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林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仪式意识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言论和行为,重礼、守礼、行礼、传礼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仪式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加强新时代学校仪式教育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学校仪式教育分类标准有很多,笔者提倡按照用途将其分为仪式化活动、礼仪活动、典礼活动和庆典活动。其中,仪式化活动包括升旗仪式、入团与入党仪式、十八岁成人礼等;礼仪活动主要指个人间、群体间、个人与群体间的交际礼仪,如师生见面礼仪、上下课礼仪、各种赛前礼仪等;典礼活动通常是指新生入学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而庆典活动则可分为节日庆典、校庆庆典等。
仪式教育的特性
仪式教育的象征性。象征符号是仪式教育的表现形式,象征性意义则是仪式教育的主旨。只有在象征性意义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仪式的“感化”和“熏陶”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这恰恰是仪式教育在学校得以长久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仪式教育的程序性。仪式教育在设计策划上有基本的程序,如确定主题、设定目标、时间地点安排、活动流程、人员分工等。仪式教育举行时也具有一定程序性,如师生集合、仪式教育开始、活动流程的实施、中间的串联、活动的结束、师生退场等。
仪式教育的针对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身心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加之个人经历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会使仪式教育在不同个体间产生差异。因此,学校在策划仪式教育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仪式教育的情感性。学校的仪式教育往往呈现高度集中性,烘托出一种庄重、肅穆的“场”,利用这种“场”的效应,使学生将情感投入其中并与仪式教育的主旋律产生共鸣,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冲击以及心灵震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仪式教育的正面性。学校仪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向上、向善、向美。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学校仪式教育建立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之上,继承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摒弃了其中的糟粕部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学校的仪式教育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仪式教育的时代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学校仪式教育也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仪式教育的作用
弘扬核心价值,凝聚民族认同。仪式教育承载和传递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通过仪式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传递学校文化,增强爱校情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精神等。学校仪式教育,尤其是入学仪式教育就是向学生传递学校文化的内涵,让学生认同学校的文化,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巨大力量的源泉,不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岁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凝聚集体情感,熏陶爱班情感。在仪式教育这种“集体精神”的氛围下,集体中每个人的自我认知逐渐从“我”转向“我们”,形成集体的、共同的精神追求,找到共同的归属感。学生会更加重视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从集体的角度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
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素质。学校仪式教育的落脚点是教育人,所以仪式教育需重点关注学生,仪式的选题、策划、实施等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让他们从中汲取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营养,并通过重复、强化等内化为学生的追求目标,从而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一所好学校,应当是一所富有仪式感的学校。一种好教育,应当是富有仪式感的教育。学生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不断观察、体验、感悟,继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