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倩
摘要:数字知识已成为人们学习、学术研究等不可或缺的知识资源,金融数字知识有效获取和利用技能是当代金融类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分析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的研究现状;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探讨。在些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的几种路径。
关键词:金融 数字知识 大学生 素养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变化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仅凭传统纸质知识资源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数字知识资源以其获取快捷,更新快,便于传递与共享等优点成为大学生的新需要。面对越来越丰富和重要的数字知识,大学生应该提高相关认识,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提升数字知识获取与利用素养。同样,作为金融类的大学生,提高自己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也刻不容缓。由此,对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探讨,提出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提升的路径,很有必要。
二、研究现状
所谓的数字知识素养,就是指获取、学习、掌握和利用数字知识的综合素质修养。用《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关键词“数字知识”检索,共检索到56篇相关论文,其中涉及主题为图书馆13篇,如秦卫平(2017)《Data Curation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探索》,研究Data Curation科学数据的数字化、数据共享、集成管理,在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主题为数字图书馆9篇,如赵瑞雪(2013)《面向科研机构的知识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探讨了数字化、虚拟化等发展。主题为知识6篇,如张红丽等(2011)《数字知识环境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认为在数字知识环境下,以用户综合集成化知识需求为中心来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主题为教学6篇,如赵宝(2015)《浅论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认为数学教学正在从“讲授式”逐渐转变为“指导型”。主题为知识产权4篇,如李爽,李凤海(2013)《谈网络教育模式与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给出了一种安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教育模型框架。主题为知识发现及服务7篇,如白新勤(2010)《中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探析》,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等数字知识库进行了比较研究。其它主题11篇。但用关键词“数字知识”+关键词“大学生”或用关键词“数字知识”+关键词“素养”都未检索到相关文献。
由此可见,数字知识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发现及服务等方面;对大学生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研究涉及很少,对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研究更是空白。所以,对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提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三、利用现状
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现状如何,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和问题;如何提升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提升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又有哪些路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表1的调查内容,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经济管理系100名相关专业同学作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上网时间、场所、工具,对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的态度、困难,以及对包含金融数字知识的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学科网站、知识发现和知识搜索系统的了解使用等。
通过调查表的回收、归类和统计,我们发现每天上网时间4小时以上者为47%,3小时至4小时者为27%,也就说3小时以上者占74%,不上网者没有。可见大学生每天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阅读数字信息。大学生在宿舍上网占67%,在电子阅览室、教室等其它地方上网占33%;用手机上网者占70%以上,可以说大学生在宿舍用手机上网者占大部分。
对金融数字知识资源的学习态度,认同但基本不用者占70%以上。最喜欢用的金融数字知识资源形式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电子图书。对金融数字知识资源现状不满意原因是信息杂乱、检索不方便,数量庞大、不利于筛选,信息缺乏科学权威、不少信息无用等。最喜欢的金融数字知识主要来源于相关金融网站、交流平台;而利用图书馆较少;对本校图书馆金融数字知识资源没用过的占51%,偶偶使用占44%,大学生对学校图书馆这个数字知识中心了解和利用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大学生对中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有一些了解,偶偶也有所使用。但同学之间有差异,有的同学利用较多,了解较全面;也有部分同学基本不了解和利用。知识发现和知识搜索系统使用最多的是百度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对现今最流行的中文读秀学术搜索、外文Summon学术搜索都不甚了解。部分同学对金融学术Web资源中的中融网、Wind资讯、EPS全球统计数据库分析平台有一些了解,但总体利用不够。对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网有所浏览;金融知识MOOC网站利用最多的是网易公开课和清华大学慕课平台。认为进行金融知识数字化学习的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的指导、培训和没有数字化自主学习的经验。
总之,大学生获取和有效利用金融数字知识存在困惑与不足,一是充分利用金融数字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科研上多层次需求的意识不强;二是容易被互联网上一些泛而不精、良莠不齐,缺乏权威性的数字知识迷惑,没有深入了解专业、权威、规范的金融数字知识资源;三是大学生对金融数字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技能了解不全面,有效利用金融数字知识的素养需要進一步提高。
四、提升路径
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获取和有效利用素养的养成,将使大学生能够快捷、高效、有针对性地获取相关金融数字知识,有助于解决他们在金融学科学习、科研中的困惑与问题,丰富与扩展在课堂上学到的金融知识,培养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金融数字知识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条路径来提升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利用素养。
(一)重视金融类大学生金融数字知识有效获取与利用意识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重要的资源源泉。传统教学中,仅凭教材和老师讲授所提供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资源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数字知识是整个知识资源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类大学生必须认识金融数字知识对学习的重要性,探求和学习相关金融数字知识,并能积极利用金融数字知识;学会自己去丰富和利用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智能结构。
(二)构建金融数字知识获取和有效利用学科网
高校必须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资源,创建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有效获取和利用校内外数字知识资源的环境,以此突破知识资源瓶颈、赢得知识获取与利用的竞争优势。为此,学校信息中心、图书馆或相关学院应构建金融数字知识获取和有效利用学科网,对校内外的金融数字知识进行分类、组织、整理;把相关资源分门别类。如中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电子期刊、著名金融学术Web 网站、知识发现和知识搜索系统等进行整理;特别是当前开放获取(OA)的发展变化,愈来愈多的数字资源开放免费,所以OA资源不可忽视。有了金融数字知识学科网,大学生可以比较快捷方便地浏览金融学科较全面的知识,补充自己不了解的数字知识资源,了解金融数字知识获取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较全面、高效地获取相关数字知识。
(三)培养金融数字知识有效获取和利用技能及创新
金融数字知识获取和有效利用技能主要包含高效科学地获取金融数字知识的能力,分析、评估和归纳金融数字知识的能力和对金融数字知识进行有效利用与创新的能力。
高效获取金融数字知识,就要求大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发现和知识搜索系统,了解重要的金融数字知识资源,如中外文电子图书、期刊和专题网站及国内外金融OA资源。
分析、评估和归纳金融数字知识的能力,在获取相关知识后,能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甄别、分类、比较,将需要的知识融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获取金融数字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鉴别、归类和比较,并逐渐使之成为自己知识储备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应鼓励大学生勇于金融数字知识利用实践与创新,为金融专业课程创新与改革打好基础。在金融类课程教学中,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与有效利用数字知识的能力,克服金融教学中知识资源不全、知识资源更新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等困境,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金融数字知识结构。在学位论文撰写、MOOC翻转课堂教学等学习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金融数字知识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知识丰富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卫平.Data Curation视域下高校圖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探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6):53-56.
[2]赵瑞雪.面向科研机构的知识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11):51-55.
[3]张红丽等.数字知识环境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1(3):41-44.
[4]赵宝.浅论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50):77-77.
[5]李爽,李凤海谈网络教育模式与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技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0):98-100.
[6]白新勤.中文数字知识服务平台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0(6):99-101.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