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名楼今世出身

2020-08-03 05:48
中外文摘 2020年14期
关键词: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

湖南岳阳楼现代技术保古建

洞庭湖与长江交汇之处的岳阳城,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期,吴国鲁肃在此处建阅军楼,用于操练水军。唐代在阅军楼旧址重建楼阁,称为岳阳楼,后毁于唐末战火。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官场好友、与他同年考中进士的滕子京被贬至岳州,次年主持重修岳阳楼。滕子京写信给范仲淹求一篇楼记,附一幅《洞庭晚秋图》供他参考。当时范仲淹因主持庆历新政失败被贬至豫西的邓州,正好借机抒发家国之叹。未登岳阳楼的范仲淹,写了一篇根本没有描绘楼阁本身形貌的文章,却使岳阳楼与一般形象工程有了格调上的根本区别。以今天的眼光看,滕子京是很有宣传头脑的干部。他请书法家苏舜钦书丹、雕刻家邵竦篆刻,将《岳阳楼记》刻于雕屏。楼、记、书、雕刻,并称四绝。1078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雕屏和仅建成三十三年的北宋版岳阳楼。现在,岳阳楼陈列着两件仿宋代四绝的雕屏,一件为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书写,一件为道光年间雕刻师临摹。

岳阳楼有史可查的修葺与重建共三十余次。现存楼体为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时任知府张德容所建。1932 至1934年,湖南政府对岳阳楼进行了维修,竣工时蒋中正送来匾额“中流砥柱”,这块匾在1949年前后遗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几次拨款维护岳阳楼,规模最大的是1983年进行的落架大修。

大修过程中,主楼拆卸成木构件40800 多件,保留使用的20500 余件,修补翻新2040 余件,复制替换18200 余件。支撑古楼的40 根楠木柱,保留原件20 根。另外20 根已被白蚁蛀成蜂窝。其中11 根损坏严重的复制替换,9根采用化学加固法整修,即把构件内部腐料剔除干净,填上小木块,再注入不饱和树脂和石英粉混合物,使填充木块与外壳凝成一体。如意斗拱1200 多件,经修补翻新后继续使用990 多件。清代琉璃宝顶、龙凤脊饰和宋代花岗柱石等保存原件使用。为加固楼基,浇铸钢筋混凝土地梁使台基加高30 厘米。最后的油漆彩绘工作,由曾参与天安门、故宫三大殿、卧佛寺、天坛等古建筑修复工程的北京油漆工人队完成。

岳阳楼

民国时期岳阳楼匾额为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题写,1961年撤换。当时岳阳县政府有意请毛泽东题匾,毛认为自己的草书风格与岳阳楼气质不符,推举郭沫若。郭沫若写了好几幅用于备选,塞进信封先交给毛泽东。毛看了觉得都太拘谨,倒是信封上郭沫若随手写的“岳阳楼管理处收”几个字潇洒飘逸。今天岳阳楼的匾额是从左向右书写,无落款,因为这三个字是从郭沫若信封上摘下的,而他此前正式题写的几幅字都是仿照古代格式从右往左写,且左下有落款。

南昌滕王阁梁思成手绘复原图

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建于赣江之滨,他的封号是滕王,阁因此得名。滕王阁在江南名楼中成名最早,一是因为它是皇家建筑,出身高贵;二是建阁二十余年后,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阁上即席作赋,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神句。历史上滕王阁重建21 次,第22 次重建于1989年落成。

滕王阁

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是在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为阻止国民革命军进攻南昌,守城的孙传芳部下岳思寅、唐福山、张凤岐等人,命士兵在城墙外纵火。滕王阁就在南昌城章江门外,连同万余户民房店铺被烧得片甲不留。烧毁的这座滕王阁建于1869年,规模远逊于唐宋,设计也比较简陋。1926年11 月,北伐军破城。12 月,时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主持审理战犯案件。1927年1 月,郭沫若在公审大会上宣判岳思寅等五名纵火犯死刑。

1942年,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途经南昌,江西省建设厅厅长杨绰庵有意在抗战胜利后重建滕王阁,邀请他们绘制《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梁思成与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朝宫廷画《滕王阁》,并参照《营造法式》,绘制了八幅草图。其中彩色透视图一幅,平面图一幅,立面图三幅,断面图三幅。

20 世纪50年代,江西省人民政府准备根据这八幅草图建阁,并且再次征求了梁思成的设计意见,在原方案基础上增添10 米高台,代替已经拆除的城墙,呼应滕王阁。但三年饥荒来临,为建阁筹集的财物挪作他用。1985年,重建工程开启,历时四年完成。

山西鹳雀楼鹳雀一去不复返

在山西永济1997年重建鹳雀楼之前,这座楼已经在世间消失七百多年。由于失传已久,它不像黄鹤楼、滕王阁等有历朝绘画和近代照片作为参考。重建时经研究论证,确定了仿唐风格。

鹳雀楼最初为北周大将军宇文护为镇守黄河畔所建,唐代成为观黄河风景的名胜,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在此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元朝初年,鹳雀楼毁于战火,但楼基直到明初还存在着。后来黄河泛滥,鹳雀楼仅存的遗踪也付诸流水。

鹳雀楼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古时黄河岸边有大量鹳雀,一种类似鹤的水鸟,它们时而在浅水中捕鱼,时而成群飞到楼顶栖息。现在这种鸟已经很稀有,属于保护动物,鹳雀楼景区建成后,曾经养过几只,但饲养手续繁杂,只好都放生了。这座高73.9 米,占地8362 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建成后游客量一直不大。

鹳雀楼

山东蓬莱阁海岸山巅的明代建筑群

蓬莱阁于宋嘉祜六年(1061年)始建,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逐渐形成现在所见的建筑群。1982年入选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定为明朝。主体建筑坐落于丹崖山极顶,阁前数尺就是悬崖绝壁,大海茫茫。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绕着观景明廊,是欣赏“海市蜃楼”的最佳地点。

蓬莱阁扬名海内的契机是苏轼被贬至登州(宋时蓬莱隶属登州府)。他在登州仅任职五天就被调走,但他游蓬莱阁后写了一首《海市诗》,虽然他并没看到海市蜃楼。登州士人将他的手迹摹勒上石珍藏于阁中。

苏轼逝世后第二年,即1102年,蔡京、童贯得势,查禁政敌书籍,朝廷下诏“应天下碑碣榜额,系苏轼书撰者,并一例除毁”。《海市诗》碑刻遂被毁。现在蓬莱阁有一方《海市诗》碑刻,为金皇统年间根据宋代拓片复制,是“镇阁之宝”。汉白玉质地,长2.17 米,高0.92 米,厚0.23 米,正面为《书吴道子画后》,是苏轼在登州官员家中观赏吴道子作品后写下的感想;背面为苏轼楷书《海市诗》。

蓬莱阁

武汉黄鹤楼历朝翻新花样多

黄鹤楼传说是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军事建筑,兴盛于唐代。屡次摧毁于战火,和平时期重建,兴建黄鹤楼俨然成为盛世象征。历朝重建黄鹤楼,并不把它当作古迹来复原,每一次都依当时审美重新设计。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国力衰微,同治楼的规模比乾隆版的黄鹤楼小得多,但设计精美,建成后被制成彩灯造型送至京城,一时闻名海内。光绪十年(1884年),汉阳门外董家坡民房起火,大火借风势将木结构的黄鹤楼烧得只剩下一座宝盖铜楼鼎。清末至民国,再无太平盛世,黄鹤楼也就没再重建。

黄鹤楼

1975年有人提议“一年建成黄鹤楼,让毛主席登楼赋诗”,因社会动荡搁浅。1978年重新提上日程。参与设计的建筑师都认为应当以同治楼为蓝本。但突然有人提出清代黄鹤楼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新建楼应该模仿宋代、明代式样。后来又提出要搞“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的黄鹤楼”。设计师们只好做了些仿人民大会堂屋檐、仿天安门屋顶的式样,不伦不类。

最后,“文革”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向欣然拿出设计效果图,一举中标。他坚持参照“同治楼”,体量扩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新黄鹤楼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仿古建筑的精品,1987年获得鲁班奖。

昆明大观楼重修设计师是庾澄庆祖父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约1690年),楼址位于昆明滇池草海北滨。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回民起义反清,楼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重建完成。1930年,昆明市长庾恩锡受云南省主席龙云嘱托修葺大观楼。他请书画家赵鹤清协助,以“西湖十景”为蓝本,仿西湖白堤、苏堤,修筑长堤;增一榭,如秋月平湖。大观楼周边至此发展为集湖光山色的公园,景观延续至今。

大观楼

庾恩锡早年留日,攻读园艺,任市长期间发挥专长,不仅设计大观楼景区,还改建了翠湖、古幢、金碧等公园。他不满官场作风,任职十三个月后就辞职,将全部市长薪俸捐赠给昆明警长、警士。辞职后,他创办了著名的重九云烟公司。新中国成立之初,市文教局拟聘请他参加市园管工作,但“运动”相继兴起,他的计划都未能实施。庾恩锡心情抑郁,1951年投滇池自尽。庾恩锡之子庾家麟迁居台湾,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庾澄庆。

南京阅江楼明朝写记,21 世纪建楼

南京下关区的阅江楼是2001年建成开放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以至有专家说,阅江楼参加打包申遗是“开国际玩笑”。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都城南京的狮子山建一楼阁,以纪念建国伟业。他曾经在这里大败劲敌陈友谅。长江在狮子山脚下流过,朱元璋亲自为之命名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同题作文。大学士宋濂写得最好,后来入选《古文观止》。明朝初年财力不足,而且还在修筑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建豪华的楼阁不合时宜。楼基刚打好,朱元璋后悔了,决定停建。他对外宣称,神仙托梦给他,叫他停工。

阅江楼

西安钟鼓楼暮鼓晨钟六百年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安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整体东移一千米,所用木料都是原件拆下又复原组装。鼓楼坐落于北院门街的南端,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西安钟楼原来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鼓楼上原来的大鼓毁于战乱。l996年,钟鼓楼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促进文化旅游,鼓楼重制了一面大鼓,高1.8 米,鼓腹直径3.43 米。重1.5 吨,鼓面直径2.83 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而成。同时仿制景云钟,1997年1 月30日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每逢节假日,钟鼓楼都会再现暮鼓晨钟的传统。

天心阁文夕大火中成焦土

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它位于长沙地势最高处,其基座为始建于西汉的古城墙,明洪武年间修复加固。1923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城墙作为文化遗迹。现在这段城墙成为长沙古城唯一遗存实物供人凭吊,长251 米,高13.4米,顶面宽度为6.1 米。

1938年11 月,日军占领岳阳逼近长沙,蒋介石密令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实行焦土政策。结果火势失控,整整烧了五天五夜。由于12 日在当时的电报代码中称“文日”,大火发生在夜间,这场灾难史称“文夕大火”。三千多人丧生,包括天心阁在内的长沙城中所有地面古迹及文物尽毁。

现在的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及“文夕大火”67 周年,“文夕大火”警世钟在天心阁落成。2005年11 月12 日,亲历大火的老人、市民代表和长沙市领导共同敲钟十二下,告诫市民勿忘国耻。

天心阁

天一阁建筑与藏书都是国宝

在打包申遗的名楼之中,天一阁也许是最接近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它坐落于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世界最早的三大家庭图书馆之一(另外两个是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美第奇家族图书馆)。明朝兵部侍郎范钦1566年建成天一阁,存放他收藏的七万多卷典籍。为阁楼命名时,范钦取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意。楼前掘“天一池”,蓄水以防火。范钦的重孙范文光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天一阁及周边发展成典型江南私家园林。

天一阁

天一阁历经十三世,四百余年。经过几次失窃和近代侵略者掠夺,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 部,其13038 卷。1949年后,天一阁收归政府,追回流失在外的三千多卷原藏书,补充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有八万多卷。

猜你喜欢
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
登岳阳楼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孙高华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