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猛
毋庸置疑,不论适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形势,还是满足应试教育的现实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的几点操作是非得紧抓不可的。一是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二是推广合作学习的方式;三是设计读记形式的积累;四是重视典型习题的回顾;五是强化提取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六是坚持课文的话题性评写;七是激发赶超别人的兴趣。
当前,关于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说也说了,析也析了,新招百出,模式颇多。可是,也有不少正如作家刘绍棠先生批评的那样,“说的没一句是过日子的话”。面对“素质”教育旗帜不能倒,“应试”快车还赶趟儿跑的现实,考虑到社会教改潮流和学生应考需求,更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落实,我们实验学校语文组集思广益,整合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思路,确定了“打基础、分层次、重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一)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情况: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制定什么样的方案,都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东西都是空洞无用的,所以要先分析学生,也就是学情。
1.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又采用兼容并包有教无类的原则办学,所接收的学生很杂,学生学业水平,行为习惯,思想素质,家庭状况等都极不均衡。由于学校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各位老师几年来的努力,使我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使得我们学校的学生中确实有一批可造之才。但是,由于本学区的学生受到所处的地理位置,家庭状况,家长素质等各方面的影响,确实有些“先天不足”。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间差距极大。这种差距在语文素养上表现得极其明显,因为语文是一种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以说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接受着语文熏陶,好的语文熏陶和坏的语文熏陶都在进行着。等到了初中之后这种不同熏陶下的结果就凸显起来。造成语文素养上的极大差距。比如,我们有的好学生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语文素养,读了大量的名著,具有很好的文笔,拥有扎实的基础,还有对语文浓郁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连识字认字都困难,拼音都不会,更不用谈阅读和写作了。
2.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缺少尖子生。班与班之间、生与生之间差距大。一方面学习任务繁重,内容多、覆盖面广,学生在以往各个学段的学习都有缺陷漏洞,需要教师的强化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的紧迫性、认真度不够。从历次的一些考试、测验看,7—9年级语文学科的优秀率极低,及格率在60%左右。
(二)教师情况:
1.我校语文任课教师年龄差距比较大,在25—50岁之间。22人中,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16人。均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同志们在教研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有决心为实验学校的辉煌努力。
2.当下,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内容较陈旧,教师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参加语文学习活动几乎是被动。教师只能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抱怨,却没能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努力缩小这种差异。没能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更没有把关注不同学生的语文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空间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三、理论的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现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标准》(2001)强调个性化教学,指出语文教学应“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孔子“因材施教”重要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最优化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即每生都有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它们之间则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教学最佳区”。教学从学习者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将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教学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三)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昭示。近几年语文教育改革愈来愈重视优化语文教育的研究,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动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明确指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当代教育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来越关注学校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正在探索缩小学校现有的质量与期望达到的质量之间的差距的途径。”这种看法正反映了目前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践的昭示,我们得知: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清楚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异,想方设法缩小生间差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目标的设计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6.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7.九年级为毕业年级,学生们要迎接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中考。师生既要完成九年级的教学任务,又要对学生几年来的语文学习做系统的、全面的復习,全面提升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诸多方面的能力。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8.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七年级“导读探究,先议后练”;八年级“分层教学”;九年级“以训练为主”的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9.加强校本教研,提高素质。树立“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的风气,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
五、具体措施
三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一定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各有特色又相对集中。
七年级——夯实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教学措施
1.导:(2-4分钟)
(1)检查预习情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生间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对于课标要求学生必会的基础知识,要反复练习,强化记忆。
(2)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学习一篇课文,要完成哪几项任务,明明白白告诉学生。
(3)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方法。
①要把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生的距离有所接近。
②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质量。
2.读:(6-10分钟)
(1)课前布置学生课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
①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勾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②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课上组织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①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自学形式可以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发现疑难问题作上记号,做与例题相类似的习题等。
②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③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渐渐地得以提高。
3.议:(8-12分钟)
(1)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学生的疑难问题——兵教兵
(2)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
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
这个环节就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习情况,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疑难的学生相互合作,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练:(14-18分钟)
(1)反馈练习
(2)评价再练
(3)强化训练
当堂布置作业,通过及时反馈与矫正,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①以记诵为主的训练。这类训练的形式有朗读、背读、抄读(注:“背读”和“抄读”是通过“背”和“抄”来加深理解,不同于一般的背书和机械的抄写)。
②以消化知识为主的训练。凡是要求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判断题、问答题,以及写作练习中的改写、续写等,都属于此类。
③以应用知识为主的训练。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这类训练可以是分解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小至用一个词造句,大至借鉴课文的写作。大、小型练习应有适当的配合或间隔。
④评价性训练。评价包括欣赏和评论。评价能力虽然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从中学低年级就可以开始,可以先布置一些简易的评价性练习,如对课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的评价,随着年级的递增,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直至要求学生就整篇课文写出评价性文字。
以上多种类型的练习,主要都应该安排在课内完成,有些综合性大、费时较多的练习,可以结合课文进行,或向课外适当延伸。练习无论在课内或课外完成,都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二)辅助措施
1、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初中的识字教学要注意与小学的有效衔接,加强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在训练学生读、写词语的同时,每天还要抓好写字课的写字训练,并且让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养成好的习惯。
4、充分、合理利用好语文教学资源。古诗词、歇后语、成语的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灵活应用上下功夫。要高度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文本,理解文本中蕴含着的意思;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点,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规范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多角度思维、多层次思维的机会,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潜能。
5、及时找学困生谈心,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向上的热情,发动他们的内动力,让我们推着学变成他们自主学。
6、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得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充分抓好课余时间,让学生时时进步,处处学习。
7、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争得班主任的配合,在校时间里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激励和控制,使他们明显提高。
8、形成帮教组合小组,让好学生帮助差学生,这样在平等亲密的氛围里,学生的提高会更快。
八年级——分层教学,让学生均衡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分层环境
首先是人文环境,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是心理环境。如何分层很重要。要明确是学习能力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或简单学习成绩的分层。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要做好分层前的准备工作,讲清道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文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的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提高学习能力,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潜能,已逐步缩小差距,达到整体优化。
(二) 做好分层划分工作
根据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语文课标及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分成A、B、C 三个层次。A 级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和C级学生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部分的简单习题。B级是中等生,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作业。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 C级同学请教。C级是拔尖优等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参考题和补充题,又能主动帮助和解答A 级 B级的难点,与C 级学生组成学习的伙伴。
(三) 分层教学的主体
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体,层次教学为辅助。层次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分层教学时要坚持尊重师生协商,动态分层的原则。要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分层的方案和设计,统一认识。教师要指导每个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础上做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又保留了“面子”,自尊心不至于受到伤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学生的层次,绝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可以是一两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最终达到A级逐步解体,C级不断壮大的目标。
(四) 各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清学生层次以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语文课标为依据,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识记2.听说3.领会4.简单应用5.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目标要求不一样。A级的达到1、2、3。B级的达到1、2、3、4。C级的全都达到。
例如:学习《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文,要求A级学生掌握课内字词,熟读课文,理解“最苦与最乐”的含义,说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B级同学能了解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证的结构特点是什么。C级同学能为课文补充论据,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苦乐观。
2、制定课前预习的分层要求
预习是课前必不可少的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都有所收获,需要教师能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前的自学预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获得理想预习效果。
例如:每篇课前都可有预习方案
①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A)
② 除注释外,你又积累了哪些字词?(A)
③ 课文读熟了吗?(A)
④ 课后问题有思考结果吗?(B)
⑤ 你有哪些困惑?想问老师哪些问题?(B)
⑥ 尝试性做了哪些练习?(C)
⑦ 你发现课文有什么规律特点吗?(C)
3、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顧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语文教学注重每个学生有机会听到,练到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更多机会接受信息、体验、反思。学案的差异化,就是针对学生差异,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深入挖掘,编排出最合理的知识体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习得能力,求得发展。
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可先设计下面一组问题:
① 阅读说明文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② 说明文的对象大体可分几类?
③ 说明事物关键是要说明什么?
④ 说明顺序有哪些?
⑤ 说明方法有哪些?
⑥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可让A级回答4、5问。让B级回答2、6问。C级回答1、3问。
这样的提问,既复习了学过的旧知识,又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弄清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成功的体验中奠定了学习新课的基础。
对新课学习、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变换,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学生的能力。
例如:分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①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② 本文属于哪类说明文?
③ 课文按什么顺序说明?
④ 理解本文的结构。
⑤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⑥ 结合语句说说本文语言的特点。
在教学中,A级学生回答1、2题,B级学生回答3、5题,C级学生回答4、6题。这样使全体了解内容,把握写法,掌握规律,增强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形式,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集体“合”的环节,又有尊重差生的“分”的环节。鼓励低层次学生回答高层次的问题,完成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4、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是分层次教学不可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级吃不消,C级吃不饱,A级完成基础作业,B级完成以基础为主,配以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级可安排基础与灵活性、综合性题各半。
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
⑴基础题:A级完成。①掌握字词。②理解逻辑顺序③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⑵B级完成:①课文从哪六个方面解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②课文采用多种顺序说明,请找出表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③结合课文说说本文所用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⑶深化题C级完成。①课文标题拟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②实践题:将红色的花瓣先放在肥皂水里,观察它的颜色变化,再将变化后的花瓣放在醋里,看看它又会怎样变化。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处在“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境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A级学生没有过大压力,减少抄袭作业现象,减轻学生负担。
5、课后分层辅导
⑴教师的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困难,利用辅导课时间,分头讲解。
⑵动员家长辅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各自的作业,家长可督促检查。
6、层层互动互助
让每个孩子都跟上集体前进的步伐,一方面挖掘A、B级的内驱力,令一方面把期待的目光锁定在C级身上。
⑴让优秀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做示范。找出前五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计划、方法、技巧,供全体学习借鉴。
⑵让B级学生以自己的行动作出示范,影响A级学生,激发学习斗志。
7、分层测评
无论是月考、单元考,甚至期中考试都该命出至少三层次的命题,让学生考前申报。即便是A层,也可以答B层的试题。这样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这一层次的理想成绩。
以上设想尚需在实践中调整改进。
九年级——培养能力,让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信心,团结协作,全力备战中考。
1、教师要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的信念。了解学生,亲近学生,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特别是那些在学业上有困难、升学无望的学生,要让他们树立信心,为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督促他们,关心他们。
2、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九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时期,学生成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是学校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全力备战中考,责无旁贷。
3、加强备课。按照学校的“一前四定五统一”的要求,与同志们共同研究商讨,研究课本,研究课标,研究考纲考题,集中全组人的智慧,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在九年级的授课备考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二)優化教学过程,优选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1、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考试说明,制定完备而详尽的授课计划,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力争三月末或四月初结束新课传授。复习中项项落实到人,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力争让学生在每项训练中都有所突破。
2、课堂教学注重效果,中考内容重点讲,重点内容反复讲。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及“三清运动”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每一项内容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分散难点,集中时间精力强项重点,精心设计,张弛有度,鼓励学生质疑,疑中思,思中学,学中得。
3、夯实基础。第一阶段:培养学习应用能力,缩小学习差距,树立语文“心理优势”比如积累与运用中关于字词的形、音、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等。一要做到内容全面不遗漏,二要勤检测反馈,三是作为教者还要对重点易考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反复强化。
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集中语音、识词、培养自学能力,树立“心理优势”;
(2)、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3)、在教学各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4)、利用时机,进行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以求事半功倍。
重点、难点:教师情感的介入及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良习惯的矫正。
第二阶段:训练技能,培养多用功能,发展学习差距,侧重阅读写作技能的训练,以优生拉动整体提高。
具体措施:
(1)、培养超前“领头羊”,发挥其小老师作用,以点带面;
(2)、继续集中识词,集中语法教学的同时,开展课外阅读;
(3)、重视作文的训练,培养写作技能。
重点、难点:“领头羊”的培养及其作用的发挥,作业分不同层次要求,阅读材料难易的选择。
第三阶段: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抓中间顾两头,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此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差距,采用分群体复式教学,通过“阶段练习、单项练习、综合训练、模拟训练”四位“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使中下等生赶超先进成为可能,以中等生为基准带动两头,使整体学习热情高涨,这既培养优生,更重视整体,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高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实验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课程标准中相应级别教学目标为依据,分年级分层次进行量化评价。
(一)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评价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评价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四)评价各类考试、竞赛、中考整体成绩,以总体标准差“0”来衡量。
(五)评价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师生负担的成效。
4、阅读方面要重在规律指导,精讲精练,以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认真研究三种文体的特点,掌握常考的题型,明确答题要点,反复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5、作文训练上,把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写作要求和技能目标分解成几个训练点,化大为小,各个击破。争取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既要认真批改,更要重视学生之后的修改和他们相互间的交流,从写作内容,写作技巧,构思立意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让他们学有所获。
(三)优化学习管理,注重学法研究,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中考作好培优补差工作。
1、关注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困生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目标,解决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并坚持检查督促。
2、创建师生互动、全体参与的课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以学生为本,低起点,缓坡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在期望中鼓励,在鼓励中发展。让各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尝试成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存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肯定和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四)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秉承“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工作,工作中创新”的校风,铭记“爱生、乐教、善思、会研”的教风,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六、辅助措施
加强教师的个人修养
语文教学的好坏,主要是由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的。有一位校长曾说过,语文素养好的老师很难上出一堂不好的语文课,相反语文素养不好的老师,怎么包装也不会上出一堂好的语文课。所以,我们语文老师都要经常学习坚持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1.抓实校本教研,认真评好每次校本教研课,肯定长处,指出缺点,不文过饰非,不讳疾忌医,让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在校本教研中得到切实的提高。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5.黑板上的板书要字字珠矶,既有利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又锻炼学生的书法。
夯实基础、分层教学、培养能力的对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全面掌握学情,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满足各类学生需要。教师的管理难度加大。教师对各环节的要求和落实皆不相同。
但我们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又肯于研究,勤于实践,勇于付出,相信一定将我校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