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探析

2020-08-03 01:57留才燕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起点新时代

[摘要]作为党的历史上较早形成的一种地域性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与五大国家层面的革命精神一样,同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是中國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一代又一代丽水人坚定理想信念、战胜一切困难、成就伟大事业。探析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既是从路径上对该活动进行多向度的考察,以不同的视角揭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质,也是从逻辑上对该活动的逻辑框架做出尝试性解读,有助于让“浙西南革命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关键词]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起点

[作者简介]留才燕(1987-),女,汉族,浙江青田人,中共青田县委党校,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文化政治。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5-0043-02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发生在浙西南大地上以及浙西南的革命志士在其他地方从事革命活动所形成的,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指导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品质。丽水作为浙西南乃至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此调研时就指出,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长期在此战斗,留有多处革命遗址,值得重视和挖掘。①因此,本文结合“浙西南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依循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以下四个层面对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加以探讨。

一、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这意味着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首先要回到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从中寻觅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5—1937年,由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坚持游击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在全国革命低潮中掀起了浙西南革命高潮。但若追根溯源,至少可以追溯于1927年1月在遂昌建立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甚至可以追溯于1923年底至1924年夏,在周恩来指导下,中共旅欧支部先后在法国比央古、里昂车站成立两个海外中共青田小组。简而言之,在革命战争年代,浙西南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在周恩来、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小撮叛徒,且给革命事业造成一定损失,依然无碍于伟大革命事业向前推进。这一切都归功于无数革命先烈始终深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不仅是提振信心、增强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凝心聚力、务实为民的时代要求,还是对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嘱托的有力回应与结合。

总而言之,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既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又应牢记使命、求是挺进;更需植根人民、矢志奋斗。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堪称“三大艰苦卓绝”时期,而浙西南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若非依靠革命先辈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凭借他们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植根于以“青帮”和“青田华侨”为典型的浙西南人民,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国民党的腹心地区竖起不倒的红旗。

二、实践起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能局限于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将“浙西南革命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之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谱写高质量绿色发展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中,汇聚起“丽水之干”的磅礴伟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丽水市组织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浙西南革命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而“浙西南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各种精神特质,恰恰正囊括“实干”二字:无论是吸引牵制敌人的时间和数量,还是培养、锻炼和储备的战斗队伍,甚至是发动群众规模等都体现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一贯强调真抓实干,认为“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因此,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必须坚决克服在发展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必转化、不用转化、不敢转化、不会转化”的认识偏差,重点加快推动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以立体红色产业发展体系,为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不但要源于历史,还要融入现实、引领未来,将“浙西南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各种精神特质,运用于实践,指导于实践,在真抓实干中见成效,不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三、理论起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一种地域性革命精神,它生动诠释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真理性,蕴含着浓厚的民生情怀,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被赋予自觉遵循理论指导、自信进行理论创新的双重任务。换言之,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基于此,在这一过程中要辩证处理好三组关系。

一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突出传承性。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时期,“浙西南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浙西南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现渐趋成为浙西南人民共有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而唯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丰富活动载体、用心抓好宣教活动,方能让“浙西南革命精神”入脑入心,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百姓名嘴”宣讲团、海外侨团、海外宣传文化大使等作用,用广大海外华侨听得懂、能参与的方式,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海外传承。

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突出本土性。“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浙西南革命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其作为部分与中国革命精神有机整体的关系,让“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最本土化的精神,能够在最本土化的具体行动中发挥出独有的优势和作用。

三是认同与转化的关系,突出融合性。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先决条件是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而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是这一活动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既要深度挖掘其理论内核,又要彰显其时代价值,以在理论与现实的契合中,形成广泛而坚定的理论认同,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激活红色资源,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

四、组织起点:拥护领袖,紧跟核心

众所周知,党中央代表着正确方向,凝结着全党智慧,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以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为例,正是由于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红军挺进师才能在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这个战略支点坚如磐石。

而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正是拥护党中央的真挚表达。这不但因为习近平在2004年丽水调研时的相关指示,便初步明示了这一行动的时代价值与前进方向;更因为他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重要指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守护,是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指引。②而且,习近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展现的卓越精神禀赋亦与“浙西南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各种精神特质正相契合。总而言之,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大力倡导、忠实守护和切实践行,充分展现出习近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

因此,新时代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可结合习近平“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重要指示,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化作拥护党中央的高度政治自觉,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综上所述,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依托整个理论体系建构所必需的中介环节,譬如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等等,进一步统合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不断确证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真理性,但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因此“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力量轉化为发展的力量,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仍需要世世代代浙西南人民来加以检验。

[注释]

①李庆刚,任伟.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N].学习时报,2019-3-22.

②樊伟.论弘扬“红船精神”的逻辑起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6):142-145.

猜你喜欢
起点新时代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向起点出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站在终点与起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