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针刺和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2020-08-03 11:02李金虎胡世莲朱燕蓉黄勇吴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根型红外线上肢

李金虎,胡世莲,朱燕蓉,黄勇,吴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a中医科,b老年医学科,合肥 230001]

颈椎病是指颈段脊柱退变及其病变累及周围肌肉、韧带、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结构而出现相应症状、体征的疾病。临床分型较多,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最常见的一种[1],约占颈椎病的50%~60%[2],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的首位[3]。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单侧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疼痛、麻木[4],或伴有无力。好发于长期姿势不良、经常低头伏案劳作、或颈部外伤的患者。当前,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工作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上升[5],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6],影像学改变常见于无症状的成年人[7]。治疗方式有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8],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为主,虽疗效显著,但对患者的选择性较高,且存在不良反应多、风险大、颈椎稳定性差,医疗费用高等局限性[9];推拿、针刺及红外线属物理保守疗法,具有无创伤、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等优势,患者普遍乐于接受。为研究传统中医方法及现代人工物理因子综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途径,提高疗效,本研究通过纳入6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探讨其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医科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6.3±2.4)岁,病程(10.1±1.1)d;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6.3±1.6)岁,病程(10.0±1.1)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0]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中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拟定。①具有较典型的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症状(颈肩部疼痛、上肢及手指放射性痛麻);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X线检查所见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④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可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苔薄白,或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弦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4~73岁;③适宜接受推拿、针刺及红外线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未明确诊断者;②非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者;③不适宜接受推拿、针刺及红外线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推拿治疗 (1)体位:患者取坐位。(2)取穴:同针刺治疗。(3)操作:①一指禅推患者颈项部三线(颈项部两侧风池至肩井和正中部位风府至大椎);②患侧颈项、肩背及上肢;③按揉并点压所取诸穴(同针刺治疗);④双手拇指顶住患者枕骨后方,两前臂用力向下压住患者两肩,持续缓慢相对用力拔伸颈部3次;⑤拿捏颈部两侧及患肢至前臂;⑥捻、拔患指;⑦搓抖患肢;⑧擦患侧颈项及肩背部至透热为度。(4)随症加减 若患者有颈椎棘突偏外,在完成以上手法后,可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摇扳颈部,手法成功的标志以医者施术时拇指触及的偏歪棘突有滑动感为度,而不刻意追求操作时是否发出弹响声。

1.4.2 针刺、红外线治疗 (1)体位: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2)取穴:①主穴。取两侧风池、颈椎夹脊穴(C3—C6)、天柱。② 配穴。肩背痛取患侧肩井、天宗、臑会、肩贞;上肢放射痛麻 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3)针具: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钢针(规格:0.30 mm×50 mm)。(4)操作:医者对选取穴位逐一常规消毒后,单手持针法进针,并提插捻转至针感向颈肩、前臂、手指传导,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40 min[12],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期间颈部及患肢针刺部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前先预热5 min,照射头与治疗部位皮肤之间距离为20~30 cm,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避免烫伤。取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1~3 min。观察组予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推拿治疗每次20 min,针刺及红外线治疗每次40 min。对照组仅予观察组中的针刺、红外线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变化。

1.5 观察指标

1.5.1 疼痛强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进行评定[13]。VAS分值为0~10分,两端“0”分和“10”分代表无痛和剧痛,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强度越剧烈。

1.5.2 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 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评定,评分分值越低表明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越明显。

1.5.3 生活质量和症状、体征 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项目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工作能力及手功能。每项评分越低,表示病情越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35.565,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24.189,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Pearsonχ2=46.923,P<0.001,治疗组患者疼痛强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比较,Pearsonχ2=3.068,P=0.800,说明治疗组对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颈椎 JOA 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12.836,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t=27.028,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JOA评分,Pearsonχ2=22.857,P<0.001,治疗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比较,Pearsonχ2=2.222,P=0.329,治疗组对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总分评分比较,t=25.609,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总分评分比较,t=23.286,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总分评分比较,Pearsonχ2=70.252,P=0.172;治疗后两组总分评分比较,Pearsonχ2=37.338,P=0.040,说明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体征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CSR是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名称,中医古籍文献无此对应记载,根据其病位及证候可归属于“项痹”范畴,相应描述散见于“痹症”“颈项强痛”“项筋急”“颈肩痛”等篇目中。如《医林改错》云:“凡肩痛、臂痛、腰痛,或周身酸痛,总名曰痹症”。《症因脉治·痹证论》曰:“痹者,闭也,经络闭塞,麻木不仁,或攻注作痛,或凝结关节,或重着难移,手足偏废,故名曰痹”。《证治汇补》指出:“荣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不用不仁即麻木之类欤”。《古今医统大全》亦言:“麻木者,即痹症中之不仁也”。

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是颈肩部疼痛,上肢及手指刺痛、麻木,颈部活动功能受限,颈项部肌群张力异常升高,腱反射改变[14-15]。其中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与活动受限、肌张力异常升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病理循环。目前,针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保守治疗以促进颈部生物力学平衡,消除和减轻疼痛不适症状[16],阻断恶性病理循环为目的。

神经根型颈椎病引发的疼痛系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疼痛[17],属中医学“痛证”范畴,推拿手法治疗疼痛在中医文献早有记载并具有独特的优势。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言:“若跌打损伤,伤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俯、侧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痛。宜手法。”推拿施术时,具有不同特点的手法连续作用于病变区域皮部、腧穴及经络,所形成的良性刺激能使治疗区域组织产生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干预伤害性刺激在脊髓中的痛觉传导,延长痛敏反应时间,抑制疼痛;松解组织粘连,缓解受累颈脊神经分布区域肌肉疲劳和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变突出物的位置,调整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解除或减轻神经卡压、嵌顿;促进局部炎性物质吸收,改善病变组织水肿、缺氧状态;恢复颈部生物力学平衡,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推拿操作时,、一指禅推、按、揉、点、压、推、拿、捏、捻、搓、抖、擦等舒筋活血手法应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弹拨、拔伸、摇、扳等理筋整复手法应做到稳、准、巧、快,切忌暴力施术。

针刺是中医治疗CRS有效方法,有研究显示有效率可达90%[18]。针刺颈背部及患侧上肢受累的经脉、颈脊神经分布区域的穴位,通过针刺感应传导,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改善受累颈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炎性物质消退,减轻病变组织对神经的刺激作用,降低神经应激,提高痛阈[19],改善肌肉功能[20]。

红外线照射治疗时,治疗板在电功率作用下产生的多种元素并随红外线一道进入机体后,与体内相同元素产生谐振,能增加患者体内脑啡呔的分泌;促进微循环系统的加速修复;提高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功能[21]。针刺时配合红外线照射,还可有效保持针刺治疗时暴露部位肌肤的温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针感效应,提高针刺疗效。

综上所述,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对解除颈椎退变和积累性应力损伤造成的局部病理状态,阻断其病理循环,可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机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根型红外线上肢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物品寻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