提高大众知识水准,推动社会进步。

徐伯昕推动读书活动的习惯延续了一生。他去世前留下遗嘱,把书籍全部捐给家乡图书馆。在他逝世一周年时,其子徐星钊将他的藏书,包括生活书店抗战时期在孤岛出版的精装版《鲁迅全集》、他亲自排印担任装帧设计的全套《世界文库》以及一批珍贵的原版书籍全部捐出。

无私奉献不表功

1933年,邹韬奋流亡海外,徐伯昕独撑危局,因积劳成疾,肺病加重。直到邹韬奋回国,徐伯昕才到莫干山疗养。

疗养期间,徐伯昕仍在部署《大众生活》创刊号的宣传发行。他要求书店的发行工作不仅在大后方普及,还要深入前线和敌后游击区。因此,抗日战时读本及其按初高级分册的战时读本等,印量多时超过数十万册,为推进团结抗日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9年5月,徐伯昕接管上海的新闻出版工作,经常夜以继日。为了筹建出版总署,他常常彻夜不眠。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徐伯昕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

20世纪80年代初,徐伯昕带病主持民进中央工作期间,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民进的工作中,他积极倡导、推动和组织党派工作,围绕国家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献计献策。当时,徐伯昕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出版方面的问题,在民进倡议并主持制定了《关于推动会员对出版工作献计献策的计划》,要求各地组织贯彻执行。在他的主持下,民进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对出版工作的建议》。《对出版工作的建议》涵盖六个方面共26条,引起中共中央和出版界的重视,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1982年夏,徐虹陪同徐伯昕到庐山休养。最初,庐山的秀美景色使徐伯昕留连忘返,三天后,徐伯昕就开始伏案笔耕,连“工间休息”也取消了。徐虹生气地问:“您是来休养,还是来写作的嘛!”徐伯昕笑着回答:“事先计划好的,我的时间不多了。”

在庐山,他忙于写作和修改的是《在艰苦战斗中建立的团结——为三联书店五十周年而作》等三篇文章。在文中,他将三家书店的同仁称为长期“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的“患难兄弟”,回顾了共同斗争和联合过程,历数许多同仁不同方式的贡献和牺牲,唯独没写一笔自己的成绩与贡献。

一生不言己功,是他一贯的作风。邹韬奋之女曾希望徐伯昕写自传,他婉言拒绝:“我个人算不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初,徐伯昕倡导办起流通图书馆,应邀题写馆名后,却不肯留名。相识数十年的战友说:徐伯昕从不为自己或要求别人为自己写点什么,他总是默默地隐在韬奋先生光华的身后。

从庐山回到北京,徐伯昕虽然感到身体乏力和颈椎不适,但他仍把病情置之度外,直到医生要求他去医院会诊。从此,徐伯昕再也没能回到恋恋不舍的办公室,没能回到他居住了30多年的平房。

徐伯昕病重住院期间,史良、周建人、叶圣陶等前往探望。他曾留言,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1984年3月27日,徐伯昕逝世,应多方要求,举行了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邓颖超、胡愈之、杨静仁、胡子昂、周培源、费孝通等首都各界人士400多人前往医院告别。老友赵朴初写下挽诗:

其执事也敬,其与人也忠。

力行致老死,志业信无穷。

病苦忍不堪,曾不闻呻吟。

◇徐虹(中)将外公穿过的中山装捐赠韬奋纪念馆

猜你喜欢
邹韬奋工作组书店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治淮(2020年8期)2020-09-22 06:25:46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莫愁(2019年16期)2019-11-14 01:35:41
你,是我永远的追随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出版人(2019年4期)2019-04-16 00:53:40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出版人(2019年2期)2019-03-16 04:31:34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老友(2018年4期)2018-05-16 17:08:16
32个工作组印迹 >
中国民政(2017年13期)2017-08-01 00:07:27
最美书店
邹韬奋的变与不变
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乡音(2016年2期)2016-02-26 2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