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永章黄金鳖”

2020-08-03 11:35
中国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日光水温饲料

一、品种概况

(一)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永章黄金鳖”的亲本来自河北省阜平县沙河、胭脂河等自然水域及养鳖场中体色突变为黄色的中华鳖。

2.技术路线

采用群体选育技术,每3年选育1代,对选育群体在鳖卵、稚鳖、幼鳖及亲鳖4个阶段分别进行选育,经连续4代培育后获得观赏、食用兼备的体色金黄、生长速度快的“永章黄金鳖”。

技术路线见图1。

3.培育过程

2000年~2002年,收集来自河北省阜平县沙河、胭脂河等自然水域及养鳖场中体色为黄色的中华鳖共25只,其中雌鳖20只、雄鳖5只,个体规格0.25kg~0.45kg,年龄二龄以上,专池进行养殖、培育,建立选育基础群体。

2003年,将以上黄鳖作为亲本自然配组、繁育,按照选育标准,选取优质鳖卵进行孵化,孵化出的稚鳖中黄鳖占比71.91%。随着鳖的生长,再依次按相应标准从黄色个体中挑选优质稚鳖,从优质稚鳖中挑选优质幼鳖,从优质幼鳖中挑选优质亲鳖,进行配组(雌:雄≈5:1)、繁育,F1代累计选择压力为19.03%。

2006年,F1成熟,从F1代鳖所产的卵中挑选优质卵进行孵化,孵化的F2代稚鳖中黄鳖占比75.74%。从黄色个体中挑选优质稚鳖、幼鳖、亲鳖,方法同上。F2代累计选择压力为7.22%。

2009年,F2成熟,从F2代鳖所产的卵中挑选优质卵进行孵化,孵化的F3代稚鳖中黄鳖占比81.52%。从黄色个体中挑选优质稚鳖、幼鳖、亲鳖,方法同上。F3代累计选择压力为6.03%。

2012年,F3成熟,从F3代鳖所产的卵中挑选优质卵进行孵化,孵化的F4代稚鳖中黄鳖占比92.89%。从黄色个体中挑选优质稚鳖、幼鳖、亲鳖,方法同上。F4代累计选择压力为10.06%。从2013年开始,对选育过程中的后备群体进行小试试验。

2015年,F4成熟,挑选F4代鳖所产的优质卵进行孵化,孵出的子代稚鳖中黄鳖占93.27%。

2015年~2017年,对F4子代稚鳖开展了生产性对比试验(含中间试验)。

从2000年到2015年经过连续4代有效选育获得了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中华鳖“永章黄金鳖”新品种。

(二)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特性

中华鳖“永章黄金鳖”具有体色金黄、生长速度快、市场价值高等优点,性状遗传稳定。经过连续四代有效选育,新品种所产子代中体色呈金黄色的比例为93.27%。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对照中华鳖相比,一龄鳖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8.1%,二龄鳖生长速度平均提高23.3%。适宜在河北、山西和天津等北方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2.中试情况

2015年~2017年先后在河北保定、石家庄、唐山、雄安新区以及天津市蓟县等地开展了中试养殖,采用了目前最常见的三种养殖模式(日光棚集约化养殖、暗温室高密度养殖、池塘鱼鳖混养),三年累计中试面积19780m2(日光棚+暗温室)+1025亩(池塘鱼鳖混养)。中试结果表明:“永章黄金鳖”体色稳定,不受养殖环境影响,观赏价值较高。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和增产潜能,其中在日光棚和暗温室设施养殖条件下,一龄“永章黄金鳖”比对照中华鳖生长速度提高16.7%~28.2%,成活率提高8.9%~11.8%,二龄“永章黄金鳖”比对照中华鳖生长速度提高21.4%~29.7%,成活率提高8.0%~13.3%。在池塘鱼鳖混养中,一龄“永章黄金鳖”比对照中华鳖生长速度提高26.5%~33.1%,成活率提高4.3%~10.9%,二龄“永章黄金鳖”比对照中华鳖生长速度提高20.6%~33.6%,成活率提高2.6%~8.2%。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选择

从中华鳖“永章黄金鳖”亲鳖及后备亲鳖中挑选三龄、雌鳖0.5kg以上、雄鳖0.8kg以上、行动迅捷、体质健壮的成熟个体作为繁育亲鳖,雌雄搭配比例4:1~5:1。

2.亲本培育

亲鳖放养前,清除亲鳖池杂物,用新鲜河沙换掉池底旧沙,用生石灰250g/m2干法清塘消毒,之后加水0.9m以上,并用3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食台、晒台,7天~10天后,全池泼洒生物肥水素,待池水水温与原鳖池水温差在3℃以内时放入亲鳖。亲鳖放养前用3%的食盐浸浴5分钟~10分钟,放养密度为1.5只/m2~2只/m2。投喂亲鳖专用配合饲料,一日投喂两次,上午8:00投日饵量的40%,下午17:00~18:00投日饵量的60%。日饵率(以饲料干重计)一般为鳖体重的2%~2.5%。为有效预防疫病,每月投喂大蒜素或板蓝根药饵7天~10天。盛夏季节,做好温棚的通风及遮阳降温,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每半月补充新水1次,每次补水量5cm~10cm,补水后及时补充光和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水。坚持早、中、晚巡池检查,观察鳖的活动及摄食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及时清除残余饲料。10月份池水温度降至18℃以下时,停止投喂,陆续换掉池塘老水一半左右,泼洒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提高水位至1.2m以上。

(二)人工繁殖

1.产卵、选卵

在鳖池北岸设产卵场,面积按300只/m2配置,内铺厚30cm的新鲜河沙。4月中下旬日光棚水温稳定到25℃以上时,鳖进入产卵期。产卵30小时后采卵。选择卵周缘清晰、色泽鲜亮而光洁,无破损、无畸形、重量大于3.3g的受精卵入孵化盘进行人工孵化。

2.人工孵化

受精卵在控温控湿、通风良好的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期间保持温度(31±2)℃,空气湿度80%~82%,细砂含水量7%~8%。尽量不翻动鳖卵,防止震动。经45天左右,稚鳖破壳而出。将新孵出的稚鳖收入光滑的大塑料盆在孵化室暂养,让其自然摆脱胚外组织,提前在盆内放水10cm,不需投喂,2天后分级、强化、消毒入稚鳖池。

(三)苗种培育

1.放养前准备

稚鳖在日光棚内培育,培育池面积以20m2~50m2为宜,池内一角铺10cm细砂,用生石灰150g/m2干法清塘消毒,棚内空间用氯制剂喷雾消毒。之后加水30cm,搭好食台、晒台,按放养量的10%垂直设置鳖巢(聚乙烯或尼龙网片折叠而成)。放苗前5天~7天,用生物肥水素肥水,待水色嫩绿或褐黄、透明度在30cm以下时即可放养。挑选光泽度好、规格2.8g以上、大小整齐、无伤病、无畸形、有活力的个体留做苗用。

2.苗种放养

分级选好的稚鳖用维生素C、B12浸浴(水深不超过10cm)1小时,再用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后将鳖苗轻轻放入稚鳖池。放养密度按30只/m2~40只/m2,单池一次性放足。放苗当天即在食台上投喂团状饲料诱食,待稚鳖吃食正常后,转入正常培育管理。

3.培育管理

(1)饲喂管理

严格遵循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原则”。投喂全价稚鳖料(为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还可以捞取池内因肥水而生长的枝角类,将其打碎后加入稚鳖料中),采用软颗粒水下投喂或“贴饼子”式半水上投喂。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2.5%~3.5%,并结合实际吃食情况灵活增减,增减幅度不超过10%;一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早6:00~8:00投喂量占40%,晚17:00~19:00投喂量占60%。

(2)水温管理

稚鳖、幼鳖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8℃~32℃。4月~5月,做好大棚增温保温,随光照及时卷、盖棚外的保温毡,7月~8月,加强通风降温,9月中旬,晚上增盖保温毡保温,进入10月下旬,水温低于18℃以后,鳖基本停食,此时拉开大棚薄膜,加速水温下降,促使鳖冬眠越冬。11月中旬,待棚内鳖完全冬眠后,重新覆盖大棚薄膜,避免池水结冰。

(3)水质调控

当池水透明度低于20cm、水温超过33℃时,及时排出底层老水加注新水,一般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池水总量的1/5。4月~5月、9月~10月每月泼洒微生态制剂一次,6月~8月每月泼洒益水、改底的微生态制剂2次。每次换水后,泼洒生石灰50g/m3,三天后补施微生态制剂,维持水质良好的藻相—菌相。随着稚鳖生长,及时增加水深,越冬前增至0.9m以上。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目前,中华鳖“永章黄金鳖”适宜开展日光棚集约化养殖、暗温室+日光棚接力养殖、池塘鱼鳖混养等模式。

1.日光棚集约化养殖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括黄金鳖稚幼鳖高密度养殖、成鳖仿生态可控养殖两部分。

(1)日光棚稚幼鳖集约化养殖

稚幼鳖放养前准备、稚鳖暂养及放养同苗种培育。

①饲料投喂

饲料加工及投喂同苗种培育。为尽快形成并保持肠道的有益菌群,正常吃食后即在饲料中添加EM菌露、纳豆菌、乳酸菌等。

②水质调控

采用综合方法调控水质。一是移栽水葫芦、水花生等净水植物;二是按5尾/m2套养清道夫;三是每10天补充经过曝气、水温一致的新水5cm~10cm,至9月份水深达到80cm;四是每7天~10天泼洒微生态制剂1次,维持池水中良好的藻相菌相;五是定期利用增氧机增氧、搅水、曝气,加速上、下层水的交换。

③免疫强体,加温越冬

从9月初开始,在饲料中连续添加维生素C、黄芪多糖类免疫增强剂15天,提高幼鳖免疫力。9月底按规格分级、并入棚内的越冬加温池,越冬池水深1m,提前泼洒EM菌、气泵充氧养水,放养密度25只/m2~30只/m2。加热维持水温在(28±2)℃。12月中下旬,停止加热使鳖自然冬眠。翌年2月底再开始加热,每日提高越冬池水温2℃~3℃使鳖自然苏醒,3月中旬开始正常投喂,之后继续投喂免疫增强剂15天,迅速提升鳖的活力。至4月底、5月初日光温室内水温稳定在25℃以上时,停止加温,将幼鳖移入成鳖养殖池。

(2)日光棚成鳖仿生态可控养殖

①成鳖池准备

2月下旬排干池水晒底,待池底黄土(河沙)出现龟裂纹时,全部翻耕继续晾晒,半月后再重复翻耕1次。3月下旬塑料布扣棚,消毒鳖池、鳖棚,方法同稚鳖养殖。4月上旬,设置人工鳖巢,搭建晒背台,安装增氧机,移植浮萍或水葫芦,按10尾/m2~12尾/m2套养清道夫。加水0.8m,泼洒生物肥水素、氨基酸肥水膏等肥水、活水,4月下旬,待池水呈嫩绿色、水温稳定在25℃以上且与越冬池水一致时即可将越冬池的幼鳖分级转入。

②幼鳖放养

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放养,放养密度8只/m2~10只/m2,要求规格一致、单池一次放足。放养后第二天,全池泼洒碘制剂、二氧化氯或苯扎溴铵,避免挑鳖、倒池过程中的咬伤、擦伤感染。

③饲喂管理

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一日2次,日饵率为2.0%~3.0%。前期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噬菌微生物菌群,抑制病害菌的繁殖;当鳖体达到150g以上时,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在饲料中单独添加正常量30%~50%的维生素、无机盐;7月~8月份每15天投喂鲜大蒜5天,用量50g/kg~100g/kg饲料,预防腐皮、白点、红底板等疾病发生。

④综合优化环境,改善商品品质

每10天定期排污、加注新水1次,换水量控制在10cm以内;每10天~15天追施微生态制剂1次,降解氨氮、亚硝酸盐,保持水色为黄褐色、黄绿色或绿色,调控透明度在20cm~35cm;每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盛夏季节及时通风换气,保持水温28℃~32℃,水深1m以上;8月中旬后每天10:00至15:00之间充氧2小时~3小时,搭配投喂40%左右的新鲜浮萍、蔬菜、螺蛳,生产品质更优的仿生鳖。

2.暗温室+日光棚接力养殖模式

本模式是指稚、幼鳖经暗温室高密度养殖10个月后,待日光棚水温稳定在24℃以上时,将鳖移入日光棚养成商品鳖并改善商品鳖品质的一种两段法接力养殖模式,在一个周期内(16个月左右)鳖的平均规格可达0.85kg~1kg,较单一日光棚养殖,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

(1)暗温室稚幼鳖高密度养殖

本阶段主要技术包括暗温室鳖池配置、放养前准备、稚鳖选择与放养、饲喂管理、水质调控、转池前抗应激措施等。

①暗温室鳖池要求

单幢暗温室面积以600m2~1000m2为宜,内设单列或对称两列鳖池,鳖池面积25m2~50m2,池底坡降10%,不铺沙,设数个蓄水池,面积为鳖池面积的5%~10%。

鳖池排水口直径15cm~20cm,打开排水口可形成瞬间大流量,方便池底污物排出。暗温室采用旋涡式鼓风机供氧,一般每500m2配2.2kW鼓风机一台,配套充氧气石30目左右,密度0.6个/m2~0.8个/m2。加热系统选用地源热泵,每300m2~400m2配4.4kW地源热泵一台。

②暗温室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15天,用10g/m2~15g/m2的甲醛密闭熏蒸暗温室48小时。前10天,用清水反复冲刷鳖池后加水30cm预热,鳖巢按5片/m2~10片/m2垂直悬挂,距池底20cm左右。放养前5天将水温升至(30±1)℃,稳定1天~2天后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EM复合微生态制剂,充气养水。

③稚鳖选择与放养

稚鳖选择与放养方法同苗种培育。放养密度视养殖后期是否分池而定。放苗后一直在原池养殖,直至移入日光棚,则放养密度为50只/m2左右。如计划池鳖在100g左右分池,则稚鳖放养密度为80只/m2~100只/m2,分池后幼鳖放养密度为30只/m2~40只/m2。

④水质调控

采用地源热泵加热,水温维持在(31±1)℃。每天在两次投喂之间增氧2小时~4小时。排污在晚上10:00进行,采用直接拔起排水管排污,稚鳖阶段一周一次,幼鳖前期三天一次,后期一天一次,每次排水1cm~1.5cm,清污后及时补充新水。水位在幼鳖阶段不低于80cm,后期保持在90cm以上。每天清扫食台残饵,10天左右泼洒枯草芽孢杆菌一次,水色以褐红色最佳。

⑤精准投喂,培育肠道优良菌群

按1kg干粉料加0.5kg水制成软颗粒投喂,日饵率2.0%~2.5%。投喂时间6:00、12:00、18:00、24:00,均匀分配投喂量,以投喂后40分钟吃完为好。尽早在鳖料中添加乳酸菌、纳豆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尽快形成有益的肠道菌群。在鳖体达到150g以上时,进入快速增重阶段,在饲料中单独添加正常量30%~50%的维生素、无机盐。

⑥转池前抗应激措施

4月上旬开始,降低投喂量,连续投喂抗应激、保肝、增强免疫力药饵;加大通风频率及通风时间;逐步增加光照,从最初的全黑暗直至日光灯24小时照射;逐步降温,每天不超过2℃,直到倒入日光棚前3天与日光棚池水温度基本一致。

(2)日光棚商品鳖养殖

①日光棚的准备

2月份排干池水晒底,翻耕晾晒。4月上中旬,双层塑料布扣棚,生石灰150g/m2干法清塘消毒,棚内空间用氯制剂喷雾消毒,4月下旬,按放养量的30%设置鳖巢,搭建晒台、食台,加水1.2m,泼洒生物肥水素、氨基酸肥水膏,待池水呈嫩绿色、水温在25℃以上时即可将鳖倒入日光棚。

②日光棚放养

放养密度4只/m2~6只/m2,规格一致、雌雄单养。放后第二天,全池泼洒碘制剂或二氧化氯。

③抗应激调节

自鳖转入日光棚起,继续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类物质,投喂7天~10天。

④综合优化环境,改善商品品质

每10天定期排污、加注新水1次,换水量控制在10cm以内;每10天~15天追施1次微生态制剂;在水中放少量浮萍、水葫芦等绿色植物,或套养清道夫、鲢鳙鱼类净水。保持水温26℃~32℃。前期投喂全价配合饲料,8月以后可搭配总投饵量30%左右的南瓜、胡萝卜、螺类,优化鳖的品质。10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8℃以下,鳖停止进食,平均规格达0.9kg以上,可择机销售。

3.鱼鳖生态混养模式

鱼鳖生态混养模式就是在养鱼为主的池塘内套养黄金鳖,与单养鱼比较,能够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天然饵料,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是一种操作简便、高效实用、生态健康的养殖新模式。

(1)池塘选择及改造

①池塘基本要求

选择周围安静、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5亩~20亩之间,水深1.5m~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cm左右,以保水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每亩池塘配备0.5kW的增氧设施。

②修建防逃设施,搭建晒台与食台

在池塘四周设置防逃墙、防逃板或防逃网等设施,保证地下深埋30cm、地上垂直高度50cm以上。

在池塘中间搭设倒“U”形的晒台,一般每150只鳖3m2~5m2,也可将向阳面的池坡清理干净,铺上细砂土作为晒台。池中的晒台可兼做食台,阳面池坡做晒台的可选择坡度平缓的地方斜搭木板、竹板等做食台。

(2)混养鱼类的选择

根据鱼鳖混养原理,鳖以池塘内天然饵料、病弱鱼类、投喂的动物性鲜活饵料、专用饲料为食,鲢、鳙、草、鲫、鲂鱼、罗非鱼以及草金鱼、锦鲤等观赏鱼均可作为混养对象。常以草鱼、鲫鱼、罗非鱼或多品种鱼类与鳖混养为主。

(3)鱼、鳖放养

①放养前期准备

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曝晒。进入3月上中旬后,进水10cm左右,每亩采用生石灰150kg或漂白粉15kg~20kg彻底消毒,5天~7天后进水0.8m~1m,如果螺类来源方便,每亩可投放50kg~75kg螺蛳,为鳖持续提供鲜活的动物饵料。

从水花、乌仔开始苗种养殖的,还需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kg肥水,或泼洒生物肥水素肥水,培育开口饵料,提高苗种下塘成活率。

②鱼种、鳖种放养

我们推荐的鱼鳖混养为在鱼产量不减少或略有增加的情况下,额外收获一定的高档黄金鳖商品,故鱼为主养对象,其放养要求与单养鱼类基本一致,成鱼亩产量在1200kg~1500kg之间,苗种亩产700kg~800kg。

3月下旬待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放养鱼种。根据养殖鱼类的品种、模式,进行科学放养,遵循80:20的总原则,鲢、鳙鱼苗种占20%左右(鲢鳙比例3:1~4:1)。要求鱼种来自正规的苗种生产厂家,规格整齐、检验检疫合格。放养时用5%盐水浸泡鱼种5分钟~10分钟,第二天全池泼洒0.15g/L的二氧化氯。

鳖种于5月上中旬、池塘水温20℃以上时的晴天中午放养。如果选用温室鳖种,放养前15天须做好从高温到低温的适应性锻炼,逐步打开温室薄膜,渐次降低鳖池水温直至与外塘表层水温大体一致,放养前三天停食。放养时用土霉素20mg/L浸浴5分钟~10分钟。开展鱼苗(种)—鳖混养的,鳖的放养时间在鱼苗放养15天后。

③放养模式

按主养鱼类规格可分为“成鱼—鳖”“鱼苗(种)—鳖”模式,按套养的中华鳖是否投喂饲料,可分为“投饲型”和“非投饲型”模式。不同模式下中华鳖放养规格与密度见表1。

(4)饲喂管理

①合理投喂

鱼类的投喂按池塘主养方法进行。

采用投饲型混养的鳖,须在鱼投喂1小时后投喂。将鲜活饵料绞碎和配合饲料、内服用微生态制剂混合后制成团状,贴在食台、水面交界处,按温室投喂量的50%~60%投喂,切忌足量投喂形成人工饲喂依赖。此外还要根据池内田螺的数量及时进行补充,为鳖提供优质天然饵料。这样养成的鳖,外观金黄、光泽透亮,裙边宽厚、坚挺,脂肪橙黄有韧性,血多不腥,肉质紧致,品质更接近野生。

②水质调控

中华鳖在微碱性环境下不易患病,每隔20天~30天,每亩每米水深用10kg~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维持pH在7.5~8.5之间。池水以黄绿色、黄褐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cm左右为宜,每15天~20天泼洒光合细菌1次。如果水色发黑、发红、过浓,应及时排除部分老水,加注新水,同时增加底质改良的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随着鱼体、鳖体的生长,逐步增加充氧时间,保持水体白天DO≥5mg/L,夜间DO≥3mg/L。

③病害防治

按照“无病先防、有病速治”的原则做好病害防治。鳖下塘之初,注意倒寒潮,提前注水保持水深1.5m以上,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黄芪类免疫物质,使鳖种顺利渡过应激期。6月开始,除定期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调水外,每月投喂大蒜素、三黄粉、板蓝根、氟苯尼考等药饵1次,每次5天,预防常见的鱼类肠炎、出血、赤皮、烂鳃及中华鳖红底板、腐皮穿孔等疾病。每周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清洗鱼、鳖食台1次。发现病鳖,及时隔离治疗,及时捞出死鱼死鳖,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建议采用测菌用药方法治疗鱼病、鳖病。

表1 各模式下中华鳖放养规格、密度及设定出池规格

④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质及鱼、鳖的活动、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对防逃设施、进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加固,预防鳖逃跑;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定时开启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做好放养、投喂、用药、起捕、销售等记录,并整理归档。

⑤起捕销售及并池越冬

鱼、鳖的捕捞销售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对于越冬前还未销售出的成鱼、成鳖,可原池越冬或按规格、品种搭配好分类、消毒、并池越冬。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永章黄金鳖”抗病力较强,常见病害有稚鳖的白点病,红脖子病、腐皮病、细菌性肠炎病。

1.白点病:白点病是温室养殖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感染稚鳖,其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发病症状是全身布满小米粒般的白点,腹部最多,拨开白点可见白色脓液,严重时白点扩大,边缘不齐,有溃烂现象。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水温25℃~35℃时流行。主要发病原因为稚鳖入池时水体清瘦,透明度>30cm;其次稚鳖放养时水温与孵化室温度相差过大也是诱发该病的原因。因此放苗前肥水、保持稚鳖环境温度一致就能很好地预防该病发生。感染后,泼洒盐酸土霉素8g/m3~10g/m3,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3次。如果病情呈急性传染,则在采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氟苯尼考药饵5天~7天,用量为2g/kg饲料。

2.红脖子病:水质不良、放养密度过大、操作管理不当是发生红脖子病的主要条件。该病症状为脖子粗大,红肿,腹甲有红斑,皮下充血,周身水肿等。病鳖往往漂浮于水面作缓游运动,或钻入沙中不动。病情严重的眼睛浑浊失明,口鼻出血,肝脾肿大,肝脏为土黄色,有出血点,腹腔内充满积液,膀胱积水,多数胃肠有出血现象,最后都脖颈平垂,在晒背台上呆滞不动,不久死亡。

治疗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体外消毒:①0.2mg/L的二溴海因化水全池泼洒,一天一次,连续2天。②活力碘200mL/亩~250mL/亩,每2天一次,连续2次~3次。③0.15mg/L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隔3天一次,连续2次~3次。内服:①病毒灵、肝泰乐、艾米可、维生素C、维生素E的复配药饵,其中病毒灵每日每千克饲料150mg~300mg,肝泰乐每千克饲料6g~7.5g,艾米可每千克饲料10g~15g,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0.6mg,维生素E每千克饲料0.45mg,连续投喂5天~7天。②甘草20%、板兰根20%、黄芩15%、仙鹤草15%、七叶一枝花15%、肿节风15%,以干重2%煎汁加入饵料中连喂3天~5天。

3.腐皮病:该病在黄金鳖的整个养殖周期均可发生,一般是因为水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水温过高、透明度过大、养殖密度较高或水质恶化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主要症状是鳖体表发生溃烂、溃疡,血水渗出,病灶边缘肿胀,有的向深处发展成疥疮或穿孔。治疗方法为全池泼洒戊二醛,浓度为2g/m3或全池泼洒苯扎溴铵,浓度为0.15g/m3(以有效成分计),每隔2天~3天用一次,连用2次~3次;同时内服电解质多维2g/kg、保肝宁2g/kg或一些清凉解毒的中草药如金银花、穿心莲、蒲公英等。

4.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典型症状是鳖的肛门红肿,大便浮起。发生肠炎时,鳖的摄食量降低,水体残饵量变大,且水体微生态菌群伴随甲鱼肠道菌群恶化而改变。治疗时应先停止饲喂1天,减轻鳖肠道的负担。一般使用抗生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盐酸小檗碱进行治疗。需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后,要饲喂电解多维和产酶益生素、食母生等帮助其恢复肠道功能,尽快重建鳖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

黄金鳖适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养殖,日常管理尽量减少噪音,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投喂,并随时根据鳖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有助于鳖肠道疾病的预防。

猜你喜欢
日光水温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应避免在低于10℃水温条件下给温水性鱼类接种疫苗
粤海饲料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山中雪后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饲料Ⅱ个股表现
别克商务车发动机水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