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思维方式的“道次第”

2020-08-03 01:58陈健
大经贸 2020年3期
关键词:方法论

【摘 要】 宗喀巴“道次第”思想是其理论建构的骨架,特别是显教理论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依三士道为逻辑顺序建构起了一套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思想深刻的理论体系,为扭转当时藏地所面对的信仰危机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宗喀巴 道次第 方法论

一、宗喀巴三士道的基本内容

道次第始于前弘期赤松德赞时代,以莲花戒所著《修道次第三篇》为指南,对当时西藏修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到了后宏期阿底峡时代,阿底峡针对西藏的实际状况,将原始部派与大乘思想融会贯通,提出了以三士道为主要内容的修道次第系统。到宗喀巴之时,西藏学界受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颓败的迹象,此时宗喀巴上承三藏十二部经论,下接阿底峡之《菩提道灯论》,以三士道作为其理论建构的骨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以下简称《广论》)对藏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喀巴道次第中的三士道不仅仅是一种纵向的线性过程,我们更应当把三士道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方法论。有情众生要离苦得乐,获得解脱其途径不是在于依靠外在的他者,而是依靠自我的理性,以一种成熟完备的思维方式去寻求智慧,不断地实践,继而完成精神的超越。宗喀巴的三士道正是这样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广论》全书贯穿教、证二法,摄经律论三藏之要旨,其自身理论建构的体系完备,论证翔实之外,意蕴深广。其理论之中隐含的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训练,这就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士道之中。三士道是宗喀巴《广论》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整部著作的理论体系是依三士道的次第组织建构的。

《广论》的三士道次第是一套成熟完善的思维方式,其能够在根本上帮助有情众生从初发心乃至于证得无上菩提境界。可以清楚地看到宗喀巴所说的三士道是作为线一样的过程,即是说在纵的方面来论证“菩提道”在逻辑上的先后次序,这是不证自明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更进一步地把三士道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由此不论是根基浅薄的世俗之人,还是已具慧根之人,都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不断地开启灵性,走上正途,证得菩提果在根本上是自我精神境界地不断提升,而不是依靠外在的他者。

《广论》对于学习次第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对于道次第的构建之上,在《广论》中,由于人与人的根基不同,修行主体素养的差异,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给以所有有情众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具有普遍效用的方法,宗喀巴根据每一阶段不同的价值追求以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对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三个阶段的学习修行过程的内容进行了十分具体的解说与论证,修学是个人精神的解放与境界的提升,是关乎个人内在的,由此才能不断地达成理想的人格境界。具体而言,三階段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士道是将有情众生引导到厌离三恶趣、转生三善趣人的境界。宗喀巴在《广论》中指出,下士道以人天善果为价值追求的人生境界,它的殊胜之处在于能希求后世的长远利益,中士道是渴望自己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断除烦恼,灭绝生死,以得到涅槃的境界。宗喀巴在《广论》中指出,中士道是以二乘罗汉果为价值追求目标的人生境界,它处于在下士道基础之上,旨在“厌舍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缘而发大菩提心,引人上士”。中士道的修学核心是培养出离心。中士道与“上士道”相比,仍然不是究竟,而只是趋向上士道的中间环节。上土道指在前两者基础上,以大悲心为前提,证得甚深妙义,获得自在。宗喀巴对上士道给予很高的称费和肯定,并以此为显宗次第的最高追求,这一层次的修学内容主要是发菩提心和修六度四摄行。

二、作为思维方式的道次第

为求的精神的解放与超越,了悟空性,在根本还是要求有情众生个人内在精神的不断提升,于此非要开启个人的灵性不可,这就需要借助于外在他者的力量以及自我的精进努力相结合方可。这就要求有情众生去不断地追求智慧。如何求得?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宗喀巴的《广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引导有情众生如何思考,思考哪些内容,以此来促进自我思维方式的提升,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

现代的理论是如何界定思维方式的呢?思维方式是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人的各种思维要素及其综合,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1]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作为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从思维主体看,是主体在进行思维活动中所来取的模式或样式;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看,是主体把握客体、通向客体的工具和手段。

有情众生的学修是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有着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不可颠倒的。三士道中的每一“道”都有着许多具体的内容,宗喀巴在论述之时又是提纲挈领的概括要点,而后再引经据典地加以如理阐述,在论证上不可谓不翔实而明。在《广论》中宗喀巴对于先要思维什么,后要思维什么之规定是解说的十分清楚细致的。

三士道这样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也是在告诫有情众生不要陷入混乱定义的圈套。例如摩诃衍所强调的无分别说,宗喀巴给予了强烈的批判。8世纪晚期藏地所发生的“吐蕃僧诤”事件,摩诃衍所强调了无分别说,到十四世纪宗喀巴之时仍然在藏地具有影响。但是宗喀巴认为摩诃衍的禅宗思想割裂了智慧与方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按照摩诃衍的修行则“遮止一切作意思维, 损减教法”,是百害而无一利。

给我们自身行动给予力量的从来不会是外在的他者,而是内在的自我。而自我的丰盈除了修学经典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自省。这种自省应当是自觉的,在不断开启自我灵性的同时,思维的训练也会变得老成。思维方式既然是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一种思维方式就必然有着它所要求达到的思维目的和结果。宗喀巴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的目的在于证得佛果。前者则以外部世界为目标形成对象性思维。后者以主体自身的内在心性和交互主体的行为交往为对象,通过向内反求,形成思维。

【注 释】

[1] 《哲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哲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第693页.

【参考文献】

[1] 宗喀巴著,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8.

[2] 班班多杰.试论藏传佛教的修道次第[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09).

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研究生课题《宗喀巴哲学方法论研究——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例》,项目编号2018SZJDS02。

作者简介:陈健(1993—),男,汉族,四川隆昌,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南少数民族哲学。

猜你喜欢
方法论
爆款方法论 属于奥迪A6L的豪华哲学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回应型行政审判的方法论指引
每个读书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方法论”
舆论引导“时、度、效”方法论研究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